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的監察部門具體有哪些下級部門構成?分別負責什麼?歷朝歷代又進行過怎樣的更名?

唐代的監察部門具體有哪些下級部門構成?分別負責什麼?歷朝歷代又進行過怎樣的更名?

文│漠南子

在唐代,監察部門也叫「御史台」,最高級長官叫「御史大夫」,品級為正四品;在御史大夫之下,還設置有「御史中丞」一職,由兩人擔任,御史中丞的品級屬於正四品下。

御史台的主要職責是,糾風,察紀。

唐代的御史台又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台院」、「殿院」,「察院」。

其中「台院」負責「監察京官」,其中有「侍御史」四人,全部是從六品下;主要職責是糾舉百官、推鞫獄訟,掌管公廨內的雜事。侍御史的職責就是幫助御史大夫與御史中丞,有符合彈奏的事,他們會在文書上列具罪狀,由御史大夫與御史中丞來負責押奏。如果彈奏之事是三司職權範圍內的案件,便與門下省的給事中,中書省的中書舍人一起審理。如果所接的案子不在中書省與門下省的職權範圍內,便移交刑部,由刑部郎中員外郎,和大理司一起審理。而「台院」中的主簿與錄事等,則主要負責掌管印鑒、黃卷等。

「殿院」負責「監察軍衛」,其中有「殿中侍御史」六人,都是從七品下;主要職責是掌管殿廷的供奉等儀式。每年的冬至和元旦初一的大朝會,要將器具與禮服置於主殿之上。若是皇帝在城郊舉行祭祀以及巡幸的活動,殿中侍御史也要負責糾察非法違紀,還要審視所用到的文物是否有所虧缺。在長安與洛陽的兩京城內,「殿院」分別設置左右巡,負責監察所巡的區域內是否有不法之事。

「察院」負責「監察地方」,一共有「十道巡按」,其中「監察御史」十人,都是正八品下。主要職能是監察掌管全國各個郡縣的屯田和鑄錢,以及太府與司農的出納,還要對囚徒的處決進行監察。其中每個郡縣在舉行祭祀時,監察人員也負責審視牲牢、器品、祭服,如有不敬其祭官將會受到彈劾。不僅如此,尚書省舉行會議,要監察其中的過錯與謬誤。凡是百官舉行宴會與習射,也要監察其不符規範之處。

(特別解釋一下,以上所說的「十道巡按」,是指唐代將全國共分為「十道」,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省份,每一道都設置有「巡按」。到了唐玄宗年間,又將全國增至十五道。)

在唐代,御史台以及其內職官多次發生過改名,比如在太宗貞觀年間,就將「御史台」改名為「憲台」,將「御史大夫」改名為「大司憲」,將「御史中丞」改名為「司憲大夫」。在武周光宅年間,又將「御史台」改為「左肅政台」,「專知京百官及監諸軍旅,並承詔出使」。更置「右肅政台」,「專知諸州案察」。

其實「御史台」不僅在唐代曾多次進行改名,在歷朝歷代也多次發生過改名。

御史台,在秦漢時期叫作「御史府」,後漢時期又改為「憲台」,魏晉以及南北朝的宋都改名為「蘭台」,而南北朝的梁、陳,還是叫「御史台」。直到唐朝武德年間,依然延續了「御史台」這個名稱。高宗龍朔二年改名「憲台」。高宗咸亨年間又恢復為「御史台」。武周光宅元年將御史台分為左右,分別叫作左肅政台和右肅政台。左肅政台專知京百司,右肅政台按察諸州。中宗神龍年間又改名為左右御史台。在武周延和年間廢去右台,於睿宗先天二年又重置右台,到了十月又廢掉了。

其實不管御史台的名字怎麼改,其行政職能都是一樣的。

御史台的存在,最主要的職責就是肅正朝廷,御史台中最高長官御史大夫,以及位於其次的御史中丞,他們的職責便是掌管國家的刑法憲法以及典章制度,依照準則來整頓綱紀、肅清朝野。御史台的官員不僅負責肅正朝廷,假使天下有冤情,御史台有權力三司同審,以斷清冤案。並且百官有違法亂紀的,御史負責上報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負責糾正。御史台不僅負責肅清綱紀,假使國家舉行大型的禮儀活動,御史則乘坐在輅車上作為導引。

可見,在御史台內的官員,本身就要培養自己風清氣正的人格,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的處理案件,使朝野上下更加公正廉明、規範行事,社會才會更加穩定。

(文│漠南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漠南子 的精彩文章:

轉九曲、鬧元宵:關於「九曲黃河燈陣」的歷史記載!以及九宮八卦陣的具體扎法!
飢不擇食?臘八節這一天 朱元璋從老鼠洞奪食?

TAG:漠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