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仁政背後對官的仁政,反貪腐上兩個特點:支持上訪和風聞言事

康熙仁政背後對官的仁政,反貪腐上兩個特點:支持上訪和風聞言事

康熙被許多歷史書都定性為「仁政愛民」,最明顯的就是「永不加賦」,有些所謂的專家說這是謊言,這有些言過其實了。

「永不加賦」是一種「真誠」的政治姿態,用以收拾人心。然而,這種政治承諾到了乾隆年間還真正地實現,但沒有加賦可以加別的嘛。

1)康熙仁政背後更是對官員的愛護

康熙仁政的背後並不僅僅是愛民,他對於官員更是關愛有加。因為,他清醒地認識到:漢人的政權運作體系和做事方式方法將成為政權生存的基礎,而旗人則是這種政權生存的保衛者。因此,康熙對於這兩方勢力進行了有效地整合。

然而,康熙皇帝表面上做了六十一年的皇帝,實際上康熙前三十年的時間,都是在為了保衛皇權而鬥爭著。後三十一年則才真正地將治國安民放在了核心位置,並有時間和充分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治理國家。

康熙八年之前鰲拜掌權,康熙十兩年到康熙二十年的三藩之亂,二十七年的南北黨爭等等,都對皇權產生了威脅。由此,康熙採用了歷史上的皇帝的一貫手法——重才不重德。

2)為了天下:重才不重德

在吏治整頓上比其父親差了很遠。從這個意義上說,康熙朝在走下坡路,但萬事萬物不能割裂開來。雖然吏治在逐漸腐化,但因為民間百姓的生活逐漸安定,以及康熙在有關民生政策上的措施開展,吏治腐敗的速度低於民間百姓對安定生活追求並實現的速度,康熙朝仍然處於上升狀態。

在吏治創新上,康熙基本上也是屬於守成並沒有多大的創新,亮點不多。細細看來,只有兩點還算不錯。

一種是對上訪制度的理解,康熙朝對上訪的極端——告御狀比較持支持態度,不像後世的乾隆。

另外一種是對風聞言事的肯定。許多知道晚明歷史的人,對言官們的批評很重,且對風聞言事的弊端說得過多。然而,在封建社會、在貪腐這種行為的隱蔽性等原因,其實「風聞言事」還是有一些科學的。

「風聞言事」歷史非常悠久,兩晉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制度性規範。風聞包括歌謠、民謠、謠言、誹謗等。這裡的謠言是指民間對於政府、政治的評論,並無貶義。

3)「風聞言事」在封建社會有其價值所在

什麼叫做「風聞言事」?王安石對此進行了解釋:「許風聞言事者,不問其言所從來,又不責之必實,若他人言不實,即得誣告及上書詐不實之罪;諫官、御史則雖失實亦不加罪,此是許風聞言事。」,簡單地說就是,不管你的消息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只要是有關官員經濟、生活作風等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彈劾。即使後來證明是虛假的,那麼,彈劾官員也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也不是所有官員都可以進行風聞言事。在三國時期,魏國就規定只有御史才能夠執行此種權力。明清時期則是六科給事中、各道監察御史。除了御史外,一切舉報都要走正常正規途徑,而且舉報不實就會受到懲處,更不允許匿名舉報。

之前,許多人常以晚明言官把官場弄得烏煙瘴氣、互相攻詰、甘為政爭的工具。但是,問題有二:

其一:晚明官場已經徹底腐敗,作為官僚體系中的部分,御史言官也不能免俗,所以,這並非風聞言事這項制度出了問題。而是整個晚明官場出了問題。御史言官也僅僅是官場的一員,儘管他們是捍衛官場風氣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整個官場出了問題,言官自然不會獨善其身。

其二:風聞言事有利於提前介入,可以使案情更快明了,將危害性降到最低。因為,凡是貪腐的事情必然較為保密,如果沒有內部人員舉報很難偵查得知。然而,風聞言事這種事情其實就是空穴來風,或者是行賄受賄、貪腐的相關者無意間走漏了風聲被人知道,或者是見證了齷齪之事發生過程的人,或者是其他一些情況,這些人通過小道消息,在茶館酒肆、在戲院書館有意或無意中透露出去,從而形成街頭巷尾的談資、童謠等。

由此,作為風憲官的御史們自然要上報,這是他們的職責,更是反貪腐的一種手段。即使現代社會,如果檢察機關、紀檢人員聽到群眾大面積的談論某人貪腐,難道不主動介入嗎?

當然,這種風聞言事,也可能是一種打擊報復,但只要認真執法、嚴格執法,報復怎麼可能成功呢?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查就是了。只要沒有干擾,自然能還人清白。因此,風聞言事並非是一種壞的制度。

參考資料

李連利.帝國病毒:清朝三百年反腐風雲.2015.方正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1878年出賣領土最多的人死了,兩年後左公兵權被削!一切照舊
何人愛唱衰俄羅斯和普京?戰鬥民族從不會因為經濟而放棄領袖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