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乾隆皇帝賜名的佛教名山:朝陽鳳凰山

由乾隆皇帝賜名的佛教名山:朝陽鳳凰山

在中國名為「鳳凰山」的很多,然而,能承載起商周遺韻、晉宋風情,續寫著輝煌佛教歷史的,只有這座位於遼西腹地的朝陽鳳凰山。

鳳凰山,晉稱龍山,隋時又稱和龍山,清代時由乾隆賜名鳳凰山。

朝陽市之所以叫朝陽,其實與鳳凰山有直接關係。當年乾隆皇帝按《詩經》中的「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的詩句,把龍山改為鳳凰山,又以這詩句中的「鳳鳴朝陽」之意,把龍城改名叫了朝陽。

鳳凰山景區由三座山組成,南面的叫龍山,最高峰是碧華山。北面的叫麒麟山,最高峰是黑山頭。處在中間的是鳳凰山,也是整個景區的核心。

鳳凰山不僅有著悠久的佛教文化歷史,而且至今還遺存有大量佛教建築。水有水根,山有山魂,鳳凰山的靈魂就是安奉著兩佛舍利的佛寶塔。釋迦牟尼佛、錠光佛舍利共駐一山,使得鳳凰山成為舉世無雙的佛教聖山。

進山路是能看到有3座牌樓的菩提路。菩提樹是印度的一種名樹,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樹又是智慧、覺悟的象徵。這樣,菩提路也就是智慧路、覺悟路。三座高聳的仿清式牌樓分別代表著空、無相、無願三種法門。所謂空,就是達到無我、無他之境;所謂無相,也就是無想,脫離一切煩惱憂思;所謂無願,也叫無作或無欲,指的是無因緣之造作,心無造作之念。領悟了這三昧,便就是心身解脫,大徹大悟之人。只要諸位走過這三座門,相信你們也都是擁有大智大慧的非凡之人了。

走過了智慧之路,步入了鳳凰山山門,向上看可以看到一處不算高的斷崖上,排列著大小不一的小石洞。這就是始鑿於三燕,成於北魏的72摩崖佛龕。這鳳凰山年代最久遠的一處佛教古迹。它與雲岡、龍門石窟用處大不一樣,它最初不是用來放置佛像的,而是用來存放鳳凰山龍翔寺大德高僧骨灰的。

東晉慕容皝所創的前燕王朝,之所以選擇在朝陽建都,就是看中這裡是風水寶地,而鳳凰山則被認定為「福德之源」。下面這個是由鳳凰山的原山門改建而成的祈福園。園內正中置放一青銅寶鼎。朝陽是中國北方唯一出土青銅器的地區。目前在遼寧省博物館中展出的大量青銅器有四分之三來自朝陽。正所謂「來到祈福園,幸福到永遠」。

在鳳凰山有一座天然大佛,它是1993年,曾經在朝陽戰鬥過的一位老領導重訪故地里發現的。1999年佛教協會會長照元法師主持了大佛開光大典。開光當天,大佛上空飄浮著一團團狀若彌勒佛、觀世音菩薩的七彩祥雲,引得在場僧人信眾口誦佛號,長跪不起。這一奇特的天相和開光盛典,當時在香港大公報、遼瀋晚報等多家媒體都有報道。

倒坐觀音洞

說它是洞,實際上是一個小石棚,洞內供奉著一尊石刻觀音像,因山洞處在山的陰面,故叫做倒坐觀音。至於觀音為何倒坐,有一副對聯說得明白:「試問觀音為何倒坐?只緣眾生不肯回頭。」

每年七月三十,是鳳凰山的傳統廟會,到這裡燒香拜佛的人很多。這正是:洞小法力大,地偏菩薩靈。若得佛保佑,請您鳳凰行。

佛寶塔

1988年至2004年的16年間,人們在高聳於市區的北塔與南塔,分別發現了釋迦牟尼佛祖舍利和錠光佛舍利。2009年9月12日(農曆七月二十四日),兩佛舍利安奉至鳳凰山佛寶塔內。至此,兩佛舍利共駐一山,使得鳳凰山成為唯一一座供奉有兩佛舍利的的天下第一佛教聖山。

釋迦牟尼真身血肉舍利,1988年發現於朝陽北塔天宮。這是唯一一粒有確切記載的隋文帝頒賜的佛舍利。照片不上傳了。佛寶塔的地宮中部的須彌座上,供奉的是錠光佛舍利。在《佛舍利銘記》碑文中,有」大契丹國霸州居第東南,上興塔廟,下置石宮,藏釋迦牟尼佛舍利一尊,錠光佛舍利一十八粒「的記載。到現在由隋文帝敕葬的釋迦牟尼佛祖血肉舍利,這是全國唯一的。

鳳凰山是東北的佛教名山,兩佛舍利的入駐,又使它成為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佛教聖山。今天先給大家介紹到這,明天會接著介紹雲接寺、華嚴寺等景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哥仗劍走天涯 的精彩文章:

朝鮮的聖山-長白山

TAG:王哥仗劍走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