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今觀】戰國帶鉤印
帶鉤,為古人服裝上使用的飾件,多為青銅質地,其工藝製作有鑲嵌、刻紋或鍍金銀等,顯示了佩戴者的身份地位。
帶鉤印是古代璽印中的一種,多見於戰國、秦漢時期。帶鉤印的鉤首一端較細,作彎曲狀,常見雕刻獸首之形。鉤身延緩逐漸變粗,至另一端呈半球形,在半球形的截面上鏈接有外凸的扁圓形印面,其上刻有文字或圖形,從而形成了古代印章形制。這裡介紹三方帶鉤印,鉤身整體較短,彎曲處雕刻獸首,時代應在戰國,其中文字的一方應在戰國至秦初。漢代亦有帶鉤印傳世,鉤首短小,鉤身截面作圓柱形,整體細長,於鉤身中間彎曲部位連接有圓形印面並刻字。
其一,團龍紋。圖1為實物照片,圖2為印蛻。印面直徑2.1厘米,通高1.6厘米 ,鉤長5.2厘米。印面鑄團龍紋圖形,龍首向下置於印面中心,雙角突出,龍身由頸後伸展分兩側環繞一周,形成了整體左右對稱圖形,構圖飽滿。此帶鉤印造型生動,余在燈光下賞玩,無意間發現其耳、目上隱約有刻紋痕迹,我在鉤首順著刻紋輕輕剝離銹跡,逐步展開,鉤身刻紋漸漸顯現出來,值得一提的是,在鉤身婉轉的刻紋間,有的部位還有鍍銀工藝。經過一整天的精心清理,當雕刻的精美紋飾與銀光閃爍的帶鉤展現在眼前時,我心悸動。此帶鉤彰顯著青銅時代製造工藝的高超水平,可它滿身華麗的外表卻被銹皮包裹了兩千多年。
其二,鶴紋。圖3為實物照片,圖4為印蛻。印面直徑2.1厘米,通高2.2厘米,鉤長4.8厘米。印面陰刻鶴紋,其首上昂,長嘴微微張開,曲頸,長腿作交叉狀。鶴首、尾裝飾有捲曲羽翎,整體圖形均以單線鑿刻。寥寥數刀,卻形象生動,觀之有孤傲閑靜之態,如聞其聲於耳側。單線鑿刻圖形,更顯其格調高雅。於帶鉤轉彎處鑿刻有朱文一字「首」。鶴紋圖形印以單線鑿刻,與傳統中國繪畫中的「線描」似一脈相承。
上面兩方圖形印(肖形印)風格各異,是中國印章史上的奇葩,起源於華夏文明的初始。圖形印表現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形態,內容有神話傳說、圖騰、生肖、四靈等,兼容了繪畫、雕刻,傳承了古代藝術的審美特徵,同時也包含著古代宗教、哲學、美學等諸多方面。
其三,孫利萬。圖5為實物照片,圖6為印蛻。印面直徑2.2厘米,通高3.0厘米,鉤長4.6厘米。印面以圓心向外延伸三根線條,等分出三等份扇面形界格,每格之中陰刻一字,這種鑿刻有「界格」形式的印,屬於典型秦印。觀察此印印文三字作垂直安排。印文鑿刻,行刀犀利。此印緣於「孫」姓,故將其收入。文字類型的帶鉤印可分為姓氏(姓名)一類,也見有吉語類型,大體分為單字與多字。此印「孫利萬」屬於姓名印,將姓名鑄或鑿刻於衣帶的鉤紐上,既作衣帶之鉤,又兼作私人印信,一物兩用,十分便利。
這裡介紹的三方帶鉤印均為青銅質地,作圓形印面,兩方為圖紋,一方是文字。帶鉤印將文字或圖形刻在直徑2厘米的鉤紐上,計劃安排,既有隨形布篆的效果,又要照顧到印面整體的疏密關係,並非易事。帶鉤印,作為古代璽印中的一種,其獨特的形制更顯得它的另類。
TAG:天津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