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業力是最公平的存在,即使高僧大德也不能倖免

業力是最公平的存在,即使高僧大德也不能倖免

覺得高僧大德的業力不會現前是個誤區,如果沒有懺悔清凈自身的全部業力,業障隨時隨刻都會成熟。

文/嘎瑪仁波切

誰的業障,誰來背;誰造的業,誰來還。

佛陀時代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涅槃的時候是被亂石砸死的,這是他最後的業力成熟了。

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連去往地獄救度眾生,看到耆那教的教主大雄死後墮入地獄受苦。他的弟子們在人間儘力為他供燈,他卻在地獄裡萬箭穿心,痛苦不堪。

大雄見到兩位尊者,請求帶信給耆那教的信徒「我所崇尚的信仰誤導了大眾,我所傳授的教法有誤,希望弟子們能夠追隨釋迦牟尼佛,不要再供奉我了。」

回到人間,舍利子去到耆那教徒的道場,將大雄墮入地獄受苦受難的事及他的口信帶給教徒們。因為他與耆那教的這些眾生沒有業緣,所以沒人當回事兒,只是聽聽而已。

於是,目犍連尊者再次前往那裡,告知這些消息。信徒們一聽火冒三丈,「你竟敢如此侮辱我們的教主?」耆那教徒們紛紛向目犍連砸石頭,尊者幾乎被砸成了肉醬,慘不忍睹。

神通抵不過業力

大家都知道佛陀的大弟子中,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平常天上飛水上走,各種神通無所不能。誰能料到這樣的大成就者,卻在此時神通盡失,被人投亂石卻無法抵擋呢?阿闍世王聽說目犍連尊者被砸死了,要帶兵把整個耆那教給滅了。

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被其他羅漢抬了回來,他此刻現出一些神通,以音聲勸解國王說,「請不要去殺他們,這全是我的業力,我此生只剩下最後一個債要還了,現在這樣即可進入無餘涅槃。就讓這業力成熟在我身上吧!」

於是阿闍世王強忍心痛,打消了滅掉耆那教的念頭。業障就是這樣,誰的業障,誰來背;誰造的業,誰來還。

在大家的印象中,高僧大德、大成就者的圓寂,應如佛陀一般,安樂涅槃。就好像我的上師,尊貴的土登曲吉札巴尊者那樣,圓寂前高高興興,還哈哈大笑。

事實不全是如此,有的高僧大德示現墜馬摔死,有的示現被人用斧頭刀劍砍死,有的一代禪師吐血而亡,有的一代高僧出車禍死於非命。

業力抵不過願力

這些就跟目犍連尊者一樣,他快要成就了,但外在的身體是父母給的,這個凡夫的軀體他需要還債,業障要現前。所以,覺得高僧大德的業力不會現前是個誤區,如果沒有懺悔清凈自身的全部業力,業障隨時隨刻都會成熟。

很多人經常問我,為什麼這個人學佛卻得了癌症?為什麼那個人學佛,卻死於車禍?學佛的人,當然會生病,也會走向生命的終點。學佛的人,還是會受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欲臨這樣的人間八苦。無論是誰,如果業障沒有懺悔清凈,死的方式會根據其業果形形色色,甚至是奇奇怪怪。

神通抵不過業力,目犍連尊者尚且如此,高僧大德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一定要抓緊時間懺悔罪業。業力抵不過願力,在業報成熟之前,讓我們為利益眾生髮菩提心,去虔誠發露懺悔,清凈我們無始以來造作的惡業。這關乎解脫大事,是學佛很重要的一門功課。

高僧大德的業力,也需要他們自己去承受

早些年我去台灣,有個法師帶了些弟子來見我,最後他讓所有的弟子出去,小聲對我說:「嘎瑪仁波切,你有沒有舍利子送我一些?」我說:「有的,我師父的甘露丸里有舍利子,但是很小很小,我可以送給你。」

他說:「我要大顆的,最好多一點。」我問他:「您要那麼多舍利子幹嘛?」他面露難色地說,「我擔心哪天死掉,長不出舍利子,弟子們會失望,所以想放一些在身上。」

有這樣的憂慮並不代表他修行不好,有時是被信徒逼的。信徒們帶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的師父圓寂之時,示現得如自己想像一般。但高僧大德的業力,也需要他們自己去承受。

懂得發自內心去懺悔罪業,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有懺悔之心,自己身口意造作的惡業要懺悔,隨喜別人造作的惡業也要懺悔。人家殺了很多動物,吃它們的肉,曬吃肉的照片,你點贊鼓掌;世界上哪有災難,只要你不喜歡的,都高興他們被傷害等等。很多時候人們造業並不自知,隨喜造惡業,將得到同等的果報。

因此,我們需要發自內心去懺悔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過去已經做的,現在正在做的,以及將來可能做的惡業,懺悔自己做的和隨喜別人做的惡業。不要念經歸念經,造業歸造業,懂得發自內心去懺悔罪業,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為何要供燈、供香、供花,佛菩薩真的會來享用嗎?

重知識輕教養,我們的善良是如何丟掉的?

你覺得自己聰明嗎?藏族的老百姓也不傻

過度的奢求,只能讓心中雜草叢生。

用慈悲對待敵人,到最後便沒有敵人。

圖文來源昌列寺 轉載請在文首註明出處與作者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重知識輕教養,我們的善良是如何丟掉的?
除了覺知之外,放下一切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