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提示:點擊上方"中國書法網"↑免費訂閱本刊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字力帆,1942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師於沈覲壽、陳子奮兩位先生。致力研討秦漢篆隸,能融刻印之中,追求雄勁奇肆的風格。出版有《篆刻字彙》、《補硯齋書法篆刻》。

《漢祀三公山碑》林 健

《漢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稱《大三公山碑》。立於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到了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44年)於河北省元氏縣郊外野坡發現,並移置該縣城內文清書院。後經黃小鬆手拓始顯於世。碑石高六尺九寸五分,寬二尺五寸。碑文計一百九十七字,縱列十行,每行十七至二十字不等。此碑右下角毀損於1958年,六十年代中期又埋入地下,1989年重新出土,今置於元氏縣封龍山南麓漢碑堂內。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古鑒閣出版縮印此碑拓本並附有集聯。198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秦漢石刻篆書》、1986年上海書法出版社出版的《自學叢帖——篆書》上冊也均有收入。此外,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兩漢金石文選評註》亦有對其評註。

《祀三公山碑》的書法,上承《秦代詔版》遺意,下啟《吳天發讖碑》篆法,其減篆之縈折,為隸之逕直,與同期的碑版、印章、磚瓦、銅器等上的篆書銘文共有篆之隸化,隸之篆化、篆隸交融的特性。其結體上緊下松,大疏大密,虛實相得,開合有自。其字形或長或扁,或大或小,筆畫渾圓勁健,以圓馭方,偶用捺筆,放達逸致、一任自然、天機莫測、整體氣勢宏大,質樸端嚴,字行之間上下左右顧盼有情,別開生面。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 臨《祀三公山碑》(愛文字書藝館藏)

此碑字跡殘缺、筆畫漫漶,因此臨寫時但可師其結體形態和筆畫走勢,寫其行而複寫其意,寫其意而複寫其形,求之形神兼得。意臨此碑的關鍵在於融會貫通漢代篆書及其之間的共性,從中博採約取,下筆自知通變而熔之一爐。

臨寫篆書先要識篆,讀《說文》、曉《六書》,而後始知下筆。臨寫《祀三公山碑》我第一步是以「脫影雙鉤法」鉤摹一遍,對其結體變化和筆畫形跡有了精微觀察,加深領會其書法神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於臨寫中的體會,選定了適合自己所用的筆、墨、紙。用紙選質地光潔、墨韻又好的單宣。用筆選長鋒宿羊毛,其毛質柔潤,使轉不生圭角,且毫長墨足,可得揮灑之趣。用墨不要太濃,濃則滯筆,亦不可太淡,淡則無神。運筆應視所書大小,分枕腕、懸腕、懸肘三種。執筆高低以能發揮腕力和肘臂之力為準。行筆時而中鋒,時而鋪毫,時而左馳右騁,時而鋒毫齊用,使轉從心,縱橫交錯,靈氣往來,不失高致,使古之法式與自己心性相契。總之,必須把握筆、墨、紙三者性能,才能淋漓盡致地表達潤含春雨、干洌秋風的筆情墨趣,所謂腕底自有鬼神也。

作品的格調反映作者思想感情和文學藝術修養,故求其精者於技法之外必本於讀書,讀其所必讀之書,得哲理邏輯之通達,人品道德之端方,然後才大膽大,識宏量宏而入精善美境界。

《祀三公山碑》是我國漢代書法史上的里程碑,其拓本流傳二百餘年來,自鄧石如以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潘天壽諸家皆致力研究探討,用之書法篆刻、或蒼勁古拙,或方正透逸,或奇肆縱橫,或真率爛漫,各有成就。乃至今日凡臨習漢篆漢印者無不奉為必學的範本。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六條屏之一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六條屏之二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六條屏之三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六條屏之四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六條屏之五

名家臨范|林健臨《祀三公山碑》

林健先生臨《祀三公山碑》六條屏之六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都服氣的元代畫竹名家——李衎
實用,《西狹頌》集聯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