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旅法」剛生效陳菊就訪美  是在試探大陸反應?

「台旅法」剛生效陳菊就訪美  是在試探大陸反應?

【環球時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剛簽署「台灣旅行法」,高雄市長陳菊和「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等官員就接連造訪華盛頓。不過,台美關係的熱乎在一些媒體看來就像白雪公主吃的毒蘋果,這些媒體提醒蔡英文當局千萬不要高興過頭。

重量級官員先後訪美

陳菊於美國東部時間17日晚8時許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她在機場接受採訪時稱,「台旅法」的通過對台美關係是重要一大步,期盼台灣能有更多的國際空間。據台灣《中國時報》19日報道,她此行主要是應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邀請,20日將在該中心以「我的4000天與40年:台灣的民主之路」為題發表演說,其間除了拜會行政部門官員外,也會與國會議員見面或通話。報道稱,陳菊是綠營重量級政治人物,島內傳聞她可能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因此她的到訪受到關注,可能在華盛頓見到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博明以及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等美方資深官員。不過,「美政府大門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開,讓陳菊直接進政府機關見官員,但可能會安排巧遇,並測試大陸反應」。

在陳菊之後,身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的「政務委員」鄧振中18日也率經貿官員赴華盛頓,預計停留一周,力爭台灣鋼鋁豁免關稅。

美國又打「台灣牌」

熟悉台美關係的人士稱,一般而言,台灣的市長訪問華盛頓不是問題,除非是「總統」參選人等具特殊身份的政治人物,否則不大會安排與美資深官員見面的行程,陳菊算是特例。不過,儘管時間點落在「台旅法」剛剛生效之後,但是她和鄧振中的訪美與「台旅法」的通過、台美官員互訪沒有直接關係。

聯合新聞網評論稱,陳鄧先後訪問美國,雖可視為時間上的巧合,但陳菊此行可能拜會白宮、國防部等美方資深官員的行程,也讓這趟所謂的市政行程增添許多政治意涵,恐怕會讓北京在中美關係的一中問題上更警惕,也會以更緊縮做法處理兩岸關係尤其是台灣拓展國際空間方面。文章說,儘管特朗普就算不簽署,「台旅法」也會自動生效,但他選在自動生效的最後一刻簽署背書,這樣的動作多少有打「台灣牌」的意味,「美對陳菊的禮遇,固然可以說是陳菊即將北上任要職的重視,也可以視作行政部門履踐台旅法的試金石」。

有三個重要觀察點

《中國時報》19日提醒說,特朗普簽署「台旅法」,鼓勵美台之間所有層級互訪,相當於讓美國的力量堂而皇之介入台灣海峽,這是北京絕對無法容忍之事。大陸必然更警覺外力介入內政,將祭出更嚴厲的對美和對台政策。中央日報網路報直言,「台灣旅行法」把中美關係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也給兩岸關係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一旦美台充分利用這一法律搞牽制大陸的活動,不排除台海局勢出現地動山搖的可能。文章說,「台灣旅行法」生效對台灣將是「短多長空」,台美交流及高層互動固然可能增強,但突破勢必付出代價,台灣在經貿和軍售的談判上,即使不讓美方予取予求,也一定要做重大讓步;更可悲的是,在未來中美角力過程中,台灣不只完全處於被動,也把自己逼入牆角,無形之中使兩岸終局攤牌階段提前,「這對台灣究竟是福是禍?難道還不清楚嗎?」

香港中評社的社評認為,接下來有三個重要觀察點:一是大陸會有何實質反應;二是美國會如何拿捏台美高層互訪尺度,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內湖新館預定6月啟用,屆時美國會由何等層級官員來台主持,會不會如AIT前處長楊蘇棣去年所言AIT將有陸戰隊員進駐;三是夾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台灣,要如何應對「台旅法」這顆帶毒的蘋果?文章最後說,台灣利益不會是美國的最高利益,美國如今把台灣綁在與大陸對抗的前沿拖著跑,「台灣能否適時踩剎車,防止因兩岸對撞受傷,將取決於蔡英文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俄駐英大使:倫敦攻擊莫斯科意在轉移對脫歐問題關注
美媒:貿易爭端,豈能先開槍後瞄準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