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啥特別會罵人?都是跟他的翰林爺爺學的
本 文 約3200字
閱 讀 需 要
7min
一
紹興人,在北京生活過十多年。
個性強毅好鬥,擅長罵人,能罵到令人「鏤心刻骨」的水平。
喜歡文藝、文筆優長。
數十年堅持記日記,一直記到臨死前一天。
讀了以上這些描述,相信很多人會認為此公只能是魯迅。其實這些文字,也可以一字不差地用來描述他的祖父周介孚。
遺傳的強大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以致於隔輩人之間的相似可以達到複印式的精確。
周作人回憶祖父周介孚,說他身上最突出特點之一就是脾氣乖張、極善罵人。罵人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周作人說,上至皇帝老子下至子侄孫兒,都被他罵遍了。他罵起人來,「明示暗喻,備極刻薄,說到憤極處,咬嚼指甲戛戛作響,乃是常有的事情。」
魯迅的祖父周介孚
他罵人總能一針見血。他罵慈禧是「昏太后」,罵光緒是「獃子」,罵夫人是「王八蛋」。有時拐了一道彎,則更蘊藉有味。比如有一次,魯迅三兄弟在一起在桂花明堂站著聊天。
祖父笑嘻嘻對我們說:「烏大菱殼氽到一起來了。」
為什麼罵「烏大菱殼」呢?紹興水多,人們吃完菱角後,往往把菱角殼扔進水裡。時間久了,漂浮著的菱角殼變成烏黑的一片。「烏大菱殼」,實際上就是廢物的意思,又兼具「腹中空空」的含義。
罵人顯然是祖父生活中為數不多的樂趣之一,因此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他經常對族人大講《西遊記》的故事。周作人後來才知道,這是為了諷刺本家堂弟媳「衍太太」(魯迅作品中寫到過這個人物)。衍太太作風不好,與族侄周五十姘居。人們傳說周五十是因為偷看了「衍太太」洗澡而發生姦情,周介孚便以豬八戒偷看蜘蛛精洗澡來加以諷諭。「介孚公對於這事很是不滿,不過因為事屬暖昧,也只好用他暗喻的方法,加以諷刺,於是又在堂前講《西遊記》的事情,據族叔官五(別號觀魚)所記,所講的是豬八戒游盤絲洞這一節,這故事如何活用,我因為沒有聽到過,無從確說,但總之是諷刺他們兩個人的。」
此公不僅善於以口誅,亦長於以筆伐。他死後留下了一副輓聯,是自挽的:
死若有知,地下相逢多骨肉。
生原無補,世間何時立綱常!
魯迅看了以後說:「這是在罵人。」他對弟弟解釋說:「死若有知,地下相逢多骨肉」,只有地下才能找到骨肉,那麼,他的意思是在說,活著的這些親人,和他並不親熱,對他不夠孝順。
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病逝以後,他也曾寫有一聯: 「世間最苦孤兒,誰料你遽拋妻孥,頓成大覺;地下若逢爾母,為道我不能教養,深負遺言。」
為道我不能教養,深負遺言,這分明是指責這個死去的兒子不聽父母的話,辜負父母之恩。這種曲折深刻,後來在魯迅的文字中多有繼承。
魯迅在尖刻的同時也幽默著稱,而他的祖父也是即善罵又善謔。周作人說:「他常講罵人的笑話,大半是他自己編造的。」
胡適日記記載:
演講後,去看啟明,……啟明說,他的祖父是一個翰林,滑稽似豫才;一日,他談及一個負恩的朋友,說他死後忽然夢中來見,身穿大毛的皮外套,對他說,「今生不能報答你了,只好來生再圖報答」。他接著談下去:「我自從那回夢中見他以後,每回吃肉,總有點疑心。」這種滑稽,確有點像豫才。
二
魯迅和周作人的文學天賦,都與這位祖父的遺傳及培養有關。
周介孚是翰林出身,自然文筆優長。後來兩江總督沈葆楨參劾他的時候考語是「辦事顢頇而文理尚優」。
他著有一本詩集《桐華閣詩鈔》,還有一本名為《恆訓》的家訓。這本家訓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有一些闡明大道理的小故事寫得如同《聊齋志異》一樣精彩可讀。
他的讀書品位和普通老夫子也頗有不同,不喜讀高頭講章,而喜讀小品文。祖父指導魯迅兄弟讀書時,主張可以讓孩子們多讀小說,如《西遊記》等。這一主張在當時可以說是極為開明甚至驚世駭俗的。另外,他高興的時候,還會帶孩子們去看戲,或者給他們講故事。這些無疑對魯迅兄弟一生的文學道路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奠基作用。雖然魯迅從來沒有提到過這些,但是他的弟弟周作人卻念念不忘,他說:
他的影響卻也並不是全沒有,小時候可以看小說,這一件事的好處我們確是承認,也是永不能忘的。
他的教育法卻很特別。他當然仍教子弟做詩文,唯第一步的方法是教人自由讀書。尤其是獎勵讀小說,以為最能使人「通」,等到通了之後,再弄別的東西便無所不可了。他所保舉的小說,是《西遊記》《鏡花緣》《儒林外史》這幾種,這也就是我最初所讀的書。
三
祖孫倆性格之強毅也非常相似。
周介孚說「予性介」。確實,周家並非世家,家計不豐,甚至請不起老師,能在這樣的家庭里科舉成功,並且成為翰林,沒有點奮鬥精神是不可能的。
介孚公幼年時家貧好學,無資延師,經常就三台門族房書塾中,趁塾師講解經義或教授時藝,輒往旁聽。一塾一塾地挨著聽過去,其時各房族經濟充裕者多,各延師設塾以課子弟,講學時間特予參差先後,原意就是為使各塾就學子弟可相互聽講,以宏造就。介孚公也是趁機進修,他天資高,易於領會,收穫最大。族中人譽之為「收曬晾」(即乘便得利的意思)。
魯迅繼承了祖父的這種奮鬥精神。他在家道破落的過程之中,依靠個人的發憤掙扎,才得以走出家鄉,獲得留學資格。
周介孚性格的另一個特點是極有恆心和毅力,一個表徵是他記了一輩子日記。周建人回憶道,祖父的日記「是用紅條十行紙寫的,線裝得很好,放在地上,有桌子般高的兩大疊,字跡娟秀」。
周介孚書法字跡娟秀
無獨有偶,魯迅一生也是不間斷地記了數十年日記,方式也與祖父一模一樣。「(魯迅)日記以毛筆豎寫在印有絲欄的毛邊紙稿紙上,一九二一年以前用的是每張十八行的『烏絲欄』稿紙,一九二二年以後用的是每張二十行的『朱絲欄』稿紙。……共計二十五本。」
周介孚的日記一直記到臨終前一天。「祖父臨終前發高燒的時候,還在記日記」,而魯迅的日記也是臨終前一天才停止。
周介孚一生最重大的事件是那場轟動朝野上達天聽的科場案。事發之後,審案官員為了大事化小,向上彙報說他精神有問題,神志不清。周介孚卻毅然呈供,自己精神完全正常。並且當堂揭發質問,為什麼某某和某某都行賄考官平安無事,只有我倒楣?搞得審案官當場下不來台。
入獄之後,有一次臬司到獄中點名,犯人按例都應答「有」。臬司因為周介孚以前也做過官,算是官場前輩,點到他的名字時特意站了起來,以示尊敬。沒想到他卻恨恨地回了聲「王八蛋」。「可見他的倔強氣魄。」
犯人出獄時,獄卒照例會來敲詐上一筆錢。周介孚被釋放時,獄卒也前來伸手。周介孚明白這一套,拿起門閂就打,打得獄卒抱頭而逃,他還在後面追了一段,才恨恨地停下腳步。
魯迅一生「不怕鬼」,敢於並樂於與各色人等爭鬥,臨終前仍宣布一個也不寬恕,這些都頗似祖父的風格。
四
人類心理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們往往並不喜歡與自己個性過於相似的人。魯迅對他的祖父正是如此。
「在周氏三兄弟中,真正在個性、性格上承襲了祖父遺風的,恰恰正是魯迅。」
魯迅
周作人周建人的回憶錄中,都多次寫到祖父,既指出他的缺點,也論及他的長處。只有魯迅,雖然寫了很多回憶早年生活的文章,多到能匯成集子,但是絕口不提這位對他一生有極大影響的祖父。
1919年,魯迅返回紹興迎接家人移居北京。三兄弟賣掉了祖宅,並處理了很多無法攜帶的生活雜物。關於如何處理祖父的日記,兄弟們產生了分歧。周建人說,有些東西比如賬目、課本和一些不重要的書籍,一股腦兒放在火中燒了。但是,「燒到我祖父的日記時,我有點猶豫了。」周建人在魯迅面前一再表示他對於祖父遺物的珍惜,建議魯迅把它們帶到北京,作為傳家之寶。可是魯迅卻說,裡面記的無非是娶小老婆等無聊的事,沒有任何價值。在魯迅的堅持下,祖父那些文筆娟秀的厚厚的日記都被燒成了灰燼。周建人遺憾地回憶道:
這兩大疊日記本,就足足燒了兩天。
吳俊分析說:「如果說魯迅在形成這些個性心理傾向的過程或最初萌芽時,祖父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是非常明顯和深刻的話,那麼,第一個遭到魯迅這種心態還擊和報復的人,恰恰也正是他的祖父。……從這件事中,我能夠想像並似乎看到了魯迅因報復了祖父對自已的虐待而感到的那種充滿了複雜感情卻又是帶有惡意的心理快感。」
※影鑒-克里斯托弗·諾蘭《敦刻爾克》
※畢加索一輩子誰也瞧不起,唯獨對這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TAG:騷客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