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才是大棒加蜜棗的正確用法!漢朝:感動嗎 西域:不敢動不敢動

這才是大棒加蜜棗的正確用法!漢朝:感動嗎 西域:不敢動不敢動

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國際影響力皆達到了當時的頂峰。伴隨著強大的國力,漢王朝也存有開疆拓土的想法,對於當時而言,沒有比神秘而富饒的西域更適合進發的了。

西域在西漢時期,有三十六國之稱。西域包括了敦煌以西,天山南北,巴爾喀什湖以東,南到中亞。這裡物產豐富,風俗奇特,但與漢朝素無往來。要想要到西域,必須先經過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而要經過千里流沙,萬里石海,可謂是一路艱險。

這一切的契機來源於張騫出使西域,他肩負著一個沉重的使命,那就是作為使臣對西域諸國表示盟好,並探明來往路徑和各國風土人情。在非人的十三年中,張騫受盡的苦難磨礪,但也帶回了當時漢朝最需要的東西——西域的各類信息。

有了張騫的這份資料,漢王朝也對西北部的局勢和地理信息有了進一步的直觀了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開拓一條由漢王朝通往西域之路。眾所周知,漢時由中原通往西域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河西走廊。但這時匈奴勢力依然強大無比,經常南下襲擾邊疆,而河西走廊又處於戰略要地,戰勝了匈奴就取得了西進的話語權。於是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分多次進擊匈奴駐地,並奔襲千里繞回匈奴本部擊潰了匈奴的有生力量,自此匈奴無力南侵。

若要說擊潰匈奴是漢帝國通往西域的安全保障,那麼如何與西域各國結盟並經營西域才是漢帝國的最終目的。

若想保證河西走廊的暢通無阻,就必須保證要在這戰略要地建立軍事基地,構造防禦工事和來往交流樞紐。故此,漢帝國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敦煌,酒泉等幾個郡,這些行政單位的設立就是為了加強兩地交流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對來往商貿人員進行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防禦匈奴的再次南侵。

依託地勢,構造防禦工事並不難,難的是長期的軍用補給,維持基本生存資料。畢竟漢朝不可能源源不斷地按時向河西走廊運送糧草,所以自給自足才是立足與西域第一站地根本。於是,屯墾戍邊這一套「可持續發展戰略」出現了,士兵們在自己地駐地開墾田地,灌溉農田,依託充沛的冰雪融水和腹地的平坦地貌,一片又一片的良田出現在了大漠之中。

要想真正使得西域諸國臣服,沒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恐怕難以做到,正好開拓西域的時期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期之一,先進的戰術素養,良好的士兵素質,加上充足的後勤保障,同時期恐怕只有羅馬帝國可以匹敵。在漢朝擊敗匈奴之前,西域各國都活在匈奴的陰影之下,而漢王朝是正面擊敗匈奴的強大帝國。有如此國力,對西域的武力震懾可想而知。

漢帝國對西域的態度可謂是非常明確,那就是到手的肉絕不放走。隨著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漢王朝就更進一步確定了對西域地區的控制權,在西域派駐官吏,駐紮軍隊,從而達到管控西域的目的,這也在西域人心中樹立的天朝上國的心理概念。可謂是從權術心術上紮根於西域。

當然,鋼過易折,絕對的武力統治也容易導致內部嘩變,要想真正穩住民心,還是要從恩威並施做起。漢帝國在建立西域都護府的同時,也派遣使臣帶著價值不菲的金幣還有大量牛羊前往西域各國尋求盟好,這樣的經濟饋贈,也足以使各部首領感恩戴德了,在收買人心這方面還是厚賄比較實在。

但友好的結盟並不是永久的,也有少數時候戰爭難以避免。作為漢匈戰爭的延續,漢朝時西域和中亞的東部地區也會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在經歷了原先粗放而低效的策略,在更多的依靠以夷制夷的柔性手段後,終於又佔據了上風。以夷制夷,顧名思義,就是聯合西域各部從而更有效地打擊對手地策略,這要比從本部調兵更要節約成本,這也不得不感嘆古人地智慧。

弱肉強食,是亘古不變的道理,落後就一定會挨打,試想若是漢朝不自強也許早已淪為匈奴的藩屬國,今日的我們也不會談及強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漢人為了求生,竟然讓整個西域陪葬
為什麼說堯不是禪位給舜,而是被篡位?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