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王朝的第一「掘墓人」,清朝的終結者

清王朝的第一「掘墓人」,清朝的終結者

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國史的學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張之洞的另一個角色定位上——他竟超越孫中山、袁世凱,被誇讚為清王朝的「頭號掘墓人」。

1949年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隨著晚清洋務派的總體評價不斷走低,張之洞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也長期跌落不起,這位晚清儒臣、洋務巨擘被斥為「洋奴」、「漢奸」和「民族投降主義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國史的學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張之洞的另一個角色定位上——他竟超越孫中山、袁世凱,被誇讚為清王朝的「頭號掘墓人」。張之洞以良相自期、以忠臣自許,在湖北經營十餘年,編練出一支精銳的新軍,本想延長帝國的氣數,結果事與願違,一次擦槍走火就震斷了王朝的筋脈。歷史的玩笑開得如此之大,確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歷史的真相是一幅幅若隱若現的拼圖,瞎子摸象不行,盲人捫燭也沒用,多保持一點耐心和好奇心則會收穫更豐。我們通過史料去看「捉摸不透」的張之洞,面目未必清晰,但盡量尋找一些原始細節,加以比對和甄別,總比妄下定論更有意義,也更有趣味。

【廢除科舉制的異常舉措】

20世紀初,張之洞年過古稀,他偕同袁世凱,極力主張廢除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反對者並不蠢,他們想出一個巧妙的策略,拿張之洞和袁世凱說事:「如謂科舉之中無經濟,張之洞詎非科舉出身?如謂學堂之外無人材,袁世凱何嘗由學堂擢用?」但這回中國的科舉制度真的已到壽終正寢之時,張之洞「有幸」成為其終結者之一。當時,軍機大臣三人,張之洞、袁世凱主張廢除科舉,王文韶持反對意見,兩票對一票的結果,仍是科舉制被兜底廢除。袁世凱本以領兵致通顯,主張保留科舉的人對他責備尚不甚嚴厲,對張之洞則極詆為「過河拆橋」。

張之洞除了力主廢除科舉制,斷掉貧寒學子通往仕途的獨木橋,還幹了兩件頗遭時人詬病的「好事」:以興學變法為名,廢除書院山長(即院長、校長)制度,師道因此降尊為卑;廢除幕賓制度,將書札和權謀委於文案,於是幕僚制度流行成弊。元朝始興山長制,山長必一時之俊選,道德學問為諸生所宗仰,師道尊嚴,朝野奉以殊禮。明清兩朝沿襲舊制,凡教授、教諭、訓導,皆可長揖公卿。張之洞廢山長制,廣雅書院、兩湖書院的監督由官方任命,師者為官,性質劇變。以往,督撫司道才有幕賓,由刑名師爺、智囊和西席(家庭教師)組成。幕賓與幕僚最大的不同就是:幕賓只能出主意,私下或可弄權,幕僚則可公然弄權。左宗棠做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師爺,因為弄權引起公憤,一度被武官樊燮告御狀,險些身陷囹圄,到了清末(延伸至民國時期),幕僚多由大佬的心腹充任,上位極快,形成一個特定的幕僚集團,對地方事務大包大攬,遂有尾大不掉之憂。

有人笑談,張之洞是紹興師爺的終結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影魔 的精彩文章:

包拯時期開明皇帝趙禎,為何會導致范仲淹的改革徹底失敗?
吳三桂投降李自成,為何李要殺了他全家?導致吳引清兵入關

TAG:山東影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