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基礎知識
二、倚聲填詞的必要性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詞主要是形成於隋唐而盛於宋的一種新型詩歌。
早先的詞大都合樂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稱為「曲,雜曲,曲子詞」等名稱。
自宋以後稱詞也叫「樂章,樂府,詩餘,長短句…」等。有關這部分內容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在此不多啰嗦。
以上的兩點都說明詞本就是用來唱的。歌者樂也,故為倚聲填詞。
今天的詞不會再用來唱,因為絕大部分詞牌的曲譜幾乎是不存在了。北宋音樂理論家沈括就曾說過:唐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聲,尚相諧會。今人則不復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相諧故也。
《夢溪筆談》對這段話做了詮釋-----「聲與意不相諧」。由於填詞者對每一曲調的聲容不曾作過深入的體味,尤其在詞體逐漸脫離音樂而不復可歌之後,學者只知按著一定格式任意「填」詞,儘管平仄聲韻一點兒不差,但最主要的各個曲調原有的聲情卻被弄反了,故無法感動人心的。
宋人尚有此說,何況我們今人。
雖然詞於現在,已經沒有了樂譜,不能再拿來演唱。但是,每個詞牌都歷經了上千年的時光,都有了約定俗成的適合表達的情緒,並且這約定俗成的開始,應該也是樂譜本身的特點。所以,為了避免所填之詞與原詞譜情感相悖,我們所填之詞還是要盡量的符合每個詞牌的特點,不能拿個歡樂的詞牌卻去填了悲傷的內容。或者適合填悲傷內容的詞牌填上了新婚賀喜或者祝壽的內容,這都是對詞的不解造成的。
如果離開了倚聲就不叫填詞;如果填詞不倚聲,我們還不如寫現代的自由詩,或者散文來的痛快呢。
三、曲韻六部
前面我們用了比較長的篇幅來說明了填詞是倚聲學了,那麼這個「聲」是什麼呢?
聲:聲音,這裡的聲音就是:樂、調。所以我們在講具體例詞之前先要了解一些與填詞有關的曲韻。
有關這部分內容網路上也可以搜到了不少。今天把獨酌老師的關於詞韻的區分拿來與各位共享:呼分開合,音辨宮商,等敘清濁,而其要則有六:
一曰穿鼻,二曰展輔,三曰斂唇,四曰抵齶,五曰直喉,六曰閉口。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穿鼻之韻有,東冬、江陽、庚青蒸三部是也,其字必從喉間反入穿鼻而出作收韻,故謂之穿鼻。
2、展輔之韻,支微齊灰半、佳半灰半二部是也,其字出口之後,必展兩輔如笑狀作收韻,故謂之展輔。
3、斂唇之韻,魚虞、蕭餚豪、尤三部是也,其字在口半啟半閉,斂其唇以作收韻,故謂之斂唇。
4、抵齶之韻,真文元半、元半寒刪先二部是也,其字將終之際,以舌抵著上齶作收韻,故謂之抵齶。
5、直喉之韻,歌、佳半麻二部是也,其字直出本音以作收韻,故謂之直喉。
6、閉口之韻,侵、覃鹽咸二部是也,其字閉其口以作收韻,故謂之閉口。
以上這六部分大家一時不理解沒關係,將來我們在一點點的捋順。
有關音韻聲韻網路上也有好多的不同解釋,為了讓大家學的不那麼混亂,比較容易掌握,我們就按漁舟姐姐曾經提議的來學習,也就是說我們填詞現在就以《曲韻六部》為主要依據來進行。
《曲韻六部》是清代戈載著《詞林正韻》中的一部分。即把收音(韻音)分成六類,就是上面獨酌老師整理的那部分展輔收音、斂唇收音、直喉收音、穿鼻收音、抵齶收音、閉口收音,俗稱「曲韻六部」,現今仍然沿用。
下面告訴大家如何區分這六種收音:
1、展輔收音:以i收尾,如::ai
2、斂唇收音:以u 、o收尾,如:ou ao
3、穿鼻收音:以ng收尾,如:ong, ing
4、抵齶收音:以n收尾,如:en
5、直喉收音:無韻尾的開口韻。如:a
6、閉口收音:以m收尾。只存在於古音閉音節和部分入聲字中,普通話中只有個別的嘆詞屬於此類。
我們現在常用的是:1、展輔收音;2、斂唇收音;3、穿鼻收音;4、抵齶收音這四部,其他兩部故不再做討論,有個別的嘆詞屬於此類。
以上有關曲韻六部,我們在今後講到例詞的時候還會根據例詞中的內容來進行學習,今天就不再耽誤時間了。簡單的說,因為詞是在舞台上唱的,所以字的發音與口型有直接的關係,填什麼字發什麼音與詞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關係很大。
說明一下,曲韻不是詞韻。是元曲和以後的戲劇用的。但這《曲韻六部》是關於漢字發音部位和方法的。不止元曲、戲劇演唱的時候要用,對詩詞賦等吟誦演唱都是有指導意義的。元曲、戲劇用韻講究十三轍或曲韻十七部,和詞林正韻的十九部是有所不同的。大家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曲韻十七部》。
(待續)
TAG:銅川漆水雅音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