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唯有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

唯有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

把所有的夢

用熱情點燃

青春歲月熊熊烈火燃燒在風中

——《追夢》

唯有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

「只有荒蕪的沙漠,沒有荒蕪的人生。」這句話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告訴我這句話的人,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吳智鋼教員。

或許每一段軍旅的開始都伴隨著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影視劇。而他的軍旅生涯是在《紅十字方隊》中啟航的。

《紅十字方隊》主要講述軍醫大學中的一個班的同學從入學到畢業的所有精彩經歷,並引導觀眾一步步推開醫學之門,從而了解真實的軍醫大學生活,充分展示了現代大學生和軍人的風采。這部片子是他夢想的開始,以至於對他後來的生活都影響深遠。

那時他真切地嚮往著軍醫大學的生活,高考是他最好的橋樑。但1995年高考落榜讓他心灰意冷,父親於是提議:「智鋼,你去當兵吧!」他眼前一亮,對!當兵去!唯有夢想不可辜負。同年,他報名參軍,如願來到軍營成為了一名新戰士,開啟了他的追夢之旅。

從戰士到二站博士後,他的人生是一望無際的「綠洲」。命運從不虧待有夢又努力的人。入伍的3年時間裡,學習佔據了他大部分休息的時間,別人睡覺他學習,別人在談笑他還在學習。這一切的努力只因他曾給自己許下的誓言:「我不想讓夢想久等,怕時間久了會忘。」

雖然我從未有過如此令人稱讚的逐夢歷程,但我依然特別能理解教員的心情,人只有在不服輸的狀態下才會逼迫自己去攀登。夢想之路雖然艱辛,但是努力永遠不會白費,解放軍大連醫高專的錄取通知書在8月如期而至,他終於實現了他成為軍醫的夢想。

精益求精成為了他停不下的腳步。專科畢業的他深知學醫中「學」字的深意,在3年後又考了研究生、上了博,讀了二站博士後,成了骨腫瘤的專家的他如今仍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就是真正的學無止境吧!從戰士到二站博士後他的人生經歷過怎樣的艱苦呢?不得而知!但一切的一切正如書上所說的:「無論你現在處境多艱苦,許多年以後那只是下酒的小菜。」因此,我也在教員的指導下,不斷學習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在我有限的未來努力發揮無限的光和熱。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從平凡開始的。他回憶從醫20年余,走邊疆,下海島,上高原。去過喀什、佳木斯、西寧、廈門等很多地方進行醫療救助,看見很多基層環境艱苦、醫療條件極差、基礎設施匱乏,有的官兵為了不耽誤部隊工作簡單治了治又回到崗位上。

回來後,在和教員一次聊天中他對我說道:「官兵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著青春,應該得到更好的醫療條件,現在只要有時間有機會,我都會選擇到基層去給戰士們看看病,講授一些基本的訓練傷防護和救護原則,希望能夠幫到更多的戰友。」

全心全意為官兵服務成為了他永遠不變的宗旨。我記得他曾對我說過:「戰士們18、19歲遠離家鄉的親朋好友入伍到部隊,全新的環境和高強度的訓練以及緊張的生活讓很多人都會不適應,有的偏遠山區和海島的官兵遇到的訓練傷、皮膚病、牙疼等等都只能是簡單吃點葯。」

他說,有一次去某邊防哨所時就明顯感覺到官兵忍病負重前行,值勤巡邏不願耽誤工作。有個小戰士腳崴了,休息了一段時間又繼續堅持工作,了解情況後的他立即進行了診斷,並將帶來的膏藥發給小戰士敷上,同時安慰他。這樣的事情他見過許多,但每次他都是盡全力去服務所需要幫忙的每名官兵,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醫者父母心成為了他永遠不變的原則。對待病人,不管是誰他都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說、兢兢業業施診。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我問他:「您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 他的回答很簡單:「我聽過杏林春暖的醫德、知道懸壺救世的典故。我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我和家人都生過病,我太理解患者和家屬的感覺了。」

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應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他用他鷹一般的眼睛發現病魔,用獅子的心、女人的手治癒病痛。戰士守護在邊防線上,而他守護在戰士身邊。

作為他的學生,我也要像他一樣,即擁有仁愛之心,又不忘初心。即使生如小草,也要不斷向上生長,要相信總有一天能長成參天大樹,實現夢想。

成為軍醫是他的夢想,實現夢想後的他以自己真心、愛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用將心比心,體諒患者,盡最大力地服務患者贏得了患者的信賴,為患者減去了病痛的折磨。為他點贊!

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第78集團軍某旅開展系列活動學習雷鋒精神,爭當新時代雷鋒傳人!
天安門廣場禮賓哨官兵 用崇高禮節迎送代表委員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