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報時間未到 戰敗後虐待戰俘的日本士兵報應來了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也是被日軍俘獲的盟軍戰俘及強制勞工重獲自由的日子。在日本投降以後,包括曾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朝鮮乃至沖繩等西南諸島的民眾都希望能夠回到故土。
日本宣布戰敗時,在日本的外國人大約有1866395人,截止到1949年時,共有1260358人離開日本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1945年8月29日,在日本東京大森戰俘營前的海面上出現了美國軍艦,被關押在這裡的美國、英國及荷蘭籍戰俘,打出了各自的國旗對著美國軍艦揮舞,發出了狂歡的聲音。
從日本投降之日開始,曾經在戰俘營里作威作福的日本看守與盟軍戰俘的位置就算完全調換了。那些曾對戰俘們凶神惡煞,揮手就打的日本看守只能乖乖在站著不動任由戰俘踢自己的屁股發泄怨氣。
建在海岸邊的大森盟軍戰俘營,有5棟牢房,這裡關押著約500名盟軍戰俘。在戰爭後期這裡主要關押的是對日本實施轟炸遭擊落後被俘的飛行員。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後,盟軍曾向這裡的戰俘空投過衣物和糧食。
在日本本土共有38處收容所,裡面關押著盟軍戰俘和普通百姓11574人。圖為橫濱收容所里的戰俘看到美軍戰機後站在空地歡呼。
前NHK海外廣播的負責人路易斯.布希在從大森戰俘營里釋放出來送往醫院後表示:「當看到燙著波浪髮型,化了裝的女護士,眼珠子都快跑出來了。」
名古屋第10俘虜收容所位於富山縣,因衣服不足不得不穿上稻草編織的衣服來禦寒。
1945年10月26日,獲得自由走出第10俘虜收容所的盟軍戰俘。在300名戰俘之中有156人是日軍攻陷新加坡後俘獲的英國官兵,他們在這個收容所里被關押了足足3年半的時間。
日本驅使美軍戰俘從事礦山開採,在這裡面還有強制勞工。圖為日立礦山獲得解放後,美軍向一位少年勞工贈送美軍制服禦寒。
日本在北海道也設有5處收容所,俘虜和勞工在嚴酷的環境下從事煤礦挖掘生產。因為勞動強度過大,許多人不堪重負勞累致死。圖為1945年10月5日,美軍醫療隊針對中國籍強制勞工進行健康檢查。
那些曾對戰俘和勞工進行過虐待的看守被視為戰犯進行了起訴。圖為1945年10月27英軍戰俘指著被定為丙級戰犯的看守表示:就是這個人曾對他進行虐待毆打。
日本為了增加煤炭產量,使用戰俘和強制勞工進行開採工作。僅在1944年春,三池煤礦就使用了1300名戰俘和勞工日夜不停的進行工作。
戰俘營獲得解放後,走出戰俘營的盟軍士兵與原本戰俘營的看守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盟軍士兵臉上寫著解放的喜悅,目光輕柔,而曾經的看守一臉對未來命運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