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唐代書法家草聖懷素-領略「草書終結者」狂筆自通天的書法意境

唐代書法家草聖懷素-領略「草書終結者」狂筆自通天的書法意境

在草書藝術史上,懷素其人和他的《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論了一千兩百多年。懷素,十歲出家為僧,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時在經禪之暇,就愛好書法,貧窮無紙墨,他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由於住處觸目都是蕉林,因此風趣地把住所稱為「綠天庵」。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勤學精研,盤、板都寫穿了,寫壞了的筆頭也很多,埋在一起,名為「筆冢」。

他性情疏放,銳意草書,卻無心修禪,更飲酒吃肉,交結名士,與李白、顏真卿等都有交遊。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獻中有關懷素的記載甚多。「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交這個狂僧。唐任華有詩寫道:「狂僧前日動京華,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塗粉壁。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盤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後始顛狂。.......」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 後世影響極大。

究竟是文人相輕,還是藝術家都是天敵? 宋朝的一代宗師米芾,對書壇前輩懷素大師,竟然如此的「大不敬」。米芾在《論草書帖》中說:「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辯光尤可憎惡也。」

米芾的這番言論,矛頭直指唐代書壇,對唐朝草書尤為不滿。唐朝草書名冠三甲的是懷素、張旭、孫過庭;而賀知章的《孝經》,絕對比不了高閑的《千字文》,他倆也只能排在第二梯隊。唐代高閑的書法,不在「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下,是宋代「尚意」書法的開山鼻祖。 如果說「入晉人格」,是米芾書法的最高理想,也是他評判書法高下的尺度。那麼,高閑作品不說也就算了,張旭確實也因「變亂古法」,他的《古詩四首》不忍細讀,一句話:學過草書的,你看不懂;沒學過草書的,你更看不懂。

米芾究竟為什麼連懷素也不放過呢?米芾看不起懷素,一句話就是他的字「不高古」。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按現代的語境去解釋「讀書破萬卷」,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當時杜甫的語境中,哪怕是國學博士生,如果沒讀過書法的墨跡本,那就不要告訴別人你讀過書。說出來,免得被人恥笑。

「書」的本意是書寫,是手書寫成文的作品。懷素的狂草縱橫不群,激流閃電,彷彿有如神助。懷素是一個酒鬼,喝酒、吃肉從不守法門戒律;他又是一個僧人,號稱「只讀經書不參禪」,你很難描繪出他的信仰。

懷素(725-785年,一作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法號懷素。《自敘帖》中說:「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翰墨。」然懷素並不是地道的長沙人,而是湖南永州零陵人。他幼年時出家,是他內心真實的選擇么?他少年時痴迷書法,沉溺於紙筆翰墨,整天介亂寫亂畫,曾兩次被驅離寺院。 懷素在湖南出生時,是名相張九齡下台之後,奸相李林甫掌權的時代。懷素的童年時代,經歷了「開元盛世」的輝煌,可惜那時他還不懂事。但是,大唐帝國經歷的巔峰時代,人文經典盛世的輝煌,早已注入他幼小的心靈。

《懷素別傳》說,懷素家貧,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到處寫字;還有一說,懷素故里曾種植上萬株芭蕉樹,他把葉子都剪下來,用來練習書法;另有一說,他製作了一塊漆盤,寫了擦擦了寫,以至把漆盤都磨穿了。懷素經過長期認真學習、刻苦實踐,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勇於創新,特別在草書藝術上有劃時代的貢獻,接力張旭,開創了狂草驚風雨、泣鬼神的新境界。二王單字清麗,布局齊整。而狂草筆隨意走,連筆綿綿,或大或小,或動或止,盡情揮灑,沒有藩籬。他中鋒用筆,極富彈性,雖細如髮,亦可見鐵畫銀鉤之勁美。節奏如音樂之有旋律,筆墨如丹青之有斑斕。極大地豐富了線條的表現力,使狂草這種書體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不過青年時期的懷素,就已經小有「書名」。「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大詩人李白獲罪。不久後,他在巫峽獲得特赦,從四川乘船回到江陵(今為湖北荊州),又南遊洞庭瀟湘。這一年,李白五十九歲,懷素正值弱冠之年,他慕名前往李白處求詩。 這是懷素第一次遇到李白,也是唯一一次與其交往。他們一起交遊,李白醉態「斗酒詩百篇」,懷素醉酒字更狂。「詩仙」李白和「狂僧」懷素,兩個人性情相近,李白愛其才還為他寫下《草書歌行》,為我們留下了研究懷素早年的資料。詩中不乏提拔後學之譽辭。同時,也對懷素創新給予了肯定:「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掃卻山中兔。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是有些誇張,但也可看出李白對懷素的偏愛和推崇。

從筆跡學的角度看,懷素一生的書法線條,質地上都傾向於瘦細,和禪修苦寒的美學有很大關係。懷素年輕時代,書法在於「不師古」。按照中國的筆法傳承,他還「不得法」,還處於正統書法的門外。懷素本是一個叛逆者,在盛唐走向晚唐的時代,唐朝書法氛圍崇尚法度;王羲之書法在初唐,受到唐太宗的追捧,時人更是趨之若鶩,懷素並不在意當代的藝術潮流。他更多地在「一筆書」的領域探索,繼承了張芝、崔爰、杜度以及王獻之的書法傳統。如果說,懷素青少年時期的書法,憑藉的是藝術直覺。那他三十歲以後的藝術探索,則是在藝術傳統中求索。

懷素真正獲得筆法,是拜見他的表叔鄔彤之後,才逐漸領悟到魏晉的筆法。 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也是顏真卿的同學。鄔彤把懷素留在家中,他把張芝臨池之妙、張旭的草書神鬼莫測,以及王獻之的書法,如寒冬枯樹等缺點,都一一講解給了懷素;離別之時,鄔彤又將作字之法,一個「悟」字教給懷素。

當懷素領略了書法真諦之後,懷素草書精妙絕倫,獨樹一幟,所以歷來為收藏家所珍重。僅宋朝御府所收藏的懷素草書就多達101件。只可惜宋御府收藏的懷素草書大都已毀於火災和兵患,傳世法帖有他的草書有《自敘帖》、《食魚帖》、《論書帖》、《苦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經》、《聖母帖》、《藏真帖》、《律公貼》、《貧道帖》、《七帖》、《去夏帖》、《逐鹿帖》、《酒狂帖》、《客舍帖》、《別本六帖》、《高座帖》、《北亭草筆》等。

懷素晚年患有「風疾」,可能是「類風濕」,或者是「風濕性關節炎」。他拿筆的時候,有強烈的疼痛感。他留下的《小草千字文》,用筆如「冬樹枯柴」,只能當作苦行僧,信筆的「寒澀」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尋」跡覓「聲」,臨《苕溪詩帖》圖片法分析米芾錯位之高級手法
米芾手札精选(高清附释文)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