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修圖電腦的另一個選擇

修圖電腦的另一個選擇

本文作者劉慶,轉載自公眾號「蘭拓相機租賃

- 前言 -

如果時間倒退回到一個多月之前,要問低預算修圖電腦主機的最佳選擇,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破解版H110+i3 8100。四核心日常夠用,3.6G的頻率也不算低,i3 8100五百多塊的價格加上主板三四百,性價比方面堪稱完美。

但是嘛,經濟學誠不欺我,價格這種東西終究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隨著破解H110、B150、Z170主板的不斷增多,i3 8100的價格也隨之不斷上漲。隨著近期各路大神實現了六核心型號上老主板的破解,i5 8400、8600K也隨著漲了起來。i3 8100作為這波漲價的重災區,從之前的500多元漲價到了700多近800元,性價比有所下降。

這時候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考慮隔壁AMD的新品——Ryzen 3 2200G APU。

之前我們講以修圖為主要目的的主機應當選擇Intel平台,一個是之前的Ryzen全部都沒有核顯,CPU摳出來的一點性價比買個獨顯之後就一點不剩了。其次就是相對於更多的核心,PS/LR之類的軟體明顯更吃主頻,這也是Ryzen5/7系列CPU一直沒有進入修圖電腦主流選擇的一個原因。

然而新的Ryzen APU出現之後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R3 2200G售價便宜,京東打折的時候可以做到699,首富家甚至會有660元或者更低的價格,相對於現在的散片i3 8100來說價格方面並沒有劣勢。

便宜的A320/B350主板和破解H110相比價格方面也沒什麼劣勢,而且是原生支持,出現潛在問題的可能性更低。

R3 2200G幾乎每一顆都可以默認1.4V電壓下oc 3.9GHz正常工作,並且對主板也幾乎沒有要求。此時單核性能跟不能超頻的i3 8100相比理論上來說不跑AVX也沒有什麼劣勢。

Ryzen CPU本質上都是SoC,集成的組件比較多,包括HDMI 2.0的鏈路輸出——也就是說隨便一個主板都可以上4K 60Hz,哪怕是300塊的華擎A320。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需要上4K顯示器,選擇這個方案可以省下DP口主板or亮機獨顯的成本。

R3 2200G核顯性能強,對於某些支持GPU硬體加速的應用可以獲得比Intel核顯更強的性能。同時這個核顯還可以玩視頻插幀,工作的時候偷閑摸個魚也不是不行——當然了除了過氣網遊lol之外基本只能極低特效,別的不要想了。

R3 2200G這個價錢是盒裝售價,帶一個又不是不能用的散熱器,隔壁i3 8100散片買個散熱,怎麼也得四五十吧,盒裝售價又極其坑爹。

至於高階的R5 2400G嘛就不怎麼推薦了,高出來的價格與性能提升嚴重不成正比,尤其是對於修圖為主的應用環境。

- 性能測試 -

當然了,理論歸理論,真實的能力還是要實測一下才知道。所以我們也做了一些簡單的對比測試,測試平台如下:

Intel方面

CPU:Intel Core i3 8100 四核心3.6GHz

主板:華擎Z370M ITX AC

內存:芝奇幻光戟DDR4 3200 c14 8G×2(實際運行2400)

SSD:三星PM961 256G

AMD方面

CPU:AMD Ryzen 3 2200G APU

主板:華碩B350 TUF Gaming

內存:芝奇幻光戟DDR4 3200 c14 8G×2(實際運行2400)

SSD:三星PM961 256G

考慮到16G內存基本是修圖主機的標配,就不測試什麼8G單通道的性能了。要跑PS/LR,再窮不能窮內存應該是個共識。倒是低預算限制下應該都會配普通低頻內存,所以我們統一設置DDR4 2400,時序15-15-15-35 2T來進行測試。AMD情況有點特殊,第一時序15開不了機,所以時序改成16-15-15-35 2T。

由於AMD全系沒有鎖頻,我們測試了默認和oc 3.9GHz(這個頻率幾乎不需要看臉而且絕對安全)下的性能。

▌Adobe Camera RAW解碼測試

RAW轉JPEG,這也算是個傳統項目了,不過這次的圖包換成了30張A7R3拍攝的RAW。

這個測試下Skylake核心的效能依然有一定優勢,默頻對默頻下領先約20%。R3 2200G提高主頻之後可以縮小一些差距。

▌Photoshop批量縮圖測試

把前面得到的30張JPEG文件用PS的批量縮圖功能縮小到1200長邊,計量需要的總時間。

i3 8100依然有一定的性能優勢,R3 2200G超頻之後差距幾乎可以抹平。

▌Nik Collection濾鏡測試

打開一張A7R3的照片,把Nik Collection濾鏡列表當中的濾鏡以默認設置從上到下載入一遍,計量需要的總時間。

這個濾鏡的性能需求基本就是主頻,Lake和Zen之間架構的區別倒沒那麼大了,R3 2200G小超3.9GHz之後即可實現性能反超。

▌Premiere後處理防抖濾鏡測試

載入一個500幀的1080p視頻,選擇後處理防抖濾鏡,所有設置默認,計量防抖運算所消耗的時間。

這個防抖濾鏡同樣吃主頻,Lake和Zen的架構差異同樣不顯著。

▌Premiere H.265視頻渲染測試

把上面那個視頻輸出成默認設置的H.265格式,記錄所需要的時間。

AVX性能這個事情嘛……大家都懂。

- 總結 -

跟之前測試中AMD處理器在修圖應用上的弱勢地位不同,由於Intel在低端CPU上的自我閹割(鎖頻),14nm++的工藝優勢完全沒有,AMD集成了核顯之後也彌補了另一個短板,實際性能跟i3 8100差得也不多,小超一下還可以逼平甚至反殺,對於不放心破解H110平台穩定性的用戶來說也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了。

隨著Intel H310/B360主流級晶元組的上市,八代i3/i5的價格還有可能進一步上漲。如果你實在預算有限的話,考慮一下AMD的新APU也是完全可以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十年的發展,MacBook Air的興衰榮辱
科技年輪|電腦也講風水?散熱系統的簡單介紹(二)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