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魔」洛夫去世 他曾多次到訪過杭州

「詩魔」洛夫去世 他曾多次到訪過杭州

寶藏,一個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藝術門戶網站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等島內媒體報道,今日凌晨三點二十一分,台灣詩壇「三巨柱」的最後一位、被詩壇稱為「詩魔」的洛夫先生去世,享年91歲。

洛夫在杭州,2015

洛夫(1928—2018),本名莫洛夫,一九二八年生於湖南衡陽,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該刊為華文世界刊齡最長的詩刊。其早年詩歌中採用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具有魔幻色彩,他因之被詩壇譽為「詩魔」。洛夫是對當代漢語詩歌作出巨大貢獻的作家,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著有詩集、散文集、評論集數十部,譯著八部。

只為等我到此一聚

蘇堤打扮了好幾百年

於今,水牽我而來

讓我坐在

蘇東坡橫躺過的湖中

……

詩壇泰斗洛夫曾多次到訪過杭州,寫就了《西湖二堤》、《杭州紙扇》、《杭州虎跑泉躲雨吃茶》等多篇西湖詩章。

洛夫書法作品

在台灣詩壇,洛夫和余光中這兩個名字總被聯繫在一起,有人稱其為「文壇雙星」,洛夫的《邊界望鄉》和余光中的《鄉愁》一樣膾炙人口。雖然相較於余光中在內地的人氣,同年出生的洛夫顯得落寞一些,但在台灣詩界洛夫的名望頗高。

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928—2017)

1979年3月,洛夫到香港時創作了《邊界望鄉》,余光中陪同他去邊界落馬洲用望遠鏡看大陸,洛夫離鄉三十年,近在咫尺卻過不去,有家不能歸,近鄉情切。於是寫下了震撼人心的詩——《邊界望鄉》:

「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詩中傳神地表達了遊子懷鄉咫尺天涯的傷痛、落寞和無奈。洛夫表示,「詩是中國詩的意境。經過長時期對西方現代主義的吸取,我們這一代詩人有了自覺,留戀西方不是辦法,最終還要回到自己的土壤上來。這個傾向形成一個很大的風潮,即自覺地回歸傳統。」

洛夫書法作品

洛夫的詩歌創作生涯分為五個階段,1947—1952年是抒情時期,1954—1970年是現代詩探索時期,1971—1985年是反思傳統、融合現代與古典時期,1985—1995年是鄉愁詩時期,1996年之後則是天涯美學時期。洛夫說,自己從事現代詩20多年後,漸漸發現中國古典詩中蘊含的東方智慧(如老莊與禪宗思維)、人文精神、生命境界以及中華文化中的特有情趣,都是現代詩中較為缺乏的,正是為了彌補這種內存的缺憾,他萌生了天涯美學概念。

洛夫書法作品

洛夫還潛心書法,致力於傳播中華文化美學。2015年,11月初,他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唐雲藝術館舉辦了「天涯美學——洛夫詩文書法品鑒會」,88歲的洛夫笑著說:「杭州現在被譽為創業之都 、 愛情之都 ,如果從文化史上講,杭州也可以成為詩歌之都 。」

洛夫手書《根》之詩碑

2016年10月,洛夫最後一次來杭州,他手書詩碑《根》落地杭州萬松書院。

洛夫和黃永玉

1949年洛夫去台灣,1996年遷居溫哥華。洛夫說,自己的人生經歷了兩次流放,一次流放到台灣,一次流放到溫哥華。這兩次流放造就了洛夫最為人稱道的兩首佳作。除了在台灣寫就的《石室之死亡》,另一首是洛夫花了一年時間在溫哥華寫成的《漂木》。這首3000多行、15000字的長詩堪稱中國新詩史上最長的作品,也被洛夫視為自己心靈的史詩。同樣是這首詩,讓洛夫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洛夫書法作品

洛夫說過,一首不朽的詩歌,應該具有文化的廣度、深度和人文精神的追求,詩歌的意象本身更具有永恆之美的價值。洛夫一生都在踐行自己的心愿。

2018年3月3日,洛夫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2018年3月3日,洛夫新詩集《昨日之蛇》新書發布會在台北舉行。這是洛夫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幾天之後他就住進了台北榮民總醫院……逝者如斯,洛夫去天堂和余光中再相聚,繼續他們的詩之旅……

--最底部有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藏 的精彩文章:

王冬齡:謝謝你,十八歲!
臘八節: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TAG: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