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毒殺案」不會引發英俄武裝衝突但俄破解制裁之路將更漫長

「毒殺案」不會引發英俄武裝衝突但俄破解制裁之路將更漫長

李志強:美歐「動怒」意在影響「後普京時代」

(作者是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

3月18日進行的俄羅斯大選在外界看來幾無懸念。據全俄社會輿論中心此前的民調顯示,普京的支持率在69%左右,而排名第2的格魯季寧僅獲7%的支持率。普京連任不難,但未來俄羅斯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卻並不樂觀。

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持續惡化,歐洲的反俄情緒亦有高漲之勢。西方制裁和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使俄羅斯經濟長期低迷,2016年以來雖有所改善,但能源依賴、人力資本增長緩慢、經濟「虛化」等問題仍是短時難以治癒的「頑疾」。而近日,前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上校斯克里帕爾父女中毒事件更是將俄羅斯和普京置於西方輿論的風口。

事件發生後,西方對俄的態度若說是出人意料,那就是報復來得更快、更狠。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迅速展示強硬姿態,並將此事升級成歐洲與俄羅斯的對抗。法國、德國與美國也積極聲援英國,西方大國亮出態度要共同應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隨後,英國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駐英國外交官,數量之多已是冷戰之後最高的;美國也宣布了對俄羅斯一些個人和組織的制裁。

西方這次甚至沒有給俄羅斯調查、解釋的機會,所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批評英國這種「政治化」的行為是挑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方選擇在俄羅斯進行大選之際如此「同仇敵愾」地迅猛施壓,顯然是找個借口發泄對「普京繼續領導俄羅斯」的不滿,畢竟多年來西方一直無法改變這一局面。

事實上,從英國內部情勢來看,特雷莎·梅自英國脫歐以來,在歐盟和國內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去年的英國大選中,梅本來寄予厚望,可惜事與願違敗給了工黨。在此背景下利用「毒殺案」和俄羅斯大選臨近轉移國內視線,緩解自身壓力有可能是梅首相的一招險棋。

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聲援一方面是要佔據道德制高點,另一方面則是利用德國總理默克爾組閣困難之際,搶先代表歐盟發出聲音,顯示自己作為歐盟領導者的存在。美德此後迅速附和,也是為了顯示西方在這個問題上已形成「統一戰線」。

西方主要大國此時齊聲對俄指責、施壓,其實最根本的目的並非在於影響這次俄大選結果,他們也知道基本無法改變普京再次勝選的現實。筆者認為,西方這次極力營造「對抗」俄羅斯的氣氛,更多是向俄羅斯民眾,尤其是年輕人亮明姿態:當前普京政策下領導的俄羅斯是西方不歡迎的,西方也不會接受與俄羅斯關係的改善,等待俄羅斯民眾的只會是西方更嚴厲的制裁。

西方真正想影響的,是俄羅斯民眾對普京下一任執政的預期,甚至是俄羅斯民眾對「後普京時代」俄羅斯前途的預期。

有人擔心「毒殺案」會導致俄英爆發網路戰或武裝衝突,筆者認為不太可能,畢竟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有目共睹。但俄羅斯和歐美關係緩和、破解制裁之路的確會變得更加漫長,普京2018年之後總統之路任重而道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馬克龍稱軍事干預利比亞是「重大錯誤」 西方要負責
中國新型潛艦導彈性能曝光:射程是俄產品3倍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