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諸葛亮這句話,劉備對養子痛下殺手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看到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感覺多少有點莫名其妙。你路過一戶人家,看到人家的兒子長得不錯,就給人改名當自己兒子了。你圖什麼啊?要說劉封能力強、本事大,趙雲不比他強多了,你咋不收趙雲當兒子呢?
事情果然不是這麼簡單。劉封本姓寇,而寇家是荊州的一大旺族。劉備當年來到荊州投奔劉表,兵不過三千,將不過關張。想壯大自己的最佳手段,自然是拉攏地方豪強。荊州地區的名門世族、地方勢力本來就很大。當年劉表也是靠了老婆蔡家的力量,才坐穩了荊州。劉備收劉封,不是看他可憐,收個野孩子讓他跟自己出人頭地。相反是看中了對方的背景。要說當年劉備在荊州,不但破例當爹,為了拉攏大家族,甚至還想做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的女婿。奈何這個時候黃承彥已經把女兒嫁光了。
劉備
劉封這個孩子能力、本事倒也確實不一般。之後十幾年跟著劉備東征西討,忠心耿耿屢有戰功。到漢中之戰的時候,已經算是二線武將中的一名佼佼者。史書記載,劉備在漢中之戰期間,曾派劉封前去向曹操挑戰。與演義自然不同,劉封不是去單挑,而是帶兵約戰。曹操倒也確實罵出,「織席販履的大耳賊,總讓假子出戰。看我把黃須兒叫來,給你點兒顏色看看」。 可是有趣的是,曹彰當時根本不在軍中。而是遠在許昌。你曹操手下名將如雲,犯得著千里之外叫曹彰過來打劉封嗎?就為了兒子對兒子身份對等?其實當時曹操兵勢不利,根本不想出戰。所謂等我把曹彰叫來,不過就是「你給我等著,我叫人去」一樣,為了面子的借口罷了。那曹彰得到將令,星夜兼程奔赴戰場,結果還沒趕到漢中,曹操就已經率敗軍回來了。
劉封
在漢中取得勝利後,劉備派劉封與孟達進攻上庸。孟達是降將,頗有能力。劉封是親信,這樣的組合,自然是讓劉封為主孟達為輔。這二人也確實打下了上庸,並在此駐守防禦曹操。上庸地區,可以算是連接漢中與荊州的一條紐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派劉封駐守這裡,顯然也是出於對他忠誠和能力的信任。而這卻又促成了他的悲劇。
按大家的普遍印象,劉備之所以殺劉封,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去救援關羽。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關羽確實要求過劉封和孟達出兵增援,但那是在他勢如破竹,圍攻襄樊之時。劉封與孟達也確實拒絕了關羽,理由是上庸的防守壓力也很大。在這裡於公於私上,挑不出劉封什麼錯。從戰場形式來說,關羽這個時候佔據絕對優勢,只有襄樊攻不攻得下,什麼時候能攻下。不存在救援的問題。劉封的主要任務,本來就是防守上庸,在統轄關係上,也並不受關羽的指揮。在私人關係上,劉封與關羽有矛盾也絲毫不奇怪。這個時候,恐怕除了劉備和三弟,在蜀漢內真找不出什麼人,能和二爺關係好。等到關羽被圍麥城,先不說劉封想不想救,就算他想,也是來不及的。上庸和荊州之間,路途雖不算十分遙遠,但是很難走。劉封手上兵力也有限,更為重要的是,這時候孟達還被他逼反了。
上庸
據三國志記載,劉孟兩人關係緊張。劉封時常欺辱孟達。為什麼?我們不知道。三國中的幾位大佬,後來都有評論:孟達小人也。可能劉封只是單純的看不慣他吧。這時候關羽在荊州慘敗,孟達就率部下四千人投奔了曹魏。孟達人品不怎麼樣,能力倒確實不一般,帶著曹操派給的部隊來攻打上庸,劉封抵擋不住,逃回成都。
接著重點來了,劉備到底是怎麼殺劉封的呢?在三國志中記載的是,劉備責備劉封,不該欺辱孟達,以致丟失上庸,又責怪他沒有救援關羽。不過並沒有說劉備想殺他。而諸葛亮卻勸劉備,「劉封剛直勇猛,等您不在了,恐怕劉禪難以制御,不如借這個緣由,將劉封除掉」。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賜劉封自盡,並為之痛哭流涕。
關羽
這可不是什麼魚羊野史,是三國志里響噹噹的記載。三國演義里自然把這段抹去了,後世人也著眼不多,原因自然是:這事諸葛亮乾的實在不怎麼光彩。有損孔明大人的光輝形象。這事是真的嗎?我看確實是。那麼劉備殺劉封是自己本有此意,只是借諸葛亮順水推舟;還是本來不想殺,被諸葛亮勸動了呢?
劉備還真不想殺。有證據嗎?有。證據就是他哭了。與民間形象不同的是,在正史中劉備就沒哭幾次。這一哭,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如出一轍——自己並不想殺,也捨不得殺,但迫於形勢,似乎非殺不可。劉封罪不至死,又屢有功勞,感情深厚。劉備和曹孟德不同,他還真有一顆仁慈的心。這會兒為了自家的百年基業,出於自己的私利,痛殺養子,恐怕心裡是既有愧疚,又是不舍。換了曹操只怕也要哭的。
諸葛亮
看來這個鍋諸葛亮是甩不掉了。不過這件事從道德上,確實無可恭維;但從現實政治考量上,是不是又別無選擇呢?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劉封真有叛逆之心嗎? 這話要分兩頭說,第一,從史書上看劉封並沒有。第二,就算你沒有也不行。
這個時候,劉禪十幾歲,剛被立為太子。如果劉備生子當如孫仲謀,或者哪怕是個曹子桓,就算身邊有個養兄,倒也不是大問題。可偏偏這兒子生的連劉景升都不如。 可能是小時候被摔過腦袋,劉阿斗在這個時候已經展示出低人一等的能力,實在是成不了好領導。否則劉備也絕對犯不上,在託孤時對諸葛亮講「君可自取」。劉封比劉禪年長20多歲,能力又強,就算他沒有造反的野心,也難保不會有一批亂臣賊子,圍在身邊攛掇他分裂蜀漢。
劉禪
在三國那個險惡的時代,我們替劉備想一想,日後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
第一種情況,劉封雖然現在沒有野心,但是看到劉禪昏弱,日後難保不會想取而代之。
第二種,哪怕劉封始終沒有違逆之心,搞不好也會有一群野心家,逼著他篡位。
第三種,劉封本不願意背叛。但無奈受劉禪猜忌,被逼而反。
第四種,即便這乾兒子比親兒子還親,對乾弟弟比親弟弟還愛,劉禪和身邊大臣卻未必肯放心。到時候逼死劉封,再捎帶一批朝中重臣。
等等等等。。。
不論怎麼鬧,本來就力量弱小的蜀漢,是絕對禁不住窩裡斗的。要知道三國中,前有袁本初,後有劉景升,他們錯誤的後事安排,在當世就已成為人們的笑柄。曹操和孫權,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也都被屬下群臣勸誡,不要忘了袁紹和劉表的惡例。劉備自然也不願意自己死後,成為後世的反面教材。
劉封
既然諸葛亮的政治判斷是正確的,那麼罪魁禍首似乎又是劉備。你說你當年瞎認什麼兒子?你就想不到你死後會帶來多大麻煩嗎?話雖如此,但是當年的劉備顧得了這麼遙遠嗎? 劉備到荊州的時候,劉表不堪依靠,曹操又與他不共戴天。天下之大,似乎已難有容身之地,時刻有兵敗身死的危險。你跟他說什麼後事安排,他哪裡管得了這麼許多!只怕按他當時心愿,還不如趕緊認個兒子,再晚了這輩子可能都沒機會了。
對於劉封的悲劇,責任在他自己嗎?如果硬要找的話,勉強可以找出一點:他當時如果全力救援荊州;如果能守住上庸;或者從一開始就不要太高調。但是這些實在是算不上什麼過錯。恐怕要怪,只能怪他生在這個動蕩詭譎,我命由天不由我的風雲時代。
TAG:無涯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