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比你更會吃:這些大師竟是隱藏的頂級大廚

古人比你更會吃:這些大師竟是隱藏的頂級大廚

家是最美的度假勝地

你可以在這個詩意、恬靜而自足的桃花源,

用旅行家的視角盡享烹飪帶來的歡愉,

用生活家的心態體驗美食帶來的驚喜。

大多數美食

都是不同食材組合碰撞產生的裂變性奇觀

若以人情世故來看食材的相逢

有的是讓人叫絕的天作之合

有的是叫人動容的邂逅偶遇

有的是令人擊節的相見恨晚

-------《舌尖上的中國》

《閑情偶寄》中的「飲饌部」,是李漁講求飲食之道的專著。他主張於儉約中求飲食的精美,在平淡處得生活之樂趣。其飲食原則可以概括為24字訣,即:重蔬食,崇儉約,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膩,講潔美,慎殺生,求食益。

遠眺中華文化中的飲食之美,

中國的文人菜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古代的文人對文學藝術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有些文人難免自覺不自覺地

涉足飲食烹飪這個藝術領域。

另外,中國文人的傳統士大夫趣味、

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

使得文人把下廚做菜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方式,

或是一種積極的休息。

01

陸放翁的文人菜

1989年版的《陸遊飲食詩選注》,孔祥賢注釋

人們都知道陸遊是南宋著名的詩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

在他的詩詞中,

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其中有不少是對於飲食的獨到見解。

GIF

《舌尖上的中國3》中的金齏玉膾

陸遊在《洞庭春色》一詩中說,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蒓」。

這「玉膾」指的就是

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

「膾」是切成薄的魚片;

「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

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

拌以色澤金黃的花葉菜。

「絲蒓」則是用蒓花絲做成的蒓羹,

也是吳地名菜。

陸遊在詩中稱讚的這些菜肴,

在當時確實都是名菜。

02

文會宴上的傳世佳作

《文會圖》,宋代,趙佶,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文人們十分講感情的外在形式,

在飲食方式上則表現為集體主義,

他們喜歡「群享」、聚餐,

喜歡把飯桌當成重要的社交場合,

通過飲食來促進和協調人際關係、和睦感情。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中國故宮故宮博物院藏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

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場合。

宴席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

追求雅緻的環境和情趣,

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

席間珍餚美酒,

賦詩唱和、鶯歌燕舞。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

都是在文會宴上創做出來的,

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

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寫的。

流傳至今的倪瓚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宋代是士大夫數量猛增和意識轉變的時代,

也是文會宴的頂峰,

蘇軾在《老饕賦》中宣稱: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老饕"遂成為追逐飲食而不失其雅的文士代稱。

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寫有《士大夫食時五觀》

把士大夫對飲食生活的理解系統化。

雲林鵝

元明清三代承襲宋人成果並不斷發展。

「元四家」之首,倪瓚撰寫過一部飲食著作

——《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書中收錄了大約有五十種菜肴

和面點的製作方法,

其中最有名的一道佳肴叫「雲林鵝」,

吃起來不但「鵝爛如泥,湯亦鮮美」,

口味十分獨特。

03

民國吃家:張大千

張大千的宴席

清代晚期民國初期,

一些文人墨客已經把文會宴搞得更加藝術化。

在張大千的宴會上,

你可以結識各路英豪,

而作為一位美食家、烹飪大師,

他創造了「大千菜」。

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稱他說:

「能調蜀味,興酣高談,

往往入廚作美餐待客」。

謝稚柳也曾回憶道:

「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於烹飪且對客熱情,

每每親入廚房做菜奉客……

所做『酸辣魚湯』噴香撲鼻鮮美之至,

讓人聞之流涎,難以忘懷。」

張大千宴請厲志山菜單

每次宴客,

張大千都親自書寫菜單,

而這"菜單"本身就是藝術品,

常被客人索去珍藏。

最常見的一道菜叫「相邀」,

即我們俗稱的「大雜燴」,

由乾貝、魚肚、蹄筋、香菇、

雞片、火腿等燴成。

張大千認為「大雜燴」不雅,

將其改為「相邀」,

每次作為頭菜先端上餐桌,

以示盛情邀請之義。

張大千在巴西「八德園」下廚炒菜

1965年,張大千在巴西八德園

設晚宴款待他表弟喻鍾烈夫婦,

張大千親自定菜單,

親自下廚。

菜單上開了這樣一些菜:

炒蝦球、糖醋背柳、百汁魚唇、

紅煨大烏參、清湯纏回手抓雞,

糯米雞、東郭豆腐、炒六一絲等。

從以上的食單可以看到,

張大千在川味的基礎上汲取了各家的精華,

從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大千風味。

張大千《菜根香》1981年作

張大千對自己在美食方面的造詣頗有自信,

「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

更在畫藝之上。」

他對美食的喜愛也傳遞到繪畫創作中,

他畫過很多白菜、蘿蔔、蘑菇、竹筍等蔬果,

這無疑與他對食材的喜好有關。

自古以來,中華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文人墨客推動的,從陸放翁的文人菜、百家爭鳴的文人宴,到張大千超越丹青的廚藝,他們的飲食情調體現在食單上的品位和餐桌邊的藝味。

一餐一食之間,他們淘洗歷史,糅合時光,確認歸屬,構建文明,理解並把握著中華文明的奧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IC投資觀察 的精彩文章:

面對來勢兇猛的吉利,德國人為何如此淡定?
經濟增長翻倍的大奧秘

TAG:JIC投資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