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別了,李嘉誠!為什麼他是傳奇,今天,就來告訴你答案!

別了,李嘉誠!為什麼他是傳奇,今天,就來告訴你答案!




90歲高齡的李嘉誠,


謝幕了!




3月16日,李嘉誠正式宣布,


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


由長子李澤鉅接棒。


蟬聯20年的香港首富、


全球華人商界領袖,


活著的傳奇李嘉誠終於退休了。




可看他的人生遭遇,

家境貧窮,年少輟學,


起跑線簡直比別人低了一截,


最終,卻是他贏得了別人,


幾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財富、名聲。




世上多少人想活成第二個李嘉誠,


可我們卻為什麼都成不了李嘉誠?


今天,就來告訴你答案!







眾所周知,李嘉誠的童年很心酸。




1928年他生於廣東潮州,


11歲那年,日軍對潮州狂轟濫炸,


父母帶他冒生命危險輾轉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裡。


不久後,香港英軍向日軍投降,


港幣貶值,物價飛漲,


再加上父親因勞累過度染上肺病,


他們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喝的是稀粥,吃的是市場撿的菜葉子。




1942年,父親撒手人寰,


悲痛的他葬完父親後,

為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


被迫離開心愛的學校走上社會謀生。


他將其稱為「一生中的最困難」:


「15歲的我,彷彿已經有20歲的心態。」








他先是在舅父公司當小學徒。


17歲時,當起了推銷員,

20歲時,升任塑料花廠總經理。




起點低於常人,還無文憑,


一般人也就老老實實認命了吧,


可他偏不,他要用知識改變命運!




學徒時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

卻從未放棄過學習。




一本舊辭海,幾張破報紙,


自己既做學生,也當老師。


後來有點積蓄了,


他會買舊書自學,為了省錢,


學完的舊書又拿到書店去賣,


再換回一些「新」的舊書。




工作幾年後,他還給自己,

制定了閱讀紀律:


第一,不看對發展事業無用的書,


即使內容再有趣味性。


第二,有用的書,即使沒有趣味,


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和學問來。




知識滋養品格,書中的世界,


讓他有了與眾不同的眼界,

更讓他從平庸的命運中走出!







他長期閱讀一份《當代塑料》雜誌,


這讓他找到了創業的靈感。


1950年,他拿出所有積蓄,


又找舅舅借錢,好不容易用5萬本金,


創立了一家不起眼的「長江塑料廠」。




沒想到一個富可敵國的商業王朝,


就此拉開了大幕!







1958年,他涉足地產業,


之後成立了長江地產。


伴隨公司業務在全球範圍的快速發展,


他迎來了巨大成功。




他是香港華人入主外資集團第一人,


他成為了亞洲,


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私營企業家,


並長期保持華人首富、


亞洲首富的地位多年無人動搖。


他還被評論為買下了英國的人,


到2015年,他旗下的公司,


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


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


同時,大規模投資當地鐵路、電訊等業務。




他在商業上的成就,


已經令人難以望其項背,


而真實的他,更是叫人驚嘆。







馮侖曾寫過一篇文章,


記錄了大陸眾多企業家,


集體去香港拜訪李嘉誠的事,他寫道:


從電梯出來後,意外的發現,


李嘉誠竟然站在電梯口迎候,


受寵若驚,引到會議室坐下後,


他又起身挨個給大家遞了名片,


頓時感慨,大哥之所以成為大哥,


就是有一種看不到的能力……


他讓每個人都舒服。




當阿里計劃在香港上市時,


馬雲放言阿里巴巴上市成功,


市值比香港四大地產商加起來還多,


被傳為李嘉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媒體追問李嘉誠對這話的感受,


他卻淡然回答:


我們需要多一點人才,這隻會更好。


對民族來說,最重要,


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


能夠投資社會,推動社會進步。


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


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


就如朋友打高爾夫球時又遠又准,


我們也會高叫一句:「好球」!







曾經一段他在飯局上的視頻流出,


一下子就火爆了網路,


他和家人在飯局上,


對傭人都是彬彬有禮,


對端湯的傭人連聲說謝謝,有人驚呼,


一頓飯,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李嘉誠用餐居然是這樣的





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李嘉誠?


因為他在地位呼風喚雨時仍能做到,


與人為善,謙卑和氣,


這是最高明的處世策略,


越謙卑,越偉大!







你一定想不到,富可敵國的他,


其實生活中十分「小氣」。


他自己戴的是廉價的,


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手錶,


穿的仍舊是十年前的西裝,


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




他對兩個兒子更是「小氣」。







他很少讓兒子們坐私家車,


常常帶兒子擠電車、趕巴士,


他對兒子們說:「在電車、巴士上,


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


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


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


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


而坐在私家車裡,


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他也很少給兒子零花錢,


還要求兒子們勤工儉學,


小小年紀,他的兩個兒子,


就已經可以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兒子們很小時,他就不斷教育他們,


 要真正做一個好人、


做一個正直的人,


然後才是做一個成功的人。




他說: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獲得多少財富,


也不在於做了多大的官,


最主要的是品德的修鍊。




在他的影響下,


兩個孩子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還富有同情心,為別人著想,


當兒子李澤鍇告訴他,把掙來的錢,


拿去資助有困難的孩子時,


他開心得不得了。







當兒子們一個長到15歲,一個13時,


他就把他們送到國外上學,


並要他們獨立生活,什麼都不管不問,


許多人都說這未免太殘酷,


可他還是狠下心。




沒想到,他的不管不顧,

成就了


兒子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品格。




兩兄弟在國外學會了做飯,
還到處打工掙錢,別人詫異:
「你們的父親是亞洲的大富豪,


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


他們只是聳聳肩回答:「那又怎樣!」


後來,兩個兒子都以優異成績,


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


想進入他的公司時,他卻拒絕了:


我希望你們先去打自己的江山,


讓實踐證明你們有資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於是兄弟倆離開香港,


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從零做起。


磕磕絆絆後,終於兩個兒子,


爆發出了驚人的膽識和商業頭腦,


如今,他們都是舉足輕重的商界大腕。






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李嘉誠?


因為他本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物質,


卻堅持培養孩子的精神,


他的父愛,絕情而清醒!







許多商人都做慈善,


但大多都是走走場面。


可在他看來,慈善,


並非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


而是一件真正付出時間去做的事情,


也是一個真正商人需要擔當的責任。 




他有過失學之痛,


不希望有更多孩子像他一樣,


小小年紀就輟學,


所以他十分重視教育。




他的父親因病去世,


自己也曾與肺結核奮戰多年,


不希望讓窮苦人看不起病,


所以他十分關注醫療。




他說:


「我對教育和醫療的支持,


將超越生命的極限。」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早在1980年,


他就成立了李嘉誠基金會,


用以推動教育改革、支持醫療發展。




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


私人捐資的公立大學汕頭大學;


興辦了中國第一家,


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


非營利性教育機構長江商學院;


與教育部共同啟動了,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在廣東成立了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創辦汕頭大學醫學院、


捐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在劍橋大學捐建李嘉誠中心,


以及眾多希望小學等等項目……




目前,李嘉誠基金會已對教育、醫療、


文化及公益事業的捐款超過200億港元,


橫跨全球19個國家及地區,


其中87%用於支持大中華地區項目。




2007年,美國《時代》雜誌,


評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


一項分別給了東西方兩個最富有的人,


一個是微軟總裁比爾·蓋茨,


另一個就是李嘉誠。









2012年,他又公開宣布,


李嘉誠基金會將獲得自己1/3的資產。


這1/3的資產規模,


可是高達100億美金啊。




做了這些,他卻還有個更大的目標,


那就是「培育奉獻文化」,


他要鼓舞和引領越來越多有力量的人,


在成就自我的同時造福社會,


讓中國越來越好。




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李嘉誠?


因為他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


心有小家,更心懷大家,


越慈悲,越偉大!







到了快90歲時,


他依然堅持工作,活力四射,


在科技產業最前沿潮頭挺立,


不肯退休。




他堅持閱讀書籍,


堅持與年輕人溝通交流,並肩前進,


虛心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


這也是他讓自己年輕的一個方法。




這位老人的作息表叫許多人汗顏,


他保持著早起的習慣,無論睡多晚


每天早上6點一定會準時起床,


隨後,聽新聞、打半小時高爾夫


在8點之前到達辦公室工作。




直到今天,奮鬥了一輩子,


已經90歲的他才揮手謝幕,


但他還沒有停下腳步,


他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商業外的,


更廣闊有趣的世界,


還會投入基金會的工作,


尤其是醫療和教育領域。




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李嘉誠?


因為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越勤奮,越偉大!







在他的辦公室懸掛了一幅對聯,


也是唯一一幅,


上面是左宗棠題的詩句: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而他傳奇的人生,


完美地詮釋了這幅對聯:


抱負遠大,所求不多,


勤勞踏實、謙卑無比,


教育子女、回饋社會,


大愛的境界叫人可敬可佩!




世間變幻莫測,


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可敢問這世間,


能有幾人能做到像他這樣?!


做事高瞻遠矚,


處世低調通透,


待人慈悲寬厚,


居上時想到下,


立高時尋找寬!


他將人品,作為自己最好的名片,


在最後的掌聲中謝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優才計劃 的精彩文章:

他是最有錢的「吝嗇鬼」,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他改變了全球人的生活方式,而剛剛痛心的事情發生了......
《三字經》你可能讀過,但王力宏演繹的這一版,聽了就停不下來

TAG:德國優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