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敖:一支筆、一張嘴,影響無數華人

李敖:一支筆、一張嘴,影響無數華人

編輯:姜濟晗

李敖在台灣的家中。(圖片來自南方周末)

2018年3月18日,作家李敖在台灣逝世,享年83歲。

李敖1935年生於哈爾濱,1937年遷到北京,1949年隨父母到台灣,曾先後在台灣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就讀,曾因發表抨擊當政者言論等入獄5年零8個月。除研究、寫作、教學外,李敖還積極從事公開演講、時事評論等,並曾當選台灣民意代表。他反對「台獨」,支持兩岸統一,其主要著作包括《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

在台灣輿論界,李敖頗為寂寥,但在大陸乃至海外,他卻是一代華人的知識偶像,以聰明、勇敢、追逐美色的知識分子形象鮮活存在。

清教徒式的知識分子

說李敖「著作等身」不是誇張。《李敖大全集》是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約3000萬字。

《李敖大全集》(部分)。(資料圖)

據廣州《南方周末》2014年的報道(當時他還未患病),他每天一早起來,就坐在兩百多平米的書房裡。沒有助理、不找鐘點工,地板自己趴下來擦,因為怕別人弄亂了他的書和資料。李敖本人自述,每周7天有6天在住陽明山上,整日只圍繞一件大事:寫書。

他曾事無巨細地做了一個時間表:「6點起,將燕麥、羊奶粉、豆漿粉合煮大碗下肚,午前補充蛋白質、杏仁粉一杯下肚。一路工作到下午3點,才吃極簡陋午餐。6點室內騎車半小時。入夜餓了只喝蘋果西紅柿汁。」

和年輕時那個血性桀驁、縱情縱慾的李敖不同,這份日常清單帶著幾分清教徒意味:深居簡出,素食素言,超強寫作,節制自律。他生性的狂妄,在工作上化成典型的工作狂。

1955年,就讀於台灣大學時的李敖。(資料圖)

在香港作家馬家輝看來,李敖是一個大剌剌的人,什麼都公開講,「但跟他熟了,就能親身感受到他那種體貼了。」

這種體貼表現在,馬家輝曾跟李敖談到自己在研究汪偽政府歷史。「之後每次再去,他都會準備很多材料送給我……在談起有關汪偽政府很瑣碎的事、很小的人物,他都記得,都能隨口講出來。」這讓馬家輝感動不已。

李敖(左)與馬家輝。(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晚年的李敖記憶力、精力已大不如前。80歲時,他能記得馬英九能拿下台灣47%的婦女票,卻記不住那些貪污治罪條例、台灣某官員貪污的具體數字。他開始隨身攜帶小抄——把自己要記住的東西條分縷析地寫在一張A4紙上,疊好放在上衣口袋裡。

他曾在微博上感慨:「理髮後我在巷口買了一盒蒸餃,走在路上累了,索性坐在路邊石凳吃起獨食來,天色已暗,沒人發現李大師如此平民化,像個拾荒老人。」

漢語「有很多意境是洋人所沒有的」

很多人記得他那句名言: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說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李敖說這話的時候,大約是20世紀50、60年代,現在流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其實他早已用過了。

他曾在2009年接受媒體時再次談及此事。他說,別人以為他吹牛,但他認為這就是好的表達方法。「用具體來表達抽象,才是好的表達方法……所以我們說,這是紅顏,這是白髮。這是好的中文;說這個是女孩子,這個是老頭子,這就是壞的中文。」

李敖生平嬉笑怒罵,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他精通文史,也學貫中西,閱讀他的語錄和文章,常常是古今中外,信手拈來:

「你知道倫敦塔守衛有一個專用名詞嗎?叫Beefeater(吃牛肉的人),那麼多人去倫敦塔守衛合影,都不知道。因為那時只有貴族能吃肉,守衛本來不是貴族,但是他們伺候貴族,所以他們是能吃肉的,窮人們就嘲笑這些守衛。這放在中國,有一個詞,叫肉食者鄙。」

「中國字埋沒掉了,可是它很有趣,王八兩個字就可以變成一個字「兲」,我們不但可以恢復很多好的辭彙,好多字都可以起死回生。我們並不完全是消滅老東西,我們還可以把它死中復活,把它開發出來。」

但李敖也反對把中文變得無趣,在談論當今的中文表達時,顯得嚴肅而擔憂:

「中文有它的粗糙的一面、兇悍的一面,可是又不失典雅,最主要的它要有趣。中文搞得無趣是絕對不可以的。」

「我們在搶救中文,電腦幫著我們復活,可是它也會把我們吃掉。就像英文把法文吃掉一樣。美國電影排山倒海過來,把你吃掉,軟實力過來,中文現在擋不住。」

「現在的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的語言文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中文有它的好的語言,有它好的表現法,有它好的意境,應該把中文的優點用現代的科技把它開發下去,我們有很多意境是洋人所沒有的。」

病痛中不改幽默:「我叫王八蛋」

晚年李敖。(資料圖)

李敖先前罹患腦瘤,病痛之時不改幽默風格,當護理師讓李敖說自己名字,李敖說「我叫王八蛋」。

2015年11月,李敖因病被救護車送至醫院診治。脫險後,他發布一條微博:「清早我從來未跟死亡如此擦身過,在救護車中醒了一下,從腳尖望著車外說了一句『今天闖紅燈過癮』,再醒時已抵急診室。跟漂亮護士小姐開了一句玩笑後,醒來已在照MRI,直到下午神志恢復。住院一周是少不了的,人有旦夕禍福,而那禍福正是嘲笑人有死亡的風雲。」

面對死亡,李敖露出促狹一笑。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2018年3月19日,李敖患腦瘤逝世 病痛中不改幽默:「我叫王八蛋」

澎湃新聞,2018年3月18日,馬家輝談李敖:他不羨慕年輕人,他只羨慕年輕的自己

新周刊,2018年3月18日,再見,老男人李敖

南方周末,2014年8月29日,李敖:我痛恨文法學家、語文學家 他們的中文都很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海歸和本土人才待遇是否真的有差別?
菲政府被促:退還中國列車向日本尋求新車!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