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清朝罪犯為何要流放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清朝罪犯為何要流放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為清代吉林三邊之首(寧古塔、三姓、琿春)。後來其轄域縮小,有舊城遺址。









關於寧古塔地名由來說法不一,據《寧古塔紀略》記載:「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說的是,大清皇族的遠祖六個兄弟曾在此居住,而滿語「六」為「寧古」, 「個」為塔,因此稱為「寧古塔」。




寧古塔將軍駐地雖然移到了吉林,但寧古塔位置依然非常重要,是大清控制黑龍江流域的重要戰略基地,不僅保衛和管轄著整個黑龍江流域,還負責向流域內居民收貢賦,清朝在當地有大量駐軍,也就是披甲人。









由於當地地廣人稀,為加強寧古塔的開發建設,清政府往往將那些犯事的罪犯及其家屬流放到寧古塔,發放給披甲人為奴,到當地服苦役。一旦被發配到寧古塔,基本就等於被判了死刑,流放者往往用不了多久就掛了。




歷史小說《雍正王朝》中皇帝經常說的一句話:「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










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披甲人又分馬甲(騎兵)和步甲(步兵)。



披甲人就是一種幫助清王朝鎮守邊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邊疆,清王朝會經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配給這些人,穩定軍心。再後來,降人減少了,披甲人的意思引申為軍人。










寧古塔對清代「流人」最大的考驗是寒冷,其中流放至寧古塔的文人中最出名的要算吳兆騫,他曾有過這樣的描述,「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在清朝初期,流放的地點主要是包括今天的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省在內的東北地區。東北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更重要的是,那裡一直在清政權掌控中。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流放到一個放心的地方去,這也許是中國歷代當權者共同遵循的一個規則。





另外其他的地域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南方沒有完全控制,那更何談西北了,所以主要的流放地就是到東北。而且鑒於當時的中俄關係,為防範沙俄的侵擾,讓犯人們戍守邊疆也是出於國防需要。












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有兩層含義:一是懲惡,讓犯了罪的人背井離鄉受盡磨難,到關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風沙洗滌;二是為清皇族的老家「增磚添瓦」。




清朝時,全國偏遠落後的地區有的是,可清王朝為什麼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選寧古塔呢?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寧古塔是滿族的發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




罪犯來到這裡不僅要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改變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還要忍飢挨餓,為當地官員、滿人當牛做馬,淪為家奴,以顯示祖上的榮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她的裙子垂下了,屍體需要尊嚴嗎?
晚清國歌,讀起來竟是這麼肉麻~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