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胖為美」?其實一直都是誤會,並不是越胖越受歡迎!
「以胖為美」,是無數人心中,對於中國古代唐朝的最堅定不移的認識之一。盛唐經濟繁榮昌盛,民風開放,女性之美也由前朝隋的「身輕如燕」轉變成了象徵著雍容華貴的豐腴綽約。時至今日,每當有人想要自嘲自己身寬體胖的體型時,最典型的說辭之一就是「我這身材,擱唐代就是楊玉環一樣的美人啊!」
然而,歷史上的楊貴妃到底有多胖呢?幾千年來大家腦海里根深蒂固的唐朝以「胖」為美的認識是真的嗎?今天,歷史君就帶大家探討一下這個持續了千年的,美麗的誤會。
誤會一:以胖為美其實是「以壯為美」
唐朝李氏皇族是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的產物,唐高祖李淵是涼武昭王皓七世孫,母親獨孤氏(是的就是最近熱播電視劇《獨孤天下》里的獨孤氏!)和妻子竇皇后都帶有鮮卑族和一部分突厥族的血統。
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即使後來進入中原,與漢人通婚,血液里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標準,卻絲毫沒變:在惡劣的游牧環境下,壯碩彪悍,身形高大的女人註定生命力更為頑強。與其說是純粹的胖,不如說是強壯好生養。隨著盛唐的到來,上層審美逐漸影響了下層風氣,普通女子們也開始紛紛把楊貴妃當作美的標準,甚至過之而無不及,視形體肥碩為極具生命力的美感,而競相追逐。卻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唐李皇室審美的初衷,「以壯為美」,變成了「以胖為美」。
誤會二:唐代好佛導致仕女圖風格偏富態
唐朝以胖為美的考據,很大程度上是由歷代所流傳下來的仕女圖所由來的:圖中,仕女們天庭飽滿、風姿綽約,隱約有西方極樂佛祖之像的意味。
事實上,唐朝是一個極其重視和推崇佛教的朝代,從「玄奘西行」一例中就可見一斑。而好佛這一現象同樣也體現於藝術作品當中,這一時期出現的各種佛、菩薩像溫和圓潤,豐腴婉約的形象,直接影響了畫作中仕女們的模樣,是以一部分藝術加工,來體現盛唐繁榮昌盛的氣象。所以如今我們所見到的環肥燕瘦的唐代仕女圖,象徵著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觀,與中華民族對於佛教源遠流長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不無關係。
誤會三:唐朝美人武則天和楊玉環並沒想像中那麼胖
歷史上對於武則天和楊玉環這兩位唐朝最為後人所熟知的兩位女性,身材的形容詞都驚人地相似:「額方、臉圓、廣頤、體胖」,僅僅只是簡單的辭彙便可想像其豐滿富態。
那麼,這兩位唐朝的美人兒到底有多重呢?歷史上自然是沒有過於明確的記載,然而有不少史料卻從側面幫助後世的人們推斷了她們的體重:武則天大約身高1.55米,體重不超過120斤;而楊貴妃呢,大約1.65的身高,體重在140斤左右浮動。從數據上來看,似乎也只是豐滿了些,並沒有野史中描寫的那般誇張離譜,自然也與我們理解中的「肥胖」,相去甚已了。
綜上所述,唐朝的以胖為美其實更多指向的是「健壯」而非「肥碩」,再加上熱衷佛教所形成的藝術加工、以及野史對於唐代豐腴美人的過分渲染,使得唐代「以胖為美」的觀念,成為了一個美麗的誤會。所以,大家最喜歡說的那句「我到唐代也算是個美人」,這句話其實還真是個「偽命題」。不過也沒關係,俗話說「美人在骨不在皮」,審美就是一個不斷向前的車輪,隨時都在變化著,只要足夠熱愛真實的自己,你就是最美的那一個喲。
※唐朝邊塞詩共有多少首,你知道嗎?
※這個被低估的朝代,只存在了38年,但修築的工程卻利在千秋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