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的死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他到底給人類留下了什麼?

霍金的死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他到底給人類留下了什麼?

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也許這是朋友圈對霍金評價最多的一句話……

3月14日,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為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霍金的離去,引起了世界的極大轟動,14號當天幾乎在所有能見的媒體都能看到他去世消息,這個偉大的靈魂不只屬於一個國家、一個時代,而在造福全人類,影響文明的進程。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那麼霍金到底給人類留下了什麼,竟使得全世界人民如此惆悵。

在我們熟知霍金所擅長的研究領域物理學,主要方向是引力與黑洞,霍金的主要貢獻有兩個,一個是奇點定理,另外一個是霍金輻射,而這兩項重大理論分別發佈於1970年和1974年,而霍金最知名的著作《時空的大尺度結構》也是和G.Ellis發表於1973年。即便是霍金被引用最多的「貝肯斯坦-霍金熵」,最先也不是霍金提出來的。從70年代至今,雖然霍金繼續活躍在這一研究領域,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新的理論和重大貢獻了。

所以,公正的說,霍金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引力和黑洞領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並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大的。

而讓霍金真正成名的,是他在科普領域和勵志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準確來講,霍金是在當代理論物理尤其是宇宙黑洞方面當之無愧的代言人。他的《時間簡史》等著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了多維時空、黑洞和弦理論等現代物理學知識。

最關鍵的是,這些著作還是他在沒有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的時候做出來的,就算到了晚年,他依然活躍在科研領域,這自然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對象,再加上劍橋大學霍金團隊和出版商的運作,霍金的名字家喻戶曉。

客觀上來講,他的這些著作無形中讓全世界眾多的人對現代物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的勵志事迹更是激勵著萬千青少年報考物理系,從這一點來說,他的貢獻是巨大的,甚至是偉大的,也是其他人難以比肩的。但是,單就學術上的成就而言,說霍金和開闢了一個時代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其實並沒有可比性的,更準確的定義說,霍金算起來也是在愛因斯坦的理論體系裡面的一個環節,他的《時間簡史》更多意義在於更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延伸和通俗易懂的解讀,霍金的理論成就甚至比不上楊振寧的Yang-Mills場理論,不能為了緬懷他就無限的拔高他。

當然這個並不能完全否認霍金在學術界的地位,要不然他也不會被譽為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講到這裡,其實小編還想額外談談霍金和諾貝爾獎的問題,霍金的名聲和成就如此之大,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因為相對論定位非常之高,驗證都花了上百年的時間,即便是諾貝爾獎都沒辦法頒發給愛因斯坦。更有趣的是,霍金的成就是奇點理論,這個理論建立的相對論基礎上,連相對論這個大體系都無法獲獎,那麼奇點理論更是不可能了。霍金輻射和奇點理論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是相對論之後,又一個影響力較大的時空理論,它足以自圓其說。霍金輻射理論和其他弦理論還有點不同,至少有嚴格的方程推導,問題就在於沒有觀測實例證明。

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也不妨礙霍金的生涯,1979年,霍金被評為第17位盧卡斯數學教授,這是劍橋大學最牛的一個榮譽職位,牛頓就曾經擔任過。從1981年開始,霍金開始著手寫時間簡史,1984年完成第一稿,很快賣出數百萬本,翻譯成35種語言。如果說霍金的成就不及愛因斯坦,那麼霍金的公眾科普領域的地位絕對是第一。從1990年開始到2000年,霍金一直在研究黑洞的奇點問題,至今也僅僅是理論研究。

因為關於黑洞的問題,或許不僅僅是方程可以解決的,仍然需要觀測支持,這也是霍金最後20年的研究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這也是說霍金和開闢了一個時代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其實並沒有可比性的一個佐證。

而如今霍金走了,但是霍金的精神依然在,小編非常欣賞霍金的一句話,在2006年,霍金在香港做了宇宙起源的演講,他當場回答了一名癱瘓病人的安樂死問題,霍金認為,自由選擇結束生命的人,但那將是一個重大錯誤,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

這句話放在一個正常人身上,當然他感覺不到,換做是你,你肯定也無法觸動,因為你的命運還沒有霍金糟糕。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確診患有漸凍症,醫生的建議是活兩年差不多了。好了,我們換一種說法,如果今天醫生告訴你,你很大可能只能活兩年,你會做什麼?許多60、70歲的人一旦聽到這句話,都兩腿發麻,何況是才20出頭的人,年紀輕輕就只剩兩年的命,換成一般人肯定無法接收。

21歲的霍金就開始於病魔做鬥爭,從最多活兩年,但如今享年76歲,著作等身,沒錯,這就是霍金贏得世人尊敬的地方,他只做對了一件事,這就是只要生命還沒有結束,就可以繼續奮鬥。這也是霍金後來取得科學成果的基礎,如果21歲的霍金想了想,完蛋,只剩兩年了,還不如趕緊享受,那麼他就無法接近宇宙終極奧秘,反而更可能英年早逝。一些病其實不可怕,很多人恰恰是自己整天提心弔膽,給嚇死的。

可奇蹟的是在對抗疾病的同時,霍金的科學成就一路直上。

霍金的偉大可能不再於他的研究成果有多麼轟動,論理論地位和轟動性肯定不及愛因斯坦,但論個人成就方面,當今世界再無第二人。除了霍金,你肯定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科學家,筆者看來,霍金至少有一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大怪圈 的精彩文章:

走親民路線的明仁,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日本天皇

TAG:生活大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