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坎戰役——德日兩國塑料花友誼的考驗
1939年,日本天皇裕仁飽受北進派和南進派的折磨,從他個人的角度而言,他是支持南進的,但無奈的是,北進派勢力太過於強大,連他這位天皇都不得不以沉默來暫時凍結這件事。
此時的德國在不恰當的時間給日本傳遞了結盟的消息,為此,裕仁陷入了為難的境地。
並且,德國所用的方式並不和善。
從當時德國的外交部部長里賓特洛甫的暗示中,德國的方針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日本不儘快做出選擇,那麼德國將用盡一切辦法改善和蘇聯的關係。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要挾!
為此,在日本陸軍的幾番要求下,裕仁給德國開出了兩個限制性的條件。
一:直接針對民主國家的同盟條款要做到秘而不宣。
二:日本不必緊跟德國的戰爭路線。
這兩個條件對於德國來講,肯定是毫無辦法接受,這樣的同盟跟不同盟實在是沒什麼兩樣。
果不其然,希特勒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怒罵日本目光短淺,並隨即命令里賓特洛甫和蘇聯談判,並締結兩國友好條約。
遭到拒絕之後的裕仁,並沒有著急,他在想如何解決北進派的事情,與徹底的考驗一下德國是否值得信任。
從而,才有了後來著名的諾門坎之戰。
這場戰役是由裕仁指派自己的參謀長閑院宮在外蒙古跟蘇聯打的一場有限度的邊界戰爭。
為什麼說是有限度的呢?
因為從裕仁的角度來看,他授權發動這場戰爭,主要是為了試探德國是否值得信任(日本同德國簽訂過一個條約,其中有個條款是日本與蘇聯進入敵對狀態時,德國必須給日本提供軍事以外的所有手段援助)。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如果當這場有限度的戰爭爆發之後,德國未能給日本提供援助,那麼北進派將再沒有理由要求裕仁繼續北進。
當然,北進派對於這件事是不知道的,他們認為因為裕仁既然派遣了皇室成員參加這場戰爭,那麼理所應當裕仁對這場戰爭是支持的。
1939年5月11日,一支日本關東軍部隊率先挑起了這場邊界戰,隨後蘇聯調遣部隊反擊,諾門坎之戰正式打響。
希特勒在得知這場戰爭爆發之後,雖然非常高興日本的行為對德國會非常有利,但他卻僅僅只給日本大使帶了一個口信,說日本如果再任何地方都能夠牽制住任何西方部隊的時候,那麼日本陸軍在中亞牽制蘇軍的努力將會受到德國歡迎。
希特勒赤裸裸地在「武士」傷口上撒鹽,讓日本陸軍瞬間變得極為難堪。
希特勒對日本非常冷淡,但在這一期間,他卻和義大利締結了全面軍事同盟的合約,並且一直在為打擊波蘭而做準備,而德國的外交部部長里賓特洛甫也正在積極地與斯大林談判,力求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8月19日,在日本還在與蘇聯進行戰爭的時候,希特勒和斯大林一致同意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日本同德國的關係此時已經走進破碎,之前所有的承諾成為了歷史。
在第二天,由蘇軍將領朱可夫率領的五百輛坦克、五百架飛機、三百四十六輛裝甲車和八萬蘇軍將士全部投入到了哈爾卡河戰場,用了11天徹底撕開了日軍的防線。
日本當時的內務大臣木戶當天在日記中寫到:不論我們如何看待與德國之間的協議,我們都會因為這種背信棄義而感到震驚。
而當時的日本首相平沼也因為這件事遞交了辭呈,日本的北進派也就此功虧一簣,在諾門坎吃了一個敗仗之後,他們顏面盡失。
而裕仁則終於能夠在平靜的狀態之下制定他的南進計划了。
儘管後來,德國和日本再次簽訂軸心國條約,但終究不過只是塑料花般的友誼。
【本文參考:《大國博弈》、《日本近代戰爭史》等】
【文/不二書團隊作者:小薩】
※美國舊金山大地震老照片:超過2.5萬棟建築毀於一旦
※老照片:20世紀50年代日本兒童的日常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