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今年春節期間,一個名為《牽媽媽的手》的微視頻刷屏了!視頻中關於親情、關於愛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觸動了每一個孩子、每一個父母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家風,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也談到了家風。
是啊!家風如此重要,這其中蘊含著最純粹又最濃重的情感,擁有著時間和距離無法改變的魔力,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精神內涵!
今天「兩會伴讀」和您一起來聊一聊「家風」。
主播 | 張馨方
編輯 | 王程玥(實習) 杜京虹
欄目主持 | 杜潤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好的家風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歲月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沉靜溫潤,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一個人在家庭中尊老愛幼,謙虛謹慎,嚴格自律,那麼他在單位里、社會上也必然能夠表現良好。
良好的家風如此重要,自然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焦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兼開放教育學院院長戴立益就這樣表示。
戴立益建議:要重視探索在有條件的大學設立家庭教育相關專業,開展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培養一批專業化的家庭教育指導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專業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要探索建立家、校、社聯動的立體化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議通過地方立法、投入專項資金等多種方式,為家庭教育的發展提供多重保障。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委員建議:加強家風建設,強化環境育人。
什麼樣的家風,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有的人聽到「家風」二字,總覺得似乎離現代生活有些遙遠,但其實家風就在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家風傳遞的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準則,可以說與每個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都息息相關;家風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來。
以錢穆、錢鍾書等為代表的錢氏家風,可謂婦孺皆知,錢家輩出的人才中,再苦再難也要讀書的例子,比比皆是,錢穆7歲那年被送到私塾讀書。12歲時父親撒手塵世。母親寧願忍受孤苦,也不讓孩子輟學,於是錢穆得以繼續就讀。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的父親也去世較早,當時很多鄉鄰勸錢偉長母親,叫錢偉長早點去做手工,賺錢補貼家用,但錢偉長的母親卻說我們再苦再累,也要讓他讀書,有錢氏研究者曾說:「錢家人學習的目的性非常純潔,他們對讀書的熱愛,完全是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愛。」
什麼是好的家風呢?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希望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有得體的舉止,我們也希望培養不僅成績好而且有教養的孩子。但是「教養」從哪裡來?「家風」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養成的,它需要長期的「潤物細無聲」,那麼,什麼是好的家風呢,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家風呢?
其實呀,言傳身教就是家風。有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名校,拼盡全力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但是卻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樹立良好的家風,不需要父母多有錢、或者有多高的學識,但卻與家長的言行修養密不可分。比如,家長希望孩子讀書,就要自己先讀書,而不是低頭玩手機,同樣,我們希望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自身就要改掉拖拉的習慣。在家庭里,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一張存摺、一輛車子或者一張房產證,是立足社會的教養,是良好的家庭環境。
其實呀,家庭成員間的共識就是家風。比如父母家人都熱愛閱讀、都勤於勞作、都踏實做人、都善於思考,否則父母各執己見,孩子自然就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的家風,不是強迫執行,不是刻意要求,更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無聲熏陶、一種耳濡目染的教育,一種自然而然的規範。
其實呀,愛就是家風。父母相愛,家長和孩子互相愛,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氣場。
相信手機前的您也會發現,身邊那些有著優良家風的人,往往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我們身邊都會有懂事明理的孩子,也會有「熊孩子」,其實不難發現,家長的教育和家風對他們的影響,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好的「家風」都將傳承百世、澤被後人。
好了,今天的伴讀時間就要結束了,聚焦民生,關注教育,兩會看點,伴您耳畔,歡迎您繼續收聽2018「兩會伴讀」後續節目。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