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紅網時刻永州3月19日訊(通訊員 梁利 梁愛鑫)3月18日上午,藍山縣鄉村文化旅遊周·百姓民俗匯暨中國第三屆「萬步有約」職業人群分步激勵大賽,在素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的毛俊村啟幕。除有激昂的健步活動等,毛俊百年傳統技藝更是活動的一大亮點。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編棚墊。

傳統技藝編棚墊。技術要點是將竹子破開成細條,編織人通過巧手妙藝編成方形床墊狀。74歲的周來古介紹說,編棚墊在毛俊村有200多年的歷史,幾乎每一姓、每一家、每一個成年男人都會。棚墊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用途很廣,曬穀子、打廠棚、倒混凝土等都用得著。一根大竹子可以編兩到三床一尺二以上的棚墊,在經濟落後的年代,編棚墊出賣是毛俊人主要的經濟來源。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編籮筐。

外來技藝編籮筐。籮筐與棚墊是姐妹關係,技藝要求及材料數量與編棚墊差不多,主要區別在於編出來的成品形狀不同。周來古介紹說,毛俊人一般不編籮筐,隨著毛俊村的開放與包容,周邊軍田等村民逐漸將這項技藝帶入毛俊村。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織草鞋。

傳統技藝織草鞋。其主要原材料是稻草,技術要領在於先用稻草定好三根龍骨,然後根據腳的大小確定鞋的尺寸。手腳快的可以編5雙,毛俊人上嶺做事一般喜歡穿這種就地取材的草鞋。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項技藝逐步從視野中淡出。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補鍋。

傳統技藝補鍋。技術要領在於用金剛泥做成一個碗狀大小的融鍋,放在炭火上燒至上千度將鐵塊融化成鐵水,倒進有砂眼的爛鍋上。周來古介紹說,毛俊村是一個以外來人口為主的百家姓村,補鍋最開始是一個來自衡陽的歐姓人家。在毛俊村歷史上,補鍋曾經是村民們主要的經濟手段。由於該工程比較臟、高溫鐵渣容易燒爛衣服,加之現代的工藝水平在提高,補鍋也漸漸成為一種歷史技藝。

藍山:湘南百家姓第一村展示百年傳統技藝

抖糍粑。

傳統技藝抖糍粑。抖糍粑是自毛俊村建村以來就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周來古說,毛俊村民每到過年時就會用糯米蒸成糯飯,趁熱倒入抖池內,兩名壯漢拿著抖槌用力抖。抖、捻、轉等等環節較多。待將糯飯抖成糍粑狀,趁熱最好吃。吃不完就攤成餅狀,待來年用油一炸,香酥可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