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起歐洲——建築

想起歐洲——建築

1

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築,可謂浩瀚眾多,但保留至今的卻寥寥可數。現存最早的建築,是山西省的南禪寺,裡面僅存大佛殿一個殿堂,它建於唐朝782年;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西安小雁塔等其他的建築,也都是在唐朝中後期的產物。而羅馬則不同,僅僅一座城市,就涵蓋了眾多古老建築:斗獸場,建於公元72年;萬神廟,建於公元前27年;哈德良陵墓,完成於公元前139年現在是博物館;馬塞勒斯劇院,公元前13年建成,比斗獸場還要早近百年;法布雷西奧橋,從公元前62年建成幾乎沒有變化。

僅僅一座城市,就能保留如此眾多古老的建築,且均比中國最早的建築要早700多年。難道,這僅是因為建築物的質量過於堅固?還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了這個民族一直守舊?

2

再看我國當前的房屋建築,它在總體上沿襲了前蘇聯及美國傳入的「國際式」格局:方盒子,平屋頂,橫平豎直的立麵線條,規律統一的門窗,極少或根本沒有的多餘裝飾,表情木然的外觀,乏味低調的色澤。它們可以令中國人在短時間內即取得可見的實際成果,享受相當的便利,創造更多的價值。從這一層意思說,這種房屋建築的模式,實在能夠PK掉很多想法奇特、結構異端、用材費事的房子。

可任何進步都是雙刃劍。國際式建築格局,是導致建築物個個相似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加思索地沿用和推廣,只會發展為另一個極端,即建築們毫無表情、千篇一律、缺少動人的細節、毫無文化感與歷史感,從而喪失美感、喪失認同、喪失創新,最終,也就喪失建築本應有之的靈魂。

那麼,中國還有靈魂建築的城市么?

3

西安是一座棋盤城,街道橫平豎直,鮮有斜路。新疆伊犁有座八卦城,是在特克斯縣,因八卦布局而聞名。八卦城呈放射狀圓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宮般,路路相通、街街相連。可這兩座城市均需要俯視,才能觀看其效果。如果平視,最有特色的是武隆。武隆縣城西部開發的樓房,也屬「國際式」樓房,雖然樓房的設計較為簡單,但是色彩統一,樓房格局完全相同,給人整齊化一的舒適感。可是這種樓房看得久了,總有些呆板,有些乏味,有些機械。

我想起法國城市貝桑松。

貝桑松市擁有法國主要城市中最美麗的老城區之一,杜河的「環」環繞著老城區,而沃邦的城堡戴在頸部。城區沒有高層建築,全部是整齊劃一的巴洛克式建築,不張揚,亦不崢嶸。傍晚我走在石板路上,靜靜地聆聽著這座城市的聲息。我沒去那些知名的城堡和教堂、也沒有拜訪燦爛的博物館和名人故居,而是輕輕地聆聽著城區這些古典石頭建築的合奏曲:其中有些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另一些可追溯到西班牙文藝復興。可這些簡單而又普通的低層建築,無一處不在表現著優雅的自己:她們,大同而小異。樓高相同,結構相同,風格相同,但精雕細鏤各異。真可謂你有你的裝束,我有我的才藝。我不禁默默地讚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格局,能在大同中而不同,能在不同中求相同。在平視中展現出文明美,在相同中求取異味,這的確是一座真正的藝術之城。

可是,僅一座城市,又怎麼能代表整個的歐洲?

4

我的腦海里閃出義大利城市佛羅倫薩。

雖然說文藝復興的建築起源於這座城市,帶動了15-19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建築風格,但除了文藝復興提倡的復興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形式外,其整個城市的建築特點則表現出強烈的一致性。整個城市的特色,就是古羅馬的建築基礎。這一場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是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在我進入佛羅倫薩的第一個感覺,所有呈現在視覺里的建築都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整個城市給人以整齊劃一的局面。這種局面的深層,同樣是建築圖案的細微變化,與法國的貝桑松城有著相同的感受。每處建築、每面牆壁,都能讓人感受到不同的細節和美感;而所有的建築又匯總構成一幅和諧的風景。

文藝復興把歐洲藝術推向了高峰,佛羅倫薩的建築改寫了歐洲的建築美術史,也引領了我們的整個星球。

5

在東方,雖然沒有文藝復興階段,可中國從來都不缺失對美的研究。就如宋朝詞人蘇軾所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詩句來看,古人已對審美有著非常高的水準。能將此水準應該到建築中的,國內的城市建築群不曾見有,江南的園林倒是將藝術的水準推至巔峰。

江南的園林,多是退役的朝中大員所修建,聘請了專門的設計大師,把自己的庭院修理的井井有條,亭台樓閣,曲徑通幽,一步一景,移步換境。可謂將古代美學表現的暢快至至。

可這種美學,並沒有推廣至中原大地,而停步在了江南幾個小城。真正把這種美學推至高峰,並且擴大到山野、覆蓋到全國的,不是我央央中華的人物,而是瑞士的普通民眾。瑞士的山野,可謂移步換景,每座房屋的布置,每個樓台的角度,每間住所的方向,每個欄柵的圈點,無一不囊括美學滲透。漫山遍野的路徑、房屋、草坪、湖泊,處處滲透著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美。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觀看房屋的布局設計,都是不同的景緻。彷彿每一座建築,都經過千錘百鍊的斟酌設計;彷彿每一個瑞士人,都是世界上頂級的藝術大師。

我想,這一定歸功於瑞士人站在審美的最高點,俯視並熱愛著生活;瑞士人堅強的品質,讓多次戰亂的烽火,都繞本地而過,所以讓瑞士的國土乃至風景、建築都保存的完美如斯。

6

我坐在塞納河的輪船上,觀看著兩岸的風景。樹林的後面,就是莊嚴的建築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宮,河南岸的大學區,河西面的埃菲爾鐵塔,還有位於河東段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等等,它們都以富有鮮明個性的建築形態,展現出了它們所共有的華美風格。在遊船的一個轉彎處,好似半島的地形上,還矗立著一座舉著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與美國紐約的那座一模一樣。

塞納河上共有36座橋。這些橋每一座橋造型都有特點,而其中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大橋兩端四隻橋頭柱上鍍金的雕像,由長著翅膀的小愛神托著,其華麗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別顯眼。還有巴黎最古老的橋有三座:瑪力橋、王橋和新橋。這三座橋都是17世紀前建的,距今300多年的歷史。瞬間我被這些名橋薈萃而振憾,被這些建築的完美而折服。

這是巴黎,法國最大的都市。

一座歷經了無數次戰火洗禮的城市。

7

翻開歐洲史,他們本土的戰爭並不比中國少。而這些建築的保存竟如此之多、如此之好,是何以能讓這種建築文明不斷地被保護並繼承?

我想,能夠戰戰爭中、改朝換代中維繫著建築文明傳承接力的,是萬千民眾意識的深度與高度。傳承建築文明、傳承美好事物,這是文化淵源的不同,對事物和問題的看法、解決的途徑都不相同。這種理念本身即是一種深刻而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民族乃至多個民族文化凝聚的精華。我們的民族秉承的文化精神是更多的祛舊迎新,不停的改進舊的事物。我們惟有不停地思考、改進、學習,同時更加努力地找回我們自己的傳統建造和地域傳承,把本土文脈同現代建築交融,通過身體力行,使之變為更加美好的建築體系,這對於中國建築的創新、保護、改造、利用,終將都會是種種啟迪與思考。

羅馬

瑞士

瑞士

貝桑松

佛羅倫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紳士 的精彩文章:

TAG:布衣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