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史記324:一代梟雄王敦,一念之差身敗名裂死後受辱

短史記324:一代梟雄王敦,一念之差身敗名裂死後受辱

東晉初年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奇特政治局面,王導在建康主持朝政,王敦在武昌擁兵自重,對司馬氏的政權形成了極大威脅。

長期手握兵權逐漸讓王敦野心膨脹,公元324年,王敦離開武昌,駐紮於姑孰,準備第二次討伐建康。然而,天不遂人願,王敦忽然病倒了。

迫於無奈,王敦開始安排後事,任命嗣子王應(王含之子,過繼而來)為武衛將軍,哥哥王含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當時,王應還很年輕,幕僚並不看好他,謀主錢鳳就問王敦道:「一旦您有不測之事,是要將後事託付給王應嗎?」

王敦道:「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為。王應還很年少,豈能擔當大事!我死之後,不如遣散士卒,歸附朝廷,保全門戶,這是上計;退回武昌,收兵自守,臣服朝廷,這是中計;趁著我還沒死,率眾而下,僥倖成功,這是下計。」

王敦之前曾與司馬氏有過齟齬,如果是一般人現在選擇和解,當然沒有退路。但王敦不同,他的背後是琅琊王氏,只要他選擇和解,司馬氏絕不敢輕舉妄動,這從王導事後沒有受到絲毫牽連可以看出。由此可見,他的上計並非沒有道理。

但錢鳳卻不這麼認為,你可以全身而退,那我們呢?還不如放手一搏!於是,他私下裡和王敦另一心腹沈充達成共識,決定等王敦死後舉事。

在錢鳳等人的慫恿下,王敦一念之差選擇了下計,決定拼個魚死網破。然而,王敦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哥哥王含和嗣子王應竟是兩個廢物。

起兵時,王含自告奮勇,主動擔起元帥之責,結果卻被晉軍大敗,氣得王敦大罵道:「我哥哥,就是個老太婆!王氏門戶已衰,大勢已去矣!」

他強撐病體,想親自領兵,無奈病體沉重,起不了床。沒過多久,王敦病逝,臨死前,他對王應說道:「我死之後,你就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後再來安葬我。」

結果,王敦一死,王應如同脫韁的野馬,將王敦的屍體塗上蠟,就地埋於府中,然後徹底釋放天性,和諸葛瑤等人日夜淫樂,大事完全拋諸腦後。

至此,王敦苦心經營十幾年的事業毀於一旦,死了都不得安生,屍體被司馬紹挖出,以跪姿斬首,然後將首級懸於城牆示眾。

將王敦和王導的命運對比,不難看出兩人的差距。從智謀和見識上來說,王敦不弱於王導,從他對錢鳳所說的那番話可以看出。

他們真正的差距在於如何控制慾望上。一個玩火自焚,孤注一擲,最終身敗名裂;一個審時度勢,壯士斷腕,終能安享富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短史記272:東吳最後的名將陸抗,西陵之戰大破晉軍
為何曹魏這麼短命?幾件小事證明曹丕是個亡國之君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