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提示:點擊上方"中國書法網"↑免費訂閱本刊

中國美院書法系副教授、書法家戴家妙的看法是:

「以文譬之,不近時風,方可稱得上『舊氣』。」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智永墨跡(局部)

智永禪師傳虞世南,虞傳陸柬之者,家學是也。顏魯公罷秩醴泉,特訪東洛,問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師授是也。古人學書如學藝,面授奧秘,心摹手追,然後能登堂入室。口耳相傳,望影追風,終隔一層。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智永千字文(局部)

米南宮、董玄宰皆謂學書須從真跡中求用筆之法。今碑帖流行,層出不窮,然能從碑版中得真秘者實尟。蓋以毛筆求石刻之痕,情理不通,往往造作生硬。所幸今日能於博物館得睹稀世之真,審其筆勢,以資領悟。若師心自創,魯莽滅裂,豈能到古聖哲之墨妙境界?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臨《中秋帖》

書之源流,肇自卜文,而盛於晉唐。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羲、獻之妙,唐傳歐、虞、褚、薛、李、徐、顏、柳八家之楷式,通今會古,垂為永訓。然史牒彰名,縹緗著姓者,代不乏人,難以罄言。古人書跡存世浩如煙海,若不能辨其源流,析其短長,則學出多歧,無由深入,安有一得之能?要在慎擇明辨焉。余自度精力之不逮,乃擇其合乎性情者習臨之。初習《集王聖教序》,轉臨南宮《苕溪詩卷》。久之,知米出於褚,復摹《陰符經》《雁塔聖教序》。不能渾厚,又學顏之《麻姑》《多寶塔》,而不能跌宕。乃求篆隸之益,始則鄧完白《白氏草堂記》、吳缶翁《臨石鼓文》,繼之漢隸,若《乙瑛》《禮器》《張遷》《曹全》之等,皆時時臨模,折中古趣,求之綿密,處其厚而不居其薄,處其實而不居其華。魏晉平淡,心嚮往之,不知其能幾之乎?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臨李建中《土母帖》

余臨古人之書,先求其筆力。筆力在,而形勢自生。古來書家傳千載者,皆能筆力扛鼎,所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是也。次求筆性自然,務存骨氣。蓋前賢用筆純粹,無為一偏之蔽。後之學者,矜矜於「熔鑄百家」之說,語雖豪邁,然多則惑,少則得矣。

趙撝叔致魏稼孫書札雲,日書篆書五百字。撝叔天資一等,尚勤勉如此,足令後輩肅然起敬。藝事之工,信乎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臨《隨姜太沖志》

孫過庭《書譜》「五乖五合」之論,極言寫字得意之秘。然《祭侄藁》書於憤激之時,《黃州寒食詩帖》書於屋舟之內,超乎尋常之外也。蓋無間心手,忘懷楷則,筆墨俱化,所謂「別峰相見」者也。

孫過庭《書譜》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今人學書率多從險絕始,不知平正,懸於空中,故無由體悟權變之道。凡書通即變,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歸於平正矣。「平正」二字,書之至訣也。

「二王」之後,米南宮、趙松雪、董玄宰、王覺斯四家,書出性成,余最折服。南宮火傳唐太宗之玄秘,振迅天真;松雪獨得李北海之法乳,功深精熟;董玄宰性懶筆淡,能虛中取氣,幽情深致,自然流淌;王覺斯博採眾長,能實中取勢,解衣盤礴,元氣淋漓。四家者,皆「二王」之的胤也。然各有脈絡,各用其長,濟成厥美,彪炳千秋。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臨楊凝式《韭花帖》

夢英自敘作篆,「落筆無滯,縱橫得宜。大者縮其勢而漏其白,小者均其勢而伸其畫」,此其經驗之談。觀其所作《千字文》,展蹙自然,一任體勢。北宋篆學之盛,書藝之高,恐後人難以夢到。以余拙見,功出陽冰之董理《說文》。雖有大小徐釐定,而字頭篆書仍得而傳焉。丁酉長夏,余仿夢英亦作《千字文》,字跡略粗,求其渾厚。書畢,眾友笑曰:「此中鐵線篆乎?」

陸友仁《研北雜誌》稱「米元章始變其法……而筆法悉絕」,朱晦翁亦謂「字被蘇、黃寫壞」,沈寐叟題跋雲「李斯亡篆以簡直,中郎亡隸以波發」,此等語如棒喝。憶餘二十餘歲時,見米元章書最為沉著痛快,且易下筆,每一經眼,便欲臨模。一旦學到動作,如影從形,隨書即現。嗟乎!學力不及,難去其弊。書道之中庸,信乎過猶不及也。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書《歸去來兮辭》

余求學三十年,初知書道只在巧妙二字,刻意瀟洒;後悟質樸大方,乃無等等咒。漢隸規整,晉書蕭散,唐楷謹嚴,皆質樸大方也。然巧妙可以力為,而質樸不可勉強也。

古來聖哲,依仁遊藝,性情所適,揮灑筆墨,無意於嘉乃嘉。東坡道德文章,睥睨一世,照耀千古,而復留心翰墨,往往天機洋溢,無意求之,故恣肆超邁,神采之至,幾於玄微,跌宕無方矣。

文字乃經國之大業,不虛妄作也。故古人作書,皆有深意。文人落筆運思,翰不虛動,下必有由,所謂「工用多變,各有攸宜」也。況書之為妙,適韻度於心間,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始得「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戴家妙:何為書法「舊氣」?

戴家妙《大道至簡》

社會紛雜,習氣難免。率爾應酬作字,此最是病。苟且害道,不苟且費神。古之書家作字從容而有雅氣,今人作字矜能炫奇,故作刁疏姿態,大不可取,大不可取也。

荀卿曰:「君子絜其辯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類焉者,應矣。」余不善辯,亦訥於言。一日,過知來山館,眾人皆贊余「敏於行」,余百口莫辯,惟赧顏赤頸耳。

畫師造化,書依性情。然皆須師古人,上下數千年,入乎法理之中,超乎跡象之外,「達其性情,形其哀樂」也。戊辰夏,余自永嘉鄉里負笈湖上。一日讀報,稱某某畫家「解衣盤礴,旁若無人」,心為之蕩漾。再讀,稱某某書家「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心為之折服。久之,乃知學藝者要當抱道自重,不可虛為聲勢。此等境界默存腦海,久蓄心府,難以撼動。技近乎道,可不勉哉!

一日,小女思群問:「學生常擬你語氣云云,何為『書法舊氣』?」答曰:「以文譬之,不近時風,方可稱得上『舊氣』。」再問:「何為『時風』?」答曰:「網紅之語乎?」

業務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二玄社高清 《王鐸集》
王羲之《興福寺斷碑》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