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州會戰:台兒庄大捷,國人終於盼得一勝

徐州會戰:台兒庄大捷,國人終於盼得一勝

徐州會戰,發生在太原會戰之後,1938年初,日軍為了打通津浦鐵路,連接華北與華中戰場,擴大侵略,採取南北對進的方針,夾擊徐州。有些軍事和歷史常識的朋友們都知道,徐州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戰略要地,兵家必爭。然而在津浦鐵路北線,坐擁八萬重兵的「山東王」韓復榘居然不戰自退,棄守濟南,泰安等地。敢情這老哥是打算學一把張學良?總而言之他也算是解鎖了抗戰中的一大成就,那就是被處決的職務最高的將領。

然而殺了老韓,日本人也不會退,徐州會戰不可避免,戰爭初期日軍自徐州以南,進攻安徽鳳陽,蚌埠等地區。我第51軍,59軍奮力反擊,最終我軍退至淮河以北與日軍形成對峙。關於這位第59軍的軍長,是大家的老熟人,那就是張自忠將軍,這哥們盧溝橋事變時替長官宋哲元背了鍋,正憋著一肚子火想要和日本人干一仗,他也成為後來取得台兒庄大捷的重要力量。

戰事來到2月下旬,日軍開始分路出擊,正式由北向南進攻,日軍板垣師團之坂本支隊連克數城,直撲臨沂而來。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將軍,命令第三軍團龐炳勛部北上守衛臨沂。龐炳勛出身西北軍,年紀比李宗仁還大上好幾歲,這哥們在抗戰之中也有一個成就,那就是主動投日的級別最高的將領(汪精衛是政治人物)。當然現在離這老小子當漢奸還有好幾年,龐炳勛的四十軍戰鬥力很一般,他本人也有很重的軍閥思想,對於保存實力一向是駕輕就熟。但是李宗仁何許人也,桂系大佬,國軍二號人物(一號是蔣公),況且有韓復榘前車之鑒,龐炳勛還是想保住這顆腦袋的。

就這樣龐炳勛帶著部隊開始在臨沂阻擊日軍,李宗仁也知道龐炳勛阻擊的不易,立即派出第59軍張自忠部支援龐炳勛。說起來張自忠和龐炳勛都是西北軍出身,但是中原大戰時期龐炳勛出賣過張自忠差點把他害死。這倆人在臨沂再見說實話估計也不是很愉快,但是現在最大的敵人是日本人,私人恩怨還是暫時放下的好。

臨沂保衛戰憑藉著龐炳勛和張自忠所部的頑強作戰,雖然最終沒能保住臨沂城,但是斃傷日軍6000餘人,為台兒庄大捷打下了勝利的基礎,不可不說。

與臨沂之戰同時發生的還有滕縣之戰,如果說臨沂之戰的主角是西北軍,那麼滕縣之戰的主角就是川軍。現在很多人對於滕縣之戰的認識存在一些偏頗,那就是滕縣之戰不僅僅是川軍第122師的那場藤縣保衛戰,這只是整個滕縣之戰的一個部分。滕縣之戰是川軍孫震所部第22集團軍阻擊日軍磯谷師團之一部的戰鬥。

這一戰打的極為慘烈,守衛藤縣的川軍122師,自師長王銘章以下,3000多人盡沒,整個第22集團軍傷亡大概在1萬人左右。李宗仁對於這一戰評價很高,一方面李宗仁作為桂系軍閥與川系軍閥一向交好。另一方面不管怎麼說,川軍英勇抗戰的精神的確是令人敬佩的。

但是關於這一戰存在很多爭議,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首先是關於此戰中央軍湯恩伯部是否見死不救。

當時湯恩伯作為整個戰區的機動兵團手握整個戰區戰鬥力最強幾個王牌軍。藤縣之圍發生後,湯恩伯即派出其部下85軍前去支援,只是由於路程太遠,85軍與日軍交火之時,藤縣已然失陷。另外關於湯恩伯部該不該大軍支援藤縣,如果湯恩伯集中全部力量支援藤縣,或許可以守住藤縣,但是他這支機動兵團就會轉為防禦兵團,這就沒有後來的台兒庄大捷了。

另外就是這一戰,川軍斃傷日軍人數的爭議,當時孫震向李宗仁給出的報告:「是役斃傷敵軍官佐320餘員,擊斃士兵1500餘名,擊傷士兵5700餘名。」這顯然是在吹牛,甚至可以說是胡扯。因為整個進攻藤縣的日軍也沒有這麼多人,關於進攻藤縣的日軍到底有多少人,根據很多戰史專家的預測,大約是一個半聯隊,也就是4000到5000人。孫震這份戰報,日軍部分士兵還得重複傷亡好幾次才能完成。而根據後來國軍的預測與統計,此戰斃傷日軍大約2000餘人,這個數據的真實性我也不好說,根據日軍的戰史統計,藤縣之戰,日軍傷亡160多人,其中藤縣保衛戰(進攻王銘章部守城部隊)傷亡66人。大傢伙看明白了吧,所謂抗戰中的戰報,其實就是中日雙方比賽吹牛。至於日軍的真實傷亡,可以預見的是在160到2000餘之間,個人感覺這個數字應該在1000上下,因為孫震所部傷亡了1萬多人,在軍隊沒有大規模潰敗的情況下,即便是裝備最差的川軍(可能比八路軍還差)也不太可能超過10比1的傷亡。

1938年3月20日,日軍磯谷師團借攻克滕縣之威,在飛機的掩護下,集中4萬人進攻我台兒庄地區。而負責守衛台兒庄的是我第二集團軍孫連仲所部,孫連仲與韓復榘,張自忠,龐炳勛一樣,出身西北軍,與韓復榘並稱為「西北軍十三太保」之一,據說倆人還是拜把子兄弟,好哥們。然而就抗日而言,韓復榘與孫連仲走向的卻是既然相反的兩條路。孫連仲之第二集團軍僅有兩個軍的兵力,當然這4萬多日軍並不是全數撲向孫連仲所部而來,但是台兒庄正面的防禦戰打的還是非常的慘烈。孫連仲所部缺乏重武器,但西北軍將士發揮了善於近戰的特點與日軍廝殺搏鬥。關於西北軍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抗戰之中,國軍少將銜以上的軍官投敵的有99人,其中西北軍有46個,遙遙領先第二名的東北軍(11個)。然而西北軍中又出了許多抗日名將,如同張自忠,孫連仲那都是能進抗日十大名將的人物。總的來說西北軍在抗戰中的冰火兩重天源自於其掌門人馮玉祥。馮玉祥此人軍事水平不錯,他所建立起來的西北軍系統也非常的厲害,然而此人反覆無常一生倒戈無數,被人稱為「倒戈將軍」。這也就造成了西北軍各部在抗戰中的強烈反差。

孫連仲自3月20日日軍進攻開始,自4月6日國軍全線反攻,堅守台兒庄十餘日,堪稱居功至偉。另外一直被人詬病見死不救的湯恩伯,也終於帶著他的王牌軍團運動到了台兒庄地區。就此內有孫連仲堅守不退,外有湯恩伯重拳出擊,台兒庄外的日軍一下子被打蒙了。當一直作壁上觀的第十三軍,第五十二軍終於得到出場機會的時候,這兩個王牌軍也沒有給老湯丟臉。至於台兒莊裡的孫連仲被日本人圍攻了這麼些天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一聽說反擊擼起袖子就衝出去了。這一下子,內外夾攻,一個扇臉一個打屁股,日軍終於開始潰敗。

戰役結果:此役我軍共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這是一個比較經過比較嚴謹考證的結果,也是抗戰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勝利,雖然我參戰各部付出了較為沉重的代價,尤其是川軍122師王銘章部,在藤縣傷亡近85%。然而台兒庄的這場大勝足以告慰所有在徐州會戰之中陣亡的英靈。根據戰史專家孔蘊浩先生認同《新華日報》數據,認為台兒庄一戰中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戰果」,而整個魯南地區,「日軍死亡的人數超過16000人」。

然而台兒庄的勝利卻沒能挽救整個徐州會戰,雖然日軍在北線遭遇了失敗,然而增兵之後南北兩路進取徐州的態勢依然沒有被打破。在日軍軍事力量的優勢之下,蔣介石與李宗仁等人最終決定放棄徐州。應該說這個選擇還是正確的,因為如果當局被台兒庄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繼續集中兵力與日軍決戰,就會陷入日軍想要的戰略之中。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戰略縱深,憑藉著這個優勢我們可以與日軍打持久戰,消耗戰,在這樣的此消彼長之中讓日軍逐漸走向失敗。但是如果從一開始就集中所有兵力和國力與日軍一戰定江山,那就是日本人想要看到的結果了,畢竟日軍打不起持久戰,一個小小的島國,他有多少的資源能陪我們消耗?

最終,李宗仁在魯南地區安排了幾路人馬負責阻擊,其餘的各個部隊分別撤出徐州戰場。最終李宗仁安排留守徐州的劉汝明部也憑藉實現準備好的撤退路徑安然撤出,日軍進了徐州才發現這是一座空城。

整個徐州會戰,國軍參戰兵力大約是60萬,而日軍也達到了24萬,根據可靠的傷亡數據,國軍損失6.5萬到10萬人,日軍損失在2.6萬人以上。徐州會戰是一場相對成功的防禦戰,在抗戰初期日軍戰力頂峰之時,於台兒庄給日軍當頭一棒。另外這一戰各地方部隊逐漸開始展露頭角,如初期在池淮一代阻擊日軍的于學忠部(原東北軍一部),在鳳陽一代阻擊日軍的李品仙部(桂軍),在臨沂與日軍血戰的張自忠,龐炳勛部(西北軍),在藤縣以血肉之軀拖住日軍的孫震部(川軍),在台兒庄堅守待援的孫連仲部(西北軍)以及後來負責撤退掩護在禹王山阻擊日軍的盧漢部(滇軍)。

可以說太原會戰與徐州會戰是真正意義上中國不同黨派,不同軍事集團拋棄舊有的矛盾和利益衝突,共同走向抗日的標誌。無論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強弱,只要是真心抗日,付出犧牲的,就都值得今天的你我對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鬥與徐州會戰中的台兒庄戰役,證明了無論是小範圍還是大範圍的作戰之中日軍都不是不可戰勝的,這對於整個中國軍民的抗日熱情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秣陵看花 的精彩文章:

TAG:秣陵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