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抵制「懸而未決」,其實只是被寵壞的懶惰

我們抵制「懸而未決」,其實只是被寵壞的懶惰

一幅油畫靜靜躺在博物館等你走來,而一部電影則通過無數拷貝被送到你身邊。後者是誕生於機械複製藝術下的「大眾文化」。

20世紀初,法蘭克福學派提出了「大眾文化的欺騙性」,認為大眾文化是被動接受的,是反思考的。它依靠生產者製造的理想和諧的假象,轉移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負面經驗與情緒。不安,是其中一種。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以電影為代表的視聽文化,通過激起受眾即時的生理和低級心理反應(比如,因影像中的血腥暴力而感到噁心,因煽情而落淚等...)來形成短暫的吸引,因而缺乏了藝術欣賞所需的「凝視時間」。

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電影的發展也隨之走過了一個世紀,可我們似乎還是逃不出這種批判。我們被規整的流水線商業片「套路」住,身體離影像幻覺越來越近,思維卻被推離得越來越遠。

漸漸地,我們開始抵制「懸而未決」,因為它引起了所謂「安全認知」範圍之外的不安感。但其實這只是被大眾文化寵壞的懶惰。

周一,流媒體巨頭Netflix上線了一部電影,當天即在各社交媒體平台引起了不小回應。從口碑反饋來看,曾被諷刺為「爛片接盤俠」的N家這次似乎撿了個寶。

在N家最近發行的《科洛弗悖論》和《靜音》兩部高期待值電影口碑連續撲街之後,網友們送了它「爛片接盤俠」的外號。的確,《科洛弗悖論》被派拉蒙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N家,這一舉措至少能減少派拉蒙走傳統院線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且《科洛弗悖論》的撲街已是不爭的事實,流媒體發行能夠將風險分散。

派拉蒙和流媒體之間的這種玩法對好萊塢來說雖是輕車熟路,但卻不是每次都能算得准。前面說到的這周上線N家的電影《湮滅》就是一個例子。

《湮滅》改編自「新怪譚」文學領軍人物傑夫·范德米爾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這部小說曾在2014年戰勝了《三體》獲得「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導演亞歷克斯·加蘭曾自編自導科幻文藝片《機械姬》,算得上是科幻電影界的新貴。

早在去年暑期的內部試映會上,派拉蒙高層就為《湮滅》的發行起過爭執,部分高層認為影片過於「深奧難懂,不符合主流觀眾的觀影習慣」,而擁有終剪權的製片人和導演則拒絕補拍和重剪,最終派拉蒙將影片除北美和中國以外的發行權賣給了N家。不過,導演在採訪中曾透露,雖然他本人並不排斥流媒體,但這部電影確實是為了大銀幕而拍的。

有趣的是,《湮滅》北美上映之後,被影評人熱贊為「新科幻經典」,並被拿來與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加以比較。而從本周全球觀眾的反應看,它總算打破了N家「爛片接盤俠」的魔咒。

而大西洋對岸的觀眾,一邊將它預定進自己的年度十佳,一邊指責派拉蒙:「現在沒機會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了,我們憑什麼要為美國的市場判斷買單?」

看過電影后,我大概能理解派拉蒙的行為。《湮滅》是一部中等體量的科幻驚悚題材電影,屬於融合了心裡恐懼和科學思考的「軟科幻」。

它詭異,迷惑,峰迴路轉。

它緩慢,斷裂,躁動不安。

看完這部電影,你可能需要靜坐個幾分鐘,想想剛才發生了什麼。我願意把它叫做——「後凝視時間」。

《湮滅》代表的其實是一類電影。和法蘭克福學派指責大眾文化強行剝奪了我們的「凝視時間」不同,這類電影試圖用各種方法創造出思考時間,如長鏡頭、極簡主義、開放式結局等。

《湮滅》中,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生物學家Lena,為調查發生在丈夫身上的難解之謎,加入「遺落的南境」組織,同其他四位科學家(物理學家、地貌學家、心理學家、護理師)一起深入Shimmer 「閃晃」禁區。在「閃晃」里,生命和物理規則發生了改變,時間錯亂,生物變異,人類的心智也在不斷地經歷著摧毀與重塑……

這部電影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在於它憑藉瑰麗的想像將原著中形狀不定的基因變異具象化。有人說影像的具象化會減弱文學賜予讀者的想像自由,但《湮滅》則有意識地跳出了這種局限。

它將這份想像的自由從視覺層面放大到思維層面——觀眾看完後,絕不會得出一個統一的簡單結論,而是需要細細回味和思考。這就是「後凝視時間」。

比如原著中描述:「這些細胞極為完美地模擬了某種腐生生物…我不知道菌絲滲入有多深,底下是否還有結節,而表面的菌絲是否只起到崗哨的作用。」而到了電影里,我們能看見石灰白的藤蔓混著斑斕的真菌,沿著牆壁發散蔓延。

但即使是被具象化了,它的畫面呈現也依舊是難解的。變異的過程,生物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觸發特殊反應的規則或機制,依然懸而未決。

身邊也有看完這部電影吐槽它故弄玄虛的朋友,我理解他們的抱怨。不過我倒是覺得,在這個「快餐式」內容傳播的時代,能花費兩小時去享受這種迷失,解放自己的腦洞,也是件難得有趣的事。

當我們被大眾文化製造的欺騙性圓滿所寵壞,《湮滅》傳遞的不安感就成了一種下意識的危險。

學會接納不安是一種能力,而我們獲得這種能力的機會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商業決策所剝奪。

當《湮滅》的版權被出售給Netflix時,一部分觀眾就失去了這種機會。不過也許這一次我們比歐洲觀眾要幸運,因為中國地區的發行權還被保留著。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期待它在中國上映,讓更多觀眾有機會去感受它的獨特氛圍,在「後凝視時間」中沉澱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想聚焦 的精彩文章:

每一顆認真生活的少女心,都是自帶光環的狠角色
請告訴女兒:嫁給好好說話的家庭有多重要

TAG:思想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