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古琴琅琊榜悉數亮相陶都宜興 唐宋元明清五朝老琴齊聚聽七弦

當代古琴琅琊榜悉數亮相陶都宜興 唐宋元明清五朝老琴齊聚聽七弦

戊戌孟春,古陶都陽羨迎來了她的古琴春天。在宜興市博物館,一場橫跨千年的古琴文化大賞拉開了序幕。

此次名為「七弦聽古今——宜興首屆古琴文化大賞」,不僅有當代斫琴界各位名家作品,還集齊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老琴,當今琴壇十友,傳世琴書典籍,展品規格之高,品類之豐富,舉世罕見。此次展覽由宜興市陽羨古琴社承辦,將為期一個月(3月16日至4月20日)。期間將舉辦各個流派傳承人古琴講座,古琴公益培訓和各種傳統文化雅集。

陽羨古琴社社長邵芸菲主持琴展開幕式,來自全國各地的琴友和斫琴師們聞訊前來參加。

宜興市文廣新局局長許夕華致歡迎詞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會長徐君躍老師對展覽表示熱烈祝賀

「梅庵派」古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善教老師演奏《平沙落雁》,所用之琴為「金風落葉」。

註:金風落葉,王鵬親斫,唐健垣根據唐琴古法加以完善,琴銘為劉少椿墨跡。

廣陵琴派第十代傳人,廣陵琴派集大成者劉少椿外孫陶藝為本次展覽提供珍貴展品:劉少椿琴譜墨跡手抄本《廣陵散》,劉少椿生前所用琴簫,琴硯,琴形鎮紙和沈鵬,吳悅石,言恭達,管峻,顧風;饒宗頤,董欣賓,李長白,張正吟,梅曰強,施正東,周京新,朱新建,李亞如等眾位名家題款和題畫的手卷。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穿越到唐朝,聽一場演奏了兩千年的古琴音樂會。

八聲甘州傳清角,一曲涼詞弄蒼茫.

盛世唐風:曠代之寶

此琴名為「清角」

唐代著名古琴,神農式。琴長一百二十六厘米,琴額寬二十一厘米,琴肩寬二十二厘米,琴尾寬十五點五厘米。桐梓良材,鹿角灰胎,黃楊軫足,通體黑漆加以朱漆修飾。琴面及琴側大蛇腹斷紋顯著,琴背為不規則蛇腹斷紋。琴背有銘文,琴名「清角」,大有淵源。

角為五音之一。古人以為角音清,故曰清角,正如晉成公所作《嘯賦》中所言:「協黃宮於清角,雜商羽於流徵。」後引為雅曲名。漢代傅毅的《舞賦》有載:「揚《激徵》,騁《清角》。」李善作注,指出《清角》為雅曲名。成語「對牛彈琴」,典故始出於《牟子》,其中所彈琴曲即為《清角》:「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唐代詩人元稹有詩《法曲》云:「吾聞黃帝鼓清角,弭伏熊羆舞玄鶴。舜持干羽苗革心,堯用咸池鳳巢閣。」在傳說中,黃帝曾作《清角》之曲。《韓非子·十過》載:「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相傳,黃帝所作之曲名為「清角」,所操之琴亦名為「清角」,後世雖未見其蹤,然而名揚天下。

唐琴名「清角」,有追比聖賢之意。清代唐才常的《論文連珠》曾言:「蓋聞清角奏而風雨至,琴之感以末。」

清角琴為國畫家、名琴藏家胡若思先生舊藏。胡若思早年拜張大千為師學畫,曾任上海國畫院畫師、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張大千在作畫之餘,以鑒賞古琴、收藏名琴為人生一大樂事,胡若思自幼受其熏陶,在繪事之餘,收藏名琴達百床之多。

2010年12月4日,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勰一齋長物——胡若思藏古琴專場」拍賣中,拍賣公司認定該琴為「唐·清風琴」。藏家拍得後,經研究銘文,發現原認定的「清風」琴名有誤,經諮詢專家,細加考證後,最終確定琴名為「清角」。

清角琴的背面刻有「雷威斫琴」,龍池兩側亦有刻文:「雷氏斫之,肇自開元,馮氏寶之。不知幾傳,我非知音,而理可言;心主於內,手應乎弦,故聲和可以仰馬氏意殺,形之捕蟬,豈特此哉!大則歌南風,小兮治單父,舉不出於焉。嘉泰元年辛酉平園老叟周必大識。」

唐時,雷氏所斫之琴被尊稱為「雷琴」「雷公琴」「雷氏琴」,享有盛譽。雷氏斫琴高手中,以雷威的成就為最大。據宋代蘇軾《雜書琴事》所載,雷公琴的特點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文。其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薤葉然。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其精妙如此」。

清角琴的鳳沼上部池下另刻有「曠代之寶」四字方印。歷史動蕩無常,屢經朝代更替,千百年後名琴仍存於世者非常稀有。現傳世唐琴僅十餘張,往往被視為至寶。清角作為傳世之琴,不唯音聲品質超凡,其形制、題款、髹漆、斷紋等,皆凝聚著豐富而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值得收藏品鑒,細加研究。

飛鳴復何遠,相顧幸媞媞

宋代:清逸而雅,溫潤如玉

「飛鳴吟」劉少椿舊藏,宋代古琴。

飛鳴吟,仲尼式,面桐底梓,通體髹黑漆,琴面大細蛇腹斷,琴底小蛇腹斷,原裝蚌微,長方池沼,紫檀池沼,紫檀池沼,玉琴軫(原裝在楊時百的(松風)琴上),白玉雁足。

長歌吟松風,橫笛弄秋月

明代:形一意觀,文心雕龍

明代古琴:松風秋月,仇淼之先生舊藏。

松風秋月,仲尼式,坡仙琴館舊物。蘇州「過雲樓」主顧文彬(1811-1889)。其三子顧承(1833-1882)字樂泉,善畫山水。承父志,於收藏不遺餘力。曾協助其父籌劃營建怡園。又善撫琴,淘得宋代蘇軾所制古琴,極為珍愛,於怡園內建「坡仙琴館」。應顧承所請,俞樾欣然命筆。開宗明義:「顧君樂泉得東坡居士琴而寶藏之,因名所居曰坡仙琴館,求記於余。」完品,上有有坡仙琴館收藏之印。

翠巘幽深處,飛泉觸石鳴。

跳珠不勝亂,漱玉有餘清。

水落千尋險,風傳萬壑聲。

玲瓏鏗璧韻,激濺破瓊英。

清代:格物致知,物華天光

「飛泉」楊大鈞先生舊藏,清代古琴。

世紀四、五十年代,北京藝術收藏界都知道有個著名樂器收藏家兼琵琶演奏家:楊大鈞。1940年代高羅佩曾參加重慶琴家楊少五家中古琴雅集。楊大鈞先生是上世紀文化界赫赫有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他自30年代開始從事民族音樂的教育和改革工作,與楊少五、徐元白、程午嘉、章士釗、于右任、馮玉祥、高羅佩等各領域的名人雅士一同見證了重慶天風琴社的成立。50年代參與溥雪齋、張伯駒、查阜西、管平湖諸公的北京古琴會,70年代受國家文物局的委託,對故宮博物院及幾個省級博物館的樂器典藏做了一次全面鑒定。楊大鈞獨具慧眼,他的個人收藏也具有與眾不同的可貴之處。

古韻留聲,陽羨琴鳴。琴傳陶都,品茶聽香。

此次「七弦聽古今——宜興首屆古琴文化大賞」當代篇章,集結當今琴壇十友與斫林七賢:

參展的琴堂:

鈞天坊

漢風堂

正聞琴坊

雷音琴坊

拙琴堂

逸風堂

木子琴堂

板橋琴坊

永樂琴坊

聖弦集

璇璣堂

琴在江南

琴傳古今,琴無古今

琴傳古今,琴無古今

「神農氏繼庖犧而王天下,上觀法乎天,下取法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削梧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桓譚《新論》)

「遠取諸物」,是指琴的製作符合自然之數,並多用自然界的事物為其部件命名,如岳山、龍池、鳳沼、雁足、天柱、地柱等。古人云:「琴制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歲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氣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水者平也,沼者伏也,上平則下伏。前廣而後狹,象尊卑有差也。上圓象天,下方法地。龍池長八寸,以通八風;鳳沼長四寸,以合四氣。其弦有五,以按五音,象五行也。」(《五知齋琴譜》)其中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鳥有獸。在一張琴上,我們就能夠看到整個的宇宙自然,感受到胸襟的博大和意境的闊大。

「七弦聽古今——宜興首屆古琴文化大賞」

好琴與君共賞,好茶邀您共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小樂獨家 的精彩文章:

2018北電現場考生雲集,其中不乏很多美女考生
北電藝考現場,白色羽絨服女生淡然自若,一身藝術范

TAG:聞小樂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