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兒眼中的李敖:父親蓋世無雙,但不會找他這樣的男人當男友或丈夫

女兒眼中的李敖:父親蓋世無雙,但不會找他這樣的男人當男友或丈夫

撰文| 郭珊 weibo@郭珊Shania

(圖片源於網路)

「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李敖曾化用詩人陸遊的這句詩自矜。從他去世之後掀起的追憶熱潮來看,似乎確如其言:「等我死後,你們會想我想得發瘋。」——哪怕只是暫時的熱鬧。

這些「想念」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對於他一生「頭銜」的回顧: 「文壇鬥士」「台灣第一狂人」 「文化頑童」「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有人尊他是「當代魯迅」,男人當中的豪俠;亦有評價說,他為人名大於才,才大於德。而真實的李敖卻始終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謎團。他一貫的故作驚人之語,有多少是性格使然,沉迷於自我推銷,又有多少是境遇所迫,漸漸落到「自己不說狠話別人便不理不睬」的境地?

也許,對於他本人來說,這都是一個一言難盡的話題。

活在緋聞、野史、段子、金句里的李敖,似乎比《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還有80冊凡3000萬字的《李敖大全集》的作者要更加鮮活、光芒更盛。風光大葬之際,一個讀者甚至在一大堆風流艷史中很難讀到一篇有關《北京法源寺》的有價值的書評,舊愛胡因夢反倒像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位「對手」,不知對於一個以作家身份睥睨文字江湖的人來說,算不算一種別樣的「厚葬」?

大概一個人的「正史」太複雜太難懂,所以人們只好轉而在兩性世界的花花草草里,找尋一點淺顯的註腳。

李敖與胡因夢

作家圈裡的一位前輩給我發來這樣一段「註解」:「真正的文藝家都是怪人,性格與常人迥異,世俗之人不易理解。異乎尋常之人,方有天馬行空之膽識與毅力,然,若嫁或娶這樣的才子(佳人),風險係數極大。不過這類才橫溢的人士(女士)待到他們五六十歲時就會太平了,屆時,宜嫁之(娶之)。」

到了五六十歲變得太平的才子,大約金庸先生可以算一位。那麼李敖有沒有成為「太平先生」呢? 2005年9月,李敖展開「神州文化之旅」之際,我採訪了他的長女李文博士。這是一次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採訪,因為李家父女都是極其有個性的人物。採訪中,李文大爆父親愛看《花花公子》,房間總是有太多女人裸體照片,包括爆料父親喜歡的女孩身材類型,這一段讓人頗有些意外,因為在中國人的世俗觀念中,當中吐槽父親的「性事」,是不恭亦不雅的。她直言以告:「我不會刻意拔高或者美化爸爸的形象,我是有什麼就說什麼的人,不會歌功頌德。」讓人想起她的另一項「驚人之舉」——曾在書中大膽公開14歲時受到繼父性騷擾的往事。

但這也從親子關係上,映射出了一個與部分人心目中「凶神惡煞」的印象完全不一樣的李敖——李敖曾說:「談戀愛是以自欺始,欺人終;搞政治是以欺人始,以自欺終。」我猜想,他最溫柔而「無害」的部分,可能都沒有徹底給予身邊「自欺欺人」的女人,而是無條件地給了子女。正如李文後來在回憶文章中寫道:「雖然我一直認為老爸不是一個適合有家庭和孩子的人,但一旦成為了一個父親,他是投入了全身心的努力來扮演好這個角色的。」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李文雖然長得不怎麼像父親(我覺得她挺像電影《追捕》里的日本影星中野良子),但性格倒是蠻「遺傳到位」。父女倆的影子重疊的部分,為人們走進李敖、理解李敖推開了另一扇窗。

李文幼年與父親李敖合影,以及李敖寫給女兒的信

1、儘可能為子女提供資源和機會,但前提是尊重其興趣和個人意願

李文1964年生於紐約,是李敖與《野鴿子的黃昏》作者王尚義的妹妹王尚勤的愛情結晶。李文在中國台北和美國兩地長大, 生性獨立,又常年旅居美國的她很不喜歡被人稱為「李敖之女」,而更希望的稱呼是:李文博士,英語教授,作家,禮儀專家,演講人,主持人……

採訪之前,她和我正式提出一項要求:採訪的大標題不要出現「李敖之女」之類的字樣,李文的名字一定要在李敖的前面。那時移居北京的她正從事英語教學和研究工作,「我在北京已經形成了我的品牌。」她提到,「爸爸曾經批評我的第二本書的名字,《我和李敖一起罵:有其父更有其女》,別人也說我借爸爸之名炒作,但那是因為我的單純被利用了。」

在教育問題上,李敖對子女的態度是家長有能力則盡量提供資源。14歲時,李敖送李文到美國讀貴族私立學校。對兒子李戡學德文,他會特意請來老師一對一授課而不是送兒子去上大班,全力支持小女兒李諶學鋼琴、大提琴,但有個前提——尊重子女本身的興趣和意願,絕不強加家長的主觀好惡和意識,因為「沒有興趣就沒有效果。」

2010年李敖第一次來廣州的時候,我的同事曾經採訪過他。在談到教育觀念時,他提到一個觀點:「從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的觀點來看,給小孩子的任何設計都是危險的。」所以身為家長,他要做的是多給子女提供機會,但絕不包辦,任他們在發展中經歷跌跌撞撞,「他總要熬過去,這樣才能看清人間的成功與失敗。」

李文、李敖早年合影

2、親子關係發生衝突時點到為止、絕不啰嗦

因為父親的寵愛,李文生活奢華,注重物質享受,自認是個「賺五塊就要花四塊」的人。最喜歡開寶馬敞篷跑車,養雪橇狗,吃法國餐,有200多雙鞋,在2002年初回北京定居時,住過租金3000美金一個月的公寓。

在採訪時,應我的要求,她開列了一個「最喜歡」和「最不喜歡」李敖的單子(見後)。其中,她坦言最不欣賞父親的一點就是「老土,一點都不時髦」。兩人開通微博之後,她也時不時地調侃父親的穿衣打扮,「比如我會嘲笑他穿的褲子總是同一款式的Dad Jeans——高腰、皺紋、大2號,邋遢,不性感」。

而李敖對李文的時尚顯然也有不認同的地方。有一次在電視訪談里,李敖說女兒「可怕」,因為她有200多雙鞋子。「他說,有200雙鞋子沒問題,為什麼還要顯擺呢?他邊說邊哈哈大笑地補充說:但是對女人,顯擺也很重要。」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李敖雖不認同女兒的「顯擺」,但並沒過多干預,而是選擇了「留白」。後來在一次採訪中,他也承認:「對於她的一些消費觀念我是不敢領教的。我們深知彼此的價值觀,也就不去觸碰,避免不愉快。」在談到與後輩相處時,他曾說過這麼一段話:「我有個了不起的地方在於,我清楚老年人常犯的毛病,並成功避開了。」比方說,人一老,就容易話多、啰嗦。一旦對於子女有「看不順眼」那一面時,他會保持警覺,「點到為止,絕不啰嗦」。

讀高中時李文和一位同學陷入初戀,17歲違背家人的反對,選擇了閃婚。李敖一度為此非常生氣,一度拒絕和女兒說話,差點鬧到脫離父女關係。不久,18歲的李文生下女兒不到6個月,又因為丈夫的暴力傾向和性格不合,選擇了離婚。此後,李敖全力資助女兒進修學業,直至讀完博士。

李文38歲時回到北京,長期沒有感情生活,李敖曾勸她,你越挑剔,就越找不到老公,「笨的男人你不要,聰明的男人不要你。」而李文自認並非賢妻良母,非常需要另一半包容,勉強談婚論嫁,對雙方都無益,寧可不交男朋友。李敖雖然也替她遺憾,但最終還是讓子女做主,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李敖在書房裡

李敖、李文父女倆合影

3、引導子女讀書,看重學習成績

李文很喜歡被人稱為「李文博士」。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曾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並從舊金山私立大學國際與多元文化教育專業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

她認為:「女人最美的時刻之一,就是捧著一本書靜靜閱讀的狀態。真正的淑女是美貌與才氣兼得,真正的優雅不僅僅來自良好的儀態舉止,更來自內在知識的豐富。」李文每次搬家都要帶70個箱子, 一半是書,以英文教科書和藝術、設計類書籍居多,遺憾的是父親的書,因為文化差異等關係,她不大看得懂。

在喜歡讀書這件事上,李文受父親的影響最深 。據她回憶,小時候家裡全是書,連廁所里都放上書架,大概有十幾萬冊。李敖經常通過讓她擦書給予獎勵的方式,引導她愛上讀書。而當年之所以會為她草率結婚而動怒,原因之一,便是因為李敖覺得一個書香人家的女兒,起碼要把書讀好、念完大學,才可以去嫁人。

據李文回憶,幼年時因為父親身陷牢獄,曾到獄中探望他,大多時候父女倆只能通過電話、信件交流。李敖在獄中給女兒寫過80封信,通過一些中英文對照的小故事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還配上插圖。在信中李敖還給女兒推薦了一些經典名作,包括《格林童話》《三國志》《紅樓夢》。李敖很強調一點,家長推薦的書要自己先讀,「現在很多家長向孩子推薦的書往往自己沒看過,這是不妥的。」

至於父親一起陪伴成長的李敖之子李戡,則在讀書這件事上更顯得耐人回味。18歲的時候,李戡放棄了台灣大學的邀請,轉投北京大學,同年出版抨擊台灣教育現狀的《李戡戡亂記》。雖然很有點父親當年的狷狂范兒,但不同的是,李敖17歲時主動休學在家,而李戡在保持批判精神的同時,仍努力做一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

李戡曾表示,父親對自己的學習成績看得很重,生怕他不能融入這個社會,並曾告誡他,不要走自己當年的彎路。雖然父子之間也會產生爭執,但歸根到底,還是取得了一致:「成績好本來就是一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爸媽負責。」

李敖與兒子李戡

4、認真、嚴謹,「防人之心不可無」

採訪李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的苛刻曾令很多同行抓狂、手心出汗。有採訪過她的同行提到,因為她出生在處女座的最後一天,靠近天秤座,有正義感,又潔癖。而我的體會是,她會以第一次合作不了解而婉拒你;不能未經許可就直接給她打電話,只能發簡訊;她會很抱歉地告訴你,因為工作繁忙,需要多次更改和推遲採訪時間,請務必配合。

她還會提出「11條原則」 ,包括:專訪的版面要充足,位置要好,周圍不能出現俗氣的廣告;報紙印出來後,要連同名片一起,第一時間用EMS快遞5份寄到她家等;現場拍照的照片在發表時需要經過她的認可。

但只要她答應了採訪,她甚至會比媒體更敬業,她會儘可能地提供新鮮的訊息和質量最好的圖片,她會對版面的美術設計提意見,她會逐字逐句地修改文章, 因為「不能讓讀者失望」。那次她的採訪稿件我大概從八點一直改到十一二點才付梓,一遍遍發郵件給她看了不下五六遍。

記得當時,她曾經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我的稿件中有兩處英文拼寫大小弄錯了,「記者小姐,您的英文應該要好好努力哦!」讓我汗顏不已。

直到我看到她也挑李敖的微博里的英文差錯,比如該大寫的字母沒有大寫,沒有正確使用書名號,才感到一絲釋然:原來,這是李敖的「待遇」啊!

李敖去世後,曾與李敖交往多年的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在接受我的同事訪問時談到:「和李敖合作,如果雙方不了解,很難,他不是一個容易打交道的人,有時你會覺得他太多計較;但是一旦雙方了解了,合作很容易,你又會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大氣,非常通達的人。」

據李文回憶,父親早年給她寫的信里,有很多觀點和世俗相背離的看法。比如他說:「小文,我們不要信人,我們要信狗,人不可信。」防人之心不可無,先小人後君子,大概也是父親對她影響特深的一點吧。

李文與李敖

5、講究禮儀但更重原則,絕不隨意屈服

李戡和父親李敖一同出席活動時,其畢恭畢敬、謙恭有禮的態度曾被一些媒體評價為「穩重成熟」,甚至少年老成。而長女李文除了從事英語方面的教學工作,還是素質和禮儀教育的提倡者,曾出版《李文談禮》《李文說理》等作品。雖然出了名的「難搞」,她又會殷勤地為上門採訪的媒體同行奉上茶、點心和水果,極盡待客的禮數。

另一方面,李文也曾因不屈不撓地打了十多年維權官司被冠以「投訴女王」的頭銜而廣為人知,繼承了父親「好訟」的風範。她同眾多歌星、名人、開發商、物業公司「開仗」的緣由,通常是一些在普通人看來雞毛蒜皮的不文明陋習,例如內衣外晾、隨地吐痰、寵物擾民等等。對於講究「禮」與孜孜不倦地通過法律渠道說「理」,李文說,其實兩者的內在是統一的。

在李文看來,中國人面對不平、不公正的現象,採用的方法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是忍氣吞聲;第二種是大人不記小人過,阿Q式的自己解釋;第三是流氓式的,私下報復。三種都非理想方式。通過父親李敖的經歷,她發現,「我打官司告你,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口誅筆伐還要管用。「選擇用法律來維權,這恰恰是講理、有素質、文明和禮儀的表現。」

雖然擔憂,但李敖還是對李文的官司給予了支持。「我和爸爸一樣,打官司是打過程的。我們並不是因為和別人有仇,而是希望通過這個過程,提高大家的膽識、判斷是非的能力,創造一個大家都願意講真話、能夠講真話的環境,使中國成為一個講理、講禮的國度。」

在錢的問題上,她也沒有避諱:「老爸是老狐狸,他打官司是看對方的銀行戶頭的,而我通常只打1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文的刀子嘴豆腐心,可能比父親還要更透明、更簡單。

李文博士

李文曾坦誠,回國之後因為「處處防小人」,生活時常處於緊張狀態,但是她決心堅強以對,儘管從外來的角度來看,個性顯得有些「囂張」。和父親的自戀神似的是,她也曾把胡適寫給李敖的兩句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用來「勉勵偉大的李文」。採訪過程中,她一直快人快語,時常蹦出幾句風趣的話……

李敖對她的評價是:「Hedy李是一個非常勇敢、聰明、反應快,並且非常好戰的、樂觀的女孩子。我幾乎沒有看過她悲哀的臉,她如果有什麼傷心的事情都要把它遮蓋起來。當你看到她的時候,她笑嘻嘻的一團和氣,精神抖擻。」

李文對父親的評價則是:「能說善道刻薄嘴,多情善良菩薩心。」她由衷地為擁有這樣「蓋世無雙」的爸爸而無比驕傲,但也承認「找男朋友或者丈夫,我不會找他這樣的男人,否則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開戰了。」

我還記得,當我祝願她「中秋快樂」時,她很意外地淡然回答:自己從來不過任何節日,因為節日都是給有家庭的人準備的。孤獨感讓她「每兩個月都會大哭一場」,嚮往婚姻,渴望家庭溫暖,卻一直孑然一身。

就是這麼一個驕傲而寂寞的女人,一大清早起來去找物管理論。她走到物管背後,格外沉靜,格外和氣地說:「同志,我是來投訴的。」

李文的兩大愛好:時尚和讀書

這裡特地摘選當年專訪的部分篇章以饗讀者,供人管窺另一個不一樣的李家父女。採訪完整版參見http://news.sina.com.cn/o/2005-09-19/09086979744s.shtml

問:怎麼看待父親此次大陸行?

「希望大家像對待熊貓一樣對待李敖」

答:我特別希望,大家以平常心來看待我和我爸爸,不要說風涼話。我爸爸是國寶級人物,也可以說是熊貓,我希望大家像對待熊貓那樣對待他,好好愛護他,關心他。

爸爸是70歲的老人了,是很念舊的,他說想以「自己人」的身份回到北京。 他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他甚至可以一連一個星期呆在書房裡不出來。這次出遠門對他的生活也是一次很大的促進和衝擊。

爸爸所有的朋友都認為他溫柔,很講親情,很友善,對女孩子特別有禮貌,言語非常幽默。他做人不是很恐怖的,沒有我尖刻挑剔吧。他將此次大陸行定為「相看兩不厭」之旅。他期待的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這樣的結局。

Q:如何評價李敖的演說風格?

「像反對假唱一樣反對『假說』」

答:現在不是反對「假唱」嗎?我們也反對「假說」。我爸爸是一個極會講話的人,談吐幽默,頭腦靈活,學問淵博。他的演講比他的文章更生動,簡直可以興風作浪。他的肢體語言,他的眼神交流,都是極其精彩的。打個比方,你去看電視上的李敖,就像聽灌錄好的音樂CD,去聽他的演講就像聽live(演唱會現場)一樣,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爸爸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發自激情,不是「做秀」,你會覺得他的內心有一團火焰在燃燒。爸爸也說過,我們做人比我們的講話好,我們講話比我們的文章好,看我們的文章你一定以為我們是窮凶極惡的人,等你對我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你會發現我們是又善良又厲害。你會很驚訝地說,「在那一張能說善道的刻薄嘴下,還有一顆多情而善良的心」,也就是爸爸說的「菩薩的一面」。

圖片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Q:有李敖這樣的人物當爸爸,是獲得更多還是失去更多?

「他沒給我換過一塊尿布但我仍然感激他」

答:他從小欠我一個家,我從小沒有家庭生活,缺少關愛,我是沒有雙親的孩子,爸爸說我是Survivor(生存者)。在國外每次碰上聖誕節、感恩節之類的團聚的節日,都是我最難受的日子,在別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我卻總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多餘的累贅。同樣的,中國的春節、中秋節這些節日我也從來不過。這是我身為李敖女兒的代價,就跟爸爸走到今天付出了旁人難以想像的代價一樣。不過我從這個身份上所獲得的東西,遠遠超過我為之付出的東西。我仍然感激他,雖然他沒給我換過一塊尿布。我為有李敖這樣蓋世無雙的爸爸,深深感到自豪。

Q:喜歡爸爸這樣的男人嗎?

答:爸爸每個時期喜歡的女人都不一樣。以前我在國外會買《Playboy》(《花花公子》)寄給他,他喜歡豐滿一點的女孩子,就是那種三圍是36-24-36的。現在他喜歡瘦骨一點的,他一般都喜歡那種腿長長的,臉形比較長、比較小巧的那種。我覺得在如今的中國,像爸爸這麼有骨氣、有膽識、有學問的中國人已經不多了。年輕時他很帥很多情,但他不能定下來,所以如果是做Soulmate(精神伴侶)還可以,但如果是找男朋友或者丈夫,我不會找他這樣的男人,否則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開戰了。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張李文博士的照片

李文最喜歡「皇帝」(李文對李敖的愛稱)的十件事

1、專註

2、慷慨

3、求知慾強

4、幽默

5、整潔

6、公正

7、尖銳

8、務實

9、反應敏捷

10、120%的高效率

李文最不喜歡「皇帝」的十件事

1、缺乏耐心

2、喋喋不休,總是要回答他「是的」、「明白了」、「聽見了」。

3、容易激動

4、記性太好,以至於總是記得我20年前干過的事情

5、他的房間總是有太多女人裸體的照片

6、老土,一點都不時髦

7、苛刻

8、讓我幫他做家務雜事

9、不信任人

10、語帶雙關

- END -

圖片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老戰士永不死,他們只是慢慢凋零。

珊珊來吃

轉載、合作或投稿,

請後台留言或發郵件至

「樹洞計劃」全拼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珊珊來吃 的精彩文章:

那些狂拽酷炫的80後叛逆偶像被誰幹掉了?

TAG:珊珊來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