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用手機增加腦瘤風險?這4類是高發人群
昨日,台灣知名作家李敖先生因腦瘤病逝。一代傳奇就此謝幕。
「腦瘤」是一個統稱,所有顱內腫瘤都可以成為腦瘤。它可以起源於腦、腦膜、神經、血管及腦附件,或由身體的其他組織或臟器轉移侵入顱內而形成。
腦瘤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性疾病一樣,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像腦膜瘤、垂體瘤、神經鞘瘤、顱咽管瘤等大都是良性腫瘤,這種類型的腫瘤生長較為緩慢,手術能根治,複發率也較低。而經常讓人談之色變的「腦癌」,一般泛指大腦惡性腫瘤,它通常需手術切除配合放療和化療等,也比較難以根治,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絕大多數患者會複發。
如果聽到腦瘤,千萬不要馬上就放棄,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才是正確的的做法。
腦瘤高發的4類人群
經常能聽到一個說法,手機使用頻率高會增加患腦瘤的風險。這是真的嗎?
一方面,沒有任何實驗數據支持這種說法。另外,根據流行病學方面的統計數據,從 1985 年到 2010 年,美國手機數量從 24 萬漲到 3 億, 翻了近 1 千倍,但美國神經膠質瘤(俗稱腦瘤)患者人數在這 25 年間沒有什麼變化。如果手機輻射真的致癌,那腦瘤患者的比例應該逐年增加才對。
因此,不必過於擔心用手機會致腦瘤的風險。
不過,目前普遍觀點認為,腦瘤高發人群有這幾類:
· 家族性遺傳
· 經常接觸化學製品,如各種染料、殺蟲劑、噴漆等
· 有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壓力大
· 不良情緒擠壓,如長期焦慮、焦躁、抑鬱
警惕7個危險信號
腦部出現問題,會用各式各樣的癥狀來表現,因此腦瘤的癥狀非常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容易因誤判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平時如果發現身體有這些表現,就要警惕是否是腦瘤警訊。
1癲癇
不論是患了哪種類型的腫瘤,癲癇是最需要引起注意的。受腫瘤影響,大腦神經元不能正常發出信號,人體就會出現運動異常。癲癇的表現也有很多種,比如全身抽搐,單個肢體或面部抽搐。
2行動笨拙
如果你發現自己四肢或雙手突然變笨,出現拿不穩鑰匙、走路老踩空、平衡感變差等表現,那麼就要警惕。除此之外,說話、吞咽、控制面部表情等出現困難,也可能預示著腦部出現了問題。
3麻木
如果你發現身體或面部某處感覺遲鈍、麻木,就需要警惕。如果負責連接大腦和脊髓的腦幹處出現腫瘤,就會出現肢體麻木無力。
4記憶和思維的改變
因患腫瘤而性情大變的例子是存在的。得了腦瘤的人可能會出現記憶力、認知力下降,如痴呆;情緒性格變化等。
5噁心
如果持續出現莫名噁心、嘔吐癥狀,也最好到醫院檢查,這些表現多見於惡性的膠質瘤、轉移瘤和腫瘤引起腦積水的情況或巨大的良性腫瘤。
6視力異常
原因不明的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視力模糊、重影、復視、斜視都可能跟腫瘤有關。
7頭疼
頭疼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經歷的,但這並非是腫瘤表現。腦腫瘤患者頭痛發作的一個最明顯特點是清晨發作,患者咳嗽、打噴嚏、低頭等動作時,常會使頭痛癥狀加重,坐位或站立位時癥狀減輕,頭痛的部位多為全頭瀰漫性。
發現腫瘤後……
在現有的醫學條件下,大部分腦瘤都能得到有效治療,惡性腦瘤患者的生存年限也在大大提高,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生存患者都存在。
目前,手術切除是治療腦瘤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對於良性腦瘤來說,全切除腫瘤可達到治癒效果;對於惡性腦瘤來說,手術可明確診斷、改善癥狀、減輕腫瘤負荷,為其他治療創造條件。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
因此,及早預防、及早診查,一旦發現患有腫瘤,不要自暴自棄,應配合醫生積極規範治療,醫患攜手,共同與病魔鬥爭,才能贏得希望。
※智齒疼到底該不該拔牙?這9種情況不能耽誤
※哈欠連連是春困?也可能是一個死亡信號
TAG:PiPi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