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

《小天航天周報》,

彙集一周國內外航天

最精彩、最有趣、最有范兒的航天新聞,

讓你的航天夢飛起來!

1

兩會.航天相關技術研發進展與計劃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志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火箭動力可重複使用等內容介紹了航天科技集團相關技術研發進展與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志讓

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2018年可完成工程樣機研製,採用了目前世界同類發動機最大推力量級的推力室方案,工程立項後8年內可提供飛行產品。

重型運載火箭是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是未來開展大規模航天活動的基礎。我國目前正在論證的新一代重型火箭長征九號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現首飛

長征九號起飛推力為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至少10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至少50噸,與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運力相近,可以滿足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和更遠的深空探測需求。

▲2016年,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負責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圖為試驗現場工作照。

推舉重型運載火箭的三型新液體火箭發動機為500噸級液氧煤油補燃循環發動機、200噸級液氧液氫補燃循環發動機、25噸級液氧液氫膨脹循環發動機,分別用作重型火箭的一、二、三級

據了解,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採用了目前世界同類發動機最大推力量級的推力室方案,發動機比沖性能高、系統配置簡單,採用機電一體化控制、分級起動和故障診斷技術,使用維護實現程序化、自動化,維護更加簡便實用。

持續開展以液氧烴類發動機為代表的火箭動力可重複使用技術研究,突破了產品不下台連續多次熱試車、大範圍推力調節、多次起動、重複使用快速處理等多項關鍵技術。

目前國際上,SpaceX、藍色起源等公司已在火箭部分回收和重複使用方面取得了成功。其實,我國也制定了重複使用運載器的發展規劃,並按照近、中、遠期的目標提出三條技術途徑,同步開展工作,梯次形成能力。

基於現役火箭構型,開展的主發動機重複使用技術研究及適應性改進工作,近期完成回收驗證工作,解決落區安全問題;

基於新研火箭構型,開展重複使用液氧烴類發動機研究,支撐垂直、水平等多種回收方案,中期具備一二級火箭重複使用能力,推動兩級入軌航天運輸產業形成;

基於水平起降重複使用運載器構型,開展吸氣式組合發動機研究,遠期形成單級入軌運載器的工程應用。

目前,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已將重複使用航天液體動力作為重點,按照規劃的三條技術路徑整體推動研究工作。

2

厲害了!我的國.航天事業發展

《厲害了!我的國》全國熱映!「中國制度帶來的自信,中國特色書寫的傳奇」在90分鐘的電影中得到了精彩呈現,這部充滿力量的電影一時間刷屏朋友圈,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電影中,嫦娥三號探測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以及多型武器裝備等先後亮相,展現了中國航天事業大發展取得的卓越成績,引發了航天人的強烈共鳴。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

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

創造了在月工作時間全球最長紀錄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全球在月工作時間最長

GIF

嫦娥三號著陸器的設計壽命為1年。在登陸月面一年後,嫦娥三號先後進行13次月夜休眠和月晝喚醒,成功經受住歷次月夜極寒環境的考驗;完成了30餘次無線電測量試驗。2014年6月19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圓滿完成了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網路火炬太空傳遞活動,這也是我國促進航天技術服務社會的一次全新嘗試。

在嫦娥三號著陸器預定壽命期內的月面工作完成後,狀態良好,開始超期服役,為我國深空探測積累更多技術經驗。這對月球探測器的長壽命、高可靠性設計帶來幫助,也對國產元器件的評估帶來好處。

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及其中繼星即將發射,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天宮二號」——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2016年9月15日晚,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長征二號F 運載火箭的托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啟程,踏上了太空旅程。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階段的首發飛行器,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

GIF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飛行期間,先後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多次交會對接,完成了2名航天員為期一個月的中期駐留,考核了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驗證了空間站貨物運輸、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開展了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飛行任務的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勝利完成,正式宣告邁進「空間站時代」,對於空間站工程後續任務順利實施、實現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航天科技集團負責研製的型號武器裝備

震撼亮相「沙場閱兵」

2017年7月30日上午9點,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受閱官兵列陣沙場,以戰鬥姿態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航天科技集團負責研製的型號武器裝備震撼亮相。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

中國航天人,正在蒼穹間,為中國築夢。

圖文源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