當我們在談論「虛擬旅行」的時候 所涉及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原標題:當我們在談論「虛擬旅行」的時候 所涉及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萬豪早年推出的Marriott Teleporter營銷項目
「你感覺到周圍的溫度在升高,微風吹過你的臉,接著是薄霧和依稀可見的湛藍海洋,你所看到和感覺到的,全然是身處夏威夷的海灘,實際上嘛,是在紐約馬立奎特萬豪酒店裡的一個臨時電話亭里。」這是萬豪形容的「未來旅行」中的一個部分,或者說,這是萬豪集團將虛擬技術作為旅行板塊戰略前景布局的重要手段了。
酒店當VR技術是新的體驗窗口,為的是通過這個窗口讓消費者為座落在某個海島的五星級客房買單;VR公司賣了硬體,有時還可以搭配旅行社拍攝的虛擬短片賣一波內容;旅行社幾乎是新開了一條贏利鏈;主題公園不用多說。也有跟錢無關的虛擬體驗,得去博物館、圖書館找了,但用於公共設施里的虛擬技術大都是小打小鬧,普及率低,效果也未如想像中的好。
現在的趨勢是,人們更多的「捧殺」了虛擬技術,在尚且不清楚何為虛擬技術的情況下貿然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不在少數,更多的人是還沒有正視它給人類帶來的改變,或者對這些改變懷揣著「離我還很遠」的想法,但其實早已身在其中。
上世紀七十年代,傳播學裡突然興起了一個與傳統兩大學派(經驗學派與批判學派)鼎力的媒介環境學派,學習傳播學的人更普遍將其稱為「技術學派」,代表人物麥克盧漢有一句名言:媒介是人體的延伸。當時大工業機器時代發展起來,尤其是電子媒介興起,電視成為了人們眼睛的延伸,給了人們許多的想像,關於遠方的山水,關於世界的輪廓。電視作為二維平面媒介尚且如此,能延伸多個感官的虛擬現實技術應該得到更好的發展。
所以,人們開始利用這種技術來更好地展現這個關於遠方的夢想。「虛擬旅行」興起之初,傾向於表現建立在現實旅遊景觀基礎之上,通過模擬或超現實景,構建一個虛擬的三維立體旅遊環境,「足不出戶,便可盡享萬里之外的風光美景」,北京故宮博物館推出過一個「超越時空」的虛擬旅遊項目,遊客挑選公主、侍從等身份在皇宮內遊覽,但是這種體驗效果依然十分有限,只是換種更立體的方式延伸了視覺感官而已,達不到「沉浸式體驗」的要求。
環境和硬體很重要,相比使用手機或電腦這種平面3D遊玩一次故宮,坐在電影院里看一場3D電影要更真實,只是多加了一副眼鏡。專業的虛擬現實硬體設備普及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技術不再是作為簡單的感官延伸,而是擁有改變人們對自己、世界、時間和空間思維看法的能力了。Oculus公司在2012年成立,專門賣各種VR設備,被Facebook收購後開始展現虛擬現實技術更寬泛的功能。去年,Oculus和大英博物館針對埃及藏品達成了獨家旅遊合作,讓用戶能夠通過VR感受到古埃及墓室、木乃伊以及喪葬藝術,除此之外,在和英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中,把著名的Sainsbury Wing畫廊諸多作品納入VR,包括《威爾頓雙連畫》、《岩間聖母》、《馬爾斯與維納斯》等。同樣的技術用在我國,也十分驚艷,比如去年騰訊研究院和故宮博物院一起做的「千里江山圖」VR頁面,能讓用戶帶上眼鏡後置身於蒼茫磅礴山峰層巒之中,對於博物館裡只能保持靜態的文物,虛擬現實能讓它們活過來。
技術學派的研究者們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技術能主宰一切,陷入了「技術決定論」的泥潭,當人們開始將媒介用作到達遠方的手段而不是終點時,會發現它能帶來的東西遠不止「感官的延伸」而已。
2017年是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成立的第70年,主辦方決定和往年做點不一樣的,和BBC Arts Digital合作將以往出現在藝術節的精彩片段裝進了頭戴式VR設備里,至少能讓觀眾們看得清楚舞台上演員的臉了。同樣,被用在音樂節上的VR設備也能帶來許多新體驗,我們印象里的音樂節都是樂隊在台上嗨,萬千歌迷在台下歡脫,喜力想知道如果站在成千上萬的人面前,這群人是不是還能像在台下一樣放飛自我,所以在瑞士的音樂節Gampel Festical上,喜力做了一個快閃活動,把一群樂迷邀請到一個封閉的空間里,帶上VR眼鏡,看到的場景如下,屏幕的中間是歌詞提示條,但實際上,這個空間的門不知什麼時候就真的打開了,樂迷們撩衣服、旋轉跳躍的樣子都被觀眾看到了。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VR體驗
一切為了體驗而存在。人們現在總是把「沉浸式」和「虛擬現實」兩個詞放在一起考慮,說到後者時都會強調能讓人完全置身於某某環境之中,這一特殊功能對於一些場合來說很適合,比如主題樂園、電影院。
迪士尼樂園一直在努力給遊客們創造最難以忘懷的體驗,它最擅長的也是通過無處不在的虛擬形象、夢幻無比的建築來營造一個魔法世界,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虛擬現實」實驗。寫過《2001太空漫遊》的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爾斯·克拉克曾經說過自己的三定律,其中一條是: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術無異。迪士尼的「魔術」背後其實是強大的「技術」在支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迪士尼就已經在著手布局自己的虛擬現實業務,在奧蘭多迪士尼世界的EPCOT(未來世界)專門設置實驗室,最初推出的是通過動作追蹤技術實現具有景深效果的2D影像,比如數據沉浸展廳里的體驗,就是利用投影將遊客包圍起來,以位置追蹤模擬參觀迪士尼樂園。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坐在特製搖搖椅上,前面是巨大的IMAX屏幕,跟隨影片鏡頭變化,加上一些煙霧、泡泡、香味等烘托氣氛。最新的體驗成果是預計明年在美國加州阿納海姆迪士尼樂園和奧蘭多迪士尼樂園開設的星球大戰主題樂園裡正式引入VR技術,而且最終是以「奢華度假村」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每個進入度假村的遊客都會拿到一條具有辨識功能的「魔法手環」,可以看作是園區一卡通,而度假村裡的每一扇窗戶,都能帶你進入虛擬魔法世界。
酒店也看中了這個媒介,推出了許多虛擬體驗,萬豪在這個領域走在了其他酒店前面。開頭提到的電話亭是萬豪初入虛擬現實圈時做的一個名為Marriott Teleporter的營銷項目,真正落實到酒店裡的時候就不太一樣了。比如VRoom服務,在客房內申請這項體驗後會拿到由三星生產的Gear VR耳機和一組VR明信片,分別會把觀眾帶到智利的山脈、盧安達的一家冰激淋店和北京熙熙攘攘的街道。
|
當我們在說虛擬旅行的時候,所有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景觀都能瞬間通過眼睛到達,技術只能成為人看向遠方的工具,對遊客們來說給旅行增加了新體驗,對提供體驗的酒店、主題樂園,甚至是把VR帶上飛機的航空公司而言,虛擬技術是能獲得更多收入和品牌效應的手段。
圖片來源:blog.thevoid.com等
作者:戴蘇蕾DSL
※念慈庵枇杷膏,在國外被拿來調酒?
※解密中國「戰略步槍」:一支槍就是一個作戰系統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