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無現金社會?德國人緊抱現金
【Technews科技新報】許多國家積極推動無現金的社會,尤其以北歐國家為首,如丹麥自 2016 年初推動無現金交易,更於 2017 年停止印鈔;瑞典推動無鈔化運動,連教會收取奉獻也改用電子支付;挪威也一樣成為高度無現金化國家。亞洲國家方面,儘管亞洲人較為迷戀現金,但各國政府也積極政策鼓勵脫離現金,如新加坡政府正積極推動電子支付。
距離無現金化進程最快的北歐國家最近的德國,對現金的想法卻與鄰居截然相反,德國人曾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嚴重通膨,戰爭通膨的幽靈在德國人心中徘回不去,導致德國人對金錢觀念極為保守,儘管戰爭通膨時期現金也是一點用都沒有,但德國人還是覺得現金比虛無縹緲的數位紀錄更可靠些,這種不安全感反映在行為上,就是德國人比其他歐洲人更為緊抱現金。
據歐洲央行估算,德國人平均在錢包中裝的現金達 103 歐元,不僅大大高於鄰國奧地利的 89 歐元、比利時的 58歐元、荷蘭的 44 歐元,也大大高於「歐豬」國家:希臘的 80 歐元、義大利與愛爾蘭的 69 歐元,西班牙的 50 歐元、葡萄牙的 29 歐元。比起另一個歐盟核心大國法國的 32 歐元,德國人錢包中裝的現金高達法國人 3 倍以上。
在德國零售渠道店面,仍有 80% 是現金交易,相較之下,鄰國荷蘭僅有 45%,且比率還在快速下降,荷蘭目前已經有 10% 支付採用無接觸式電子支付,是歐元區比率最高的領先國;與德國的現金習性相提並論的,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軸心國夥伴日本,日本平均每名居民流通超過 20.5 萬元新台幣的鈔票與零錢,比起鄰國韓國以及同為島國的英國,都超出 4 倍。
在這個快速走向無現金的世界,尤其是在世人眼中領導這個風潮的歐洲,其經濟的核心大國德國,卻頑冥不靈的擁抱現金,可說與世人的想像完全相反,尤其是德國在其他領域常常是勇敢的引領潮流。不過,德國反無現金組織「保我們的現金」(Save Our Cash)領袖,經濟學家馬克思·奧提(Max Otte)則認為「德國為何愛現金?」的問題根本前提就錯誤,應該問的是,為何有些國家那麼快發展無現金社會。
馬克思·奧提的看法有部分道理,因為即使是歐洲,只有一小群北歐國家與荷蘭快速成為無現金國家,大部分歐盟國家,都跟德國一樣,還是很依戀現金。德國的同袍鄰國奧地利,是歐盟核心區最愛現金的兩個鐵杆兄弟,經濟條件較差的東歐與南歐在無現金的進度也與德國共進退,而非追隨前衛的北歐。整個歐洲當前歐元現金流量相當於 10% GDP,這個比率比起 2003 年時倍增,也就是說,以整個歐洲來看,並沒有走向無現金化,還更現金化了。
德國反無現金主張認為現金是個人自由與隱私的最終保障,這個堅持也有道理,從德國的歷史很容易理解這點。當今全球無現金化最發達的國家,的確處於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最先進、最民主自由的北歐,另一個極端則是經濟崩潰因而導致無現金可用的辛巴威以及為了打倒地下經濟而大改幣的印度。這幾個國家無現金化進展神速,都並非科技進步與效率的象徵。
美國於 1969 年淘汰 1,000 美元鈔票,最大額美鈔剩下 100 美元,全球的主流趨勢與之一致,逐漸淘汰超大額鈔票,以提升犯罪洗錢的困難度。德國卻走相反路線,在戰後發行 1,000 元面值的馬克,戰後經濟起飛期,成為德國人儲蓄財富的工具;日後歐元體系成立時,為了與 1,000 馬克接軌,歐元最大面額為 500 歐元鈔票,這讓德國人很快接受歐元,但也馬上帶來副作用,500 歐元很快成為洗錢犯罪、恐怖分子、逃稅、毒品交易等地下經濟的最愛,500 歐元於是昵稱為「賓拉登」,一方面恐怖分子用來洗錢,一方面 500 歐元被全球貪官污吏與各種非法交易者用來當成儲存財富的工具。
現金易成為洗錢交易的溫床2016 年 2 月時,德國財政部提案,打算限制現金交易金額上限,5,000 歐元以上不得採用現金交易,以避免洗錢,在歐洲其他國家,早有這類限制,法國限制大多數交易若超過 1,000 不得用現金,義大利的限制為 3,000 歐元,此外歐洲央行則決定要慢慢淘汰 500 歐元鈔票,這在歐洲其他地方都沒有引起太多反彈,但在德國引起強烈抗議,德國人怒吼「不要碰我們的錢」,而德國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 Alternative for Germany,AfD)更在 2017 年時把「保護現金」當成主要政見,席次大有斬獲。
既然德國喜愛現金的傾向淵遠流長,那麼是不是就當成「傳統文化」不要再計較了呢?也不能這樣說,對身為歐盟核心經濟體的德國來說,老愛使用現金,有很多潛在問題。首先大量現金交易的環境下許多交易沒有電子紀錄,因而成為洗錢交易的溫床,哈佛經濟學者 Kenneth Rogoff 表示現金交易流行,使得在德國逃稅比美國更容易,許多富人甚至用現金買房地產,這可不是因為他們笨到不會用銀行轉帳,而是要規避國稅局查核現金流。當德國這麼大的經濟體普遍使用現金,就成為洗錢的大好空間。
除了洗錢問題,現金體系也造成貨幣政策的限制。歐洲許多國家都已經將利率降到零,要再進一步逼迫發布貨幣,就只能祭出負利率,也就是存錢在銀行不僅沒利息還會扣錢,但只要經濟體有現金大量存在,負利率就形同虛設,因為人民在家裡囤積現金是零利率,唯有無現金化的經濟體,負利率才有真正的意義。不過,身為歐盟主要債權國,德國人對採行負利率讓通膨提升同樣興趣缺缺,因為通膨等於讓債務縮水,德國人才不樂見自己辛苦工作少消費攢下來的錢,借給別人想賺點利息,卻因為通膨縮水。只要德國心態不變的一天,歐元區經濟問題就難解。
儘管具有迷戀現金的深厚傳統,德國還是緩緩往前邁進。過去德國無數零售商店與餐廳都只收現金,如今開始有一丁點改變的氣氛,2015 年起德國折扣超市 Aldi 總算開始接受信用卡,2016 年宜家家居(IKEA)德國分店也終於開始接受信用卡。德國央行發現,2017 年現金佔德國交易比重降到 47.6%,2014 年時還在 53.2%,信用卡支付的比率則從 2014 年的 33.4% 增加到 39.4%,現金交易比重低於五成,這在德國還是第一遭。
一般而言,採用現金交易衍生的各種成本,如要辨認偽鈔、點清算帳,還要搬運大量現金拿去銀行存,或是買保險箱鎖起來,以及另外衍生的風險成本,大約為 2%~3%,而信用卡以及各種電子支付的成本最低可壓到小於 1%,長遠來看,電子支付終究會佔上風。現在的德國,許多商家還是只收現金,但是若連頑冥不靈的德國都開始逐漸改變,那麼無現金化的世界來臨,終究只是時間問題。
(首圖來源:Pixabay)
※黑客挾持 50 萬部 Windows 伺服器挖礦,獲利達 360 萬美元
※Uber 前 CEO 出庭作證,證實曾與 Google 工程師討論核心技術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