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要講道德?

為什麼要講道德?

我們為什麼要講道德?道德是我們整個社會人們行為、生活的標準和規範。如果人的內心當中沒有這些行為的標準、規範,那肯定是不知所措了。如果有很多的人,他們的行為和生活,影響到更多的人,卻讓大家不講規矩,不顧他人的感受,那麼這個社會的道德就發生了危機。那從更深的一個層次來講,就涉及到人的信仰的問題。有信仰的人就比較容易有道德自律的精神。那如果信仰的缺乏,這個道德就比較容易會成為問題。

在西方社會裡,它把信仰歸到宗教的領域。那麼在東方的這個社會,我們更多的情況下,把信仰就歸到意識形態領域。意識形態的領域還是僅僅我們就人的一種現世的一種思想意識的這樣子的一種狀態,還沒有辦法跟人自己的前生和後世緊密聯繫起來,來看待。

哲學主要要解決的問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人生觀就涉及到人的生存、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生死這樣的問題。人的生存就是你活下來,從生到老,到死,這樣一個過程。那你不同的人,他生存的環境是不一樣的,那麼到生活的品質更是不一樣的。那些人的生活,精神生活、物質生活、道德的生活都非常的完美;有些人就有缺陷,要麼物質生活的缺陷,要麼精神生活的貧乏,要麼道德生活的這種危機。

而第三個層次就是生命的問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知道人的生命是持續的,而不僅僅說,生了到死這樣一個過程,這僅僅是一個階段。那麼怎麼來證明、證實人死了以後還有?那我們根據科學的觀點,你不能證明人死了以後沒有,那麼就能夠說明人死了以後還有,生命還存在。也就是說你不能證偽,那麼它就能夠證真。那麼因為你不能證明,不能證實,那就要靠信仰。有些人信仰說,人死了以後還有。有些人認為說,人死了以後如燈滅,沒有。這個就是一種信仰和不信仰的人的區別。有信仰它內在就會形成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會成為人的性格裡面一種穩定的一種力量的作用,這樣的話自己就會從內心裡頭來規範自己,約束自己。

那麼第四個問題就是生死問題,我們常常講生死事大,是很大的一件事。我們人怎麼來到世間的,最後我們人怎麼離開這個世間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命題。孔子過去說:「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說這個生的事情沒搞清楚,死後的事就更搞不清楚了。那麼佛教主要就要回答生死問題,就是更多情況下它所關注的是死後的這種生命的存在,研究的是死後讓自己能夠過得更好。所以這樣子的一種精神、思想就非常容易喚起我們自己內在的道德方面的自律。

我們現在的從外在來講,有三種的思想對我們人的影響是比較大。我們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一些文化傳入到我們國家來,像人類中心主義、個人中心主義、物質主義。物質主義,現在也發生了金融的危機,就是資本危機嘛,資本發生了危機。他認為有錢就能夠什麼事都可以辦,有資本什麼事都能夠辦。知道資本也是有泡沫的,裡面也是有做假的,做了很多的這個金融的偽劣的產品,很多人買了以後受害。這說明說西方的社會依然有很嚴重的道德方面的危機。所以我覺得道德危機它是全球性的,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區域所特有的,它是現代社會一個普遍比較嚴重的問題。

那麼科學它要解決的問題僅僅是相對的、一時的、辯證的,科學它永遠沒有最後的結論,它只有相對的結論,沒有絕對的結論。那麼宗教就不如此。那麼宗教的命題相對來講都是比較絕對的,比如說佛教講人要成佛,他做的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要成佛。那麼成佛他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安樂道,第二個解脫道,第三個菩提道。

安樂道是比較基礎的,什麼意思呢?人都追求平安、快樂,那這種平安和快樂,不僅僅說我們現世平安快樂,後世也要平安和快樂。那麼你要做到平安和快樂,就要為善去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好事,不做壞事,才能夠得到內心的平安,才能夠得到內心的快樂,自己才會有幸福可言。如果不為善,就不會有快樂;如果不斷惡,也不會有快樂。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是解脫道,解脫道就是要解脫人內在的煩惱。那你不做壞事,做好事,那你還有煩惱,好事做久了,做煩了,你壞事這個一點都不做,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那是因為你內心有煩惱的。那內心有些什麼煩惱呢?有六個煩惱:貪、嗔、痴、慢、疑、惡見。

,就是貪心、貪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貪心。那不同的人,他的貪的形式是不一樣的,比較嚴重的就是財、色、名、食、睡,用佛教的話來講叫做五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通到地獄裡頭的五個根本原因,那這是普遍人所要追求的、貪著的,那麼佛教說這是人的貪心、貪婪、貪慾的一種表現。

,就是你貪不到的,內心難過,發脾氣,發火,乃至跟人家這個打架鬥毆,發動戰爭,等等,這都是人嗔心的一種表現。

呢?就是無明煩惱,就是人沒有智慧。

,就是傲慢,看不起別人,這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弱肉強食也就是「慢心」這樣一種表現。

,就是懷疑,現在我們談文化自信。過去我們一直說對我們的文化要進行反省,甚至對我們的這個傳統文化是否能夠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利,有相當多的人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個影響很大的。我們現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提法很好。

惡見,又稱為不正見,就是不正確的知見、不正確的見解、不正確的理論,這個也是很可怕的。也是在我們人的主觀意識裡頭的這些負面的、不健康的這些思想的認識。用佛教來講,都需要對治的,都要克服的。

只有從人的內心當中去除了這六個根本的主要的煩惱,那麼其它枝末的煩惱才有辦法得到對治。如果主要的煩惱、根本的煩惱,就是煩惱的源頭認識不清楚,那麼很多問題也解決不了。我們只有真正認識到問題的源頭,在源頭方面查找到道德危機的根源,查找到什麼叫做道德的問題,然後我們才會有正確的方法,才會有正確的途徑,才會有正確的這種行為,來解決這些危機的問題。那麼這個就要談到我們佛教的這些人的相關的一些問題,就是對我們人生的一個態度。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按二維碼

添加公眾號

廣州光孝寺官方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生病時修念佛功夫的感應
修行必須得定量定時,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