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0年前,這次盛會讓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40年前,這次盛會讓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

全國科學大會在京召開。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

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會上,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成為

中國知識分子解放的宣言,

象徵了一個科技新時代的開始。

40年後的今天,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

回首往昔,當年的

全國科學大會如何拉開序幕?

台前幕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時期,

一出出駭人聽聞的悲劇、荒唐無比的鬧劇

在科技教育界輪番上演。

國家科委、全國科協、中國科學院

先後被「砸爛」,全國科技工作

一直處於混亂癱瘓狀態。

除了被立案審查或打倒以外,

大批科技人員和幹部

被下放到「五七」幹校,

在「牛棚」接受改造。

著名科學家童第周被指派打掃廁所,

被人形象地稱為「斯文掃地」。

鄧小平對此痛心疾首。

1975年復出後,

他就提出對中科院進行整頓。

這次整頓是對全國科技工作領導機構

進行整頓,重點是對

知識分子政策和科技政策進行調整。

後來由胡耀邦主導形成的

《科學院工作彙報提綱》,

貫穿了鄧小平整頓科學、

整頓教育的指導思想。

雖然後來這份文件

因「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而「胎死腹中」,但也吹皺一池春水。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會堂。

吳文俊、鄒承魯、馬大猷、

王大珩、周培源、蘇步青等

科教界30位專家從全國各地趕到這裡,

參加由鄧小平親自提議召開並主持的

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

這是鄧小平恢復職務後

首抓科教做的第一件事

在場的科學家沒想到,

自己大膽建議獻策,

如提高教學質量、

改革招生制度,恢復高考;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恢復知識分子名譽;

保證六分之五的時間搞科研,

改變用非所學等建議

均得到了鄧小平的當場拍板。

大家更不會想到的是,

這個「情況收集會」,

竟成為半年之後召開的

全國科學大會思想的濫觴。

數月後,

中央決定召開全國科學大會,

九個月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1977年9月5日至9月15日,

全國科學大會預備會議

在北京前門飯店召開;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了

《關於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

9月21日,中科院在北京首都體育館

召開萬人大會傳達《通知》

和全國科學大會預備會議的精神;

9月23日,《通知》在電台、報紙

全文廣播和刊登公布,

同全國人民見面。

1978年3月18日,

這一天註定要被歷史銘記:

全國科學大會開幕。

五千多名科技界代表劫後餘生,

會上相逢,「哽咽不能語,唯有淚千行」。

大會間休息時,休息廳里笑聲盈盈,

多年的戰友喜相逢,昔日的師生重會面。

吳征鎰、吳征鎧、吳征鑑一家

出了三個院士,卻被迫分散各地,

這次會上,度盡劫波,得以相見。

與會代表年紀最輕的只有22歲,

年紀最大的 90歲, 他就是

我國地質學界的老前輩何杰教授。

他早年創建了北京大學地質系,

後來又在九所大學連續任教幾十年,

曾和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一起,

培養了許多地質科學工作者,

當天參加大會的地質工作者,

就有12位是何杰的學生。

成都地質學院59歲的羅蟄潭教授,

在會上一看到他的老師、

比他年長31歲的何杰,

馬上前去伸出雙手,

扶著老師走進了休息室。

他們已經闊別二十三年了,

兩人相依而坐,傾訴衷腸。

1978年3月的全國科學大會後,鄧小平接見會議代表

這次會上,鄧小平明確提出

「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等著名論斷。

這些在現在看來都已是共識的提法,

在當時卻遭到了爭議,起草講話一波三折。

然而,這份文件遭到了

中央高層部分人的質疑,

如認為「馬列主義水平不高」,

「毛主席講了這麼多話為什麼不引用?」。

鄧小平頂住壓力說,

這個稿子的內容都是我講過的意思,

文字也很流暢,堅持不改。

在開幕式講話中,

鄧小平首先提綱挈領地指出:

「四個現代化,

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接著,他談到

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問題。

他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使科學與生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了。

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

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

他以歷史巨人的目光把握了時代潮流:

當代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

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這席講話在人民大會堂,

在神州大地引發了深遠而持久的歷史迴響。

鄧小平關於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

的提法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

當時被看作是膽大妄為,被認為是

「用資產階級世界觀改造無產階級世界觀。」

文件起草時有人就反對,

應該改成繼續堅持

「對知識分子團結、教育、改造」。

鄧小平還是堅持了原稿。

在這次大會上,討論通過了

《1978-1985年

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1192名先進科技工作者、

7657項優秀科研成果的完成單位和個人

在大會上受到表彰。

3月31日大會閉幕時,

86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

發表了書面講話《科學的春天》:

「我的這個發言,

與其說是一個老科學工作者的心聲,

毋寧說是對一部巨著的期望。

這部偉大的歷史巨著,

正待我們全體科學工作者和

全國各族人民來共同努力,繼續創造。

它不是寫在有限的紙上,

而是寫在無限的宇宙之間。」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改革開放迎來「科學的春天」,

科教興國、自主創新的旗幟高高飄揚。

時光荏苒,40年彈指一揮間,

但是,春天的故事還在繼續:

黨的十八大提出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

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5年3月1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這部指向明確、操作性強的改革方略,

再次吹響了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號角。

9月還發布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2016年3月份,中共中央印發

《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在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

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著眼,

提出到2020年,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人才管理體制更加科學高效,

人才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更加完善,

全社會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更加濃厚,

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

政策法律體系和社會環境。

同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2016年5月30日,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

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在北京隆重召開。

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又一次科技創新盛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從人類社會演進、中華文明發展、

世界科技革命的全局高度和歷史站位,

深刻闡述了國家發展和

科技創新面臨的重大機遇,

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

目標和五大重點任務。

又一個「科學的春天」由此開啟!

在這個科學的春天裡,

把科技創新擺在

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讓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

創新智慧充分釋放、

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國必定實現現代化

這一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必定讓中華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姿態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科協改革進行時 蕭遠)

根據科技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網相關報道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協改革進行時 的精彩文章:

尊尚科學 回應關切 澄清謠言 五大科普榜單揭曉
信息量巨大!新年第一場關於科技的新聞發布會聊了這些大事

TAG:科協改革進行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