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呼喚「心靈捕手」
□首席記者 姚常房 劉志勇 本報記者 李琳
「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國家必將生機勃勃、走向繁榮富強。」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蔣立虹第一眼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文字時,就用筆標了出來。跟蔣立虹心情相仿的代表、委員還有很多,「心理健康」成為他們口中的高頻詞。而患者、未成年人、醫務人員等也希望像電影里一樣能有「心靈捕手」幫助他們實現身心健康。
麻風休養員結婚了
最近,浙江省德清縣麻風村一位女麻風休養員結婚了,新郎官來自該省義烏市麻風村。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護理部副主任兼上柏住院部護士長潘美兒說:「如果發現哪位休養員有這種感情,我們就積極撮合。」
「他們身體上的疾病早已治癒,從『麻風病人』變成『麻風休養員』,目前他們最需要的是心靈呵護和生活照顧,讓他們過上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潘美兒說。如何讓麻風休養員勇敢面對社會,同時讓社會接納他們,潘美兒做了很多像「紅娘」一樣的事兒。她積極研究麻風病病人心理,在國內麻風病權威雜誌上發表心理研究文章;她的兩位同事還考取了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杭州醫學院、湖州師範學院等高校的學生每年都來暑期實踐,為病人服務。也正是因為潘美兒等人身心兼顧的照料,「八九十歲的麻風休養員看起來就像六十幾歲,年輕了」。
「沒有更好治療方案的患者,走過生命最後一段路程十分辛苦,而且壓力巨大,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是腫瘤外科醫生,每年要做上千例手術,目睹了很多「無能為力」。他認為,晚期腫瘤目前在醫學上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因此要建立安寧療護中心,讓病人有尊嚴、有家人陪伴、沒有疼痛的走完人生。
警惕表面的風平浪靜
普通人的心理問題更難發現。「不願意說、不敢說是大部分人的心理,很多人把心理問題等同於精神病,覺得特別『丟臉』。」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說,中國要高速、高質發展,國民沒有健康、強大的心理是不行的。
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尤其應受到關注。「仔細分析犯罪分子的成長史,很多人很早就有心理問題了。」畢宏生說。
「中國兒童中心發布的《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數據與分析》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有5.2%的兒童存在明顯的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陽鼎泰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表示。「但很多人對此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有些家長根本不知道。農村留守孩子尤其容易成為心理孤兒。」王馨強調,我國現有3億多未成年人,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僅事關個人成長和家庭幸福,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高度重視,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
「社會轉型期,有各種心理問題是正常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昆明醫科大學王硯蒙副教授表示,國家應該從主流文化層面引導大家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加強精神科的建設和心理諮詢師的培養,來滿足心理服務的巨大市場。
醫生更需要關心
在很多代表和委員看來,醫生對心理疏導的需求程度可能遠遠大於普通人。
「很多病人就是在向醫生『倒垃圾』,訴說心理問題,如果醫生自己心理不夠強大,肯定會崩潰。」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院長李甦雁說。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侯建明表示,高風險、高壓力,加上不時出現的緊張醫患關係,讓不少醫務人員感到身心俱疲,有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醫務人員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缺乏。全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中,85%的醫護人員承認存在明顯的心理壓力和職業倦怠感。
「健康的醫生才能守護健康的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說,大量醫務人員健康長期被透支,每周勞動時長遠超40個小時,不僅嚴重影響醫務人員健康,導致醫療服務質量下降,甚至可能造成醫療事故。
李甦雁認為,醫療機構應有專門的心理疏導師,定期對醫生進行心理干預,把醫生心裡的「垃圾」去掉。肖苒建議,推進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在醫療機構的落實,嚴格實施醫務人員強制休息和休假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理不合理的勞動安排,更好地保障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生命健康。
TAG:健康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