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如何看待管仲?為何時好時壞?史學家:兩種態度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如何看待管仲?為何時好時壞?史學家:兩種態度

對於管仲,孔子有兩種態度。

第一種是讚歎管仲的功績。

子路對於管仲不太看得起,所以問孔子:『』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說的是,齊桓公繼位前,和公子糾爭位,最後殺了公子糾,輔佐公子糾的召忽殉主自殺,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算不算有仁德。

孔子對於子路的問題,看到的是子路過於重義,於是解釋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說齊桓公之所以能多次與諸侯會盟成為霸主,卻不依靠武力勇力,依賴的是管仲的謀略。不以生民塗炭為代價而稱霸,管仲的作用可以稱得上是有仁德的。

子貢同樣不理解管仲的所作所為,於是,也提出了和子路一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卻是不同的,重點在於施惠於民,估計是子貢有錢,是儒商的始祖,卻把錢握得太牢,所以,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做人要看大義,不能謹守一些小信用約束了自己。

第二種是對管仲僭越的批評。但孔子對管仲也不是一味地誇獎,畢竟,管仲所為,與孔子所尊崇的周禮還有很大差距,因為管仲的居所用了諸侯才能用的『『反坫』』,因而對於管仲的僭越禮儀的做法提出了批評,認為『』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以上,是孔子對管仲的正反評價,雖說不是史家的中肯評價,有很深的儒學色彩,但也不是為一家之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中途島海戰,日本軍艦數不勝數,為何日軍還慘敗?史學家:自找的
為什麼日本人日語中會有簡體字?歷史專家:日本想廢除也廢除不了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