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良的呂雉到狠毒的呂后:天知道這個可憐女人經歷了什麼(中)
原標題:從善良的呂雉到狠毒的呂后:天知道這個可憐女人經歷了什麼(中)
從善良的呂雉到狠毒的呂后:天知道這個可憐女人經歷了什麼(上)
堅強的母親
公元前203年九月,呂雉被項羽俘虜三年之後,終於回到了漢地。
此時,她經歷了廣武澗猶如豬狗一樣被拖到兩軍陣前,險死還生;也經歷了自己視如生命的子女,差點死在彭城之外的慘劇。
這個女人,覺得一切都已經夠了,她不想再承受這些本不該她來承受的罪過,她只想自己的孩子,日後能平安長大,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她看開了。
這一年,呂雉38歲。
從此,哪怕劉邦不在踏足她所在的後宮;哪怕劉邦有了更加美麗動人的戚夫人;甚至是哪怕一年都不見她幾面——凡此種種,呂雉一概不理。歷史中既沒有記載呂雉哭鬧,也沒有記錄她想要劉邦回心轉意的隻言片語。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隨著她的丈夫劉邦,於垓下之戰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天下的局勢,一下就將呂雉和她的孩子,推到了風口浪尖。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劉邦於定陶即皇帝位,立劉盈為太子。
這一下,呂雉和孩子們平靜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好意或者惡意的視線,開始注視著這母子三人,或者說,更多的是注視著呂雉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
兩年後,韓王信叛亂,劉邦親率大軍前往平叛,卻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解圍之後,劉邦採納謀士劉敬的「和親政策」,想讓女兒魯元公主去匈奴,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
呂雉得聞此事,第一次和劉邦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她可以不為自己爭,她也可以不去計較曾經的往事,但是想要她犧牲自己的女兒,嫁她到塞外蠻夷之地,呂雉絕不能容忍。
實事求是的說,劉敬這個和親的策略,是非常高明的;而劉邦作為一個君主,採取和親的策略,為大漢帝國爭取到休養生息的時間,這無疑也是個睿智的決定。可呂雉作為一個母親,她沒考慮那麼長遠,她想的,只是保護自己的女兒。
劉邦望著跟自己大吵大鬧的呂雉,他有些記不得,這個妻子有多久沒有主動來找過自己這個皇帝了。想起當年,她為了照顧父母,撫育孩子,下地幹活,種桑養蠶的場景,令劉邦也有些唏噓。生活中太多的辛勞,令她眼角早早的有了皺紋,雙手也不再如當年般細膩,過多的磨難,在這個女人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望著她未老先衰的容貌,劉邦內心底還是閃過一絲愧疚。於是,魯元公主憑著劉邦對呂雉的愧疚,逃過一劫。找了劉氏宗親其他人的女兒遠嫁匈奴(「取家人子代之」)。
這是呂雉第一次,為自己的兒女挺身而出,而這絕不是最後一次。
憤怒的皇后
劉邦雖然內心底也會有愧疚,但是這對呂雉來說,可有可無。她已經對這個男人死心了。只要她不來打擾自己的生活,將來自己的兒子能平平安安的當上皇帝,那一切她都不想計較。
可是,呂雉卻不明白,當她的兒子劉盈當上太子的那一刻起,他們母子早就捲入了巨大的政治漩渦,避無可避。
劉邦的寵妃戚夫人,為劉邦生下兒子劉如意,所以得到劉邦的寵愛。
托這些年呂雉安安穩穩,不爭不搶呆在後宮的福,無論劉邦去哪裡,戚夫人都無時無刻不跟在他身邊。再加上劉盈因為當年被推下馬車的事情,非常畏懼劉邦這個父親,跟他一點都不親。這事情也讓劉邦覺得生氣,覺得這個小子一點都不像我,常常念叨還不如換個太子。這一切讓戚夫人這個女人,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野心,日夜吹枕頭風,希望劉邦能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史記》(高祖)常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夫人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聽聞此事,好脾氣的呂雉毫無疑問的非常憤怒,憤怒的同時,也深深感到恐懼。她雖然做了這麼多年的鄉下農婦,可畢竟是大戶人家小姐出身。她自然明白,從春秋到戰國,從沒有被廢的太子能夠善終。這不是想搶自己兒子的皇位,這是想要自己兒子的命啊!
可作為一個安分守己的皇后,她這些年既沒有後宮干政,又沒有培養外朝勢力。哪怕這些年留守長安,也是委託丞相蕭何處理國政,自己不過點個頭罷了。要算起來,真正的親信除了幾個姓呂的親眷外,連個拿得出手的大臣都沒有,這可怎麼辦?
可就在她干著急的時候,外朝群臣先不幹了,紛紛跳出來反對劉邦廢太子的做法。
先是御史大夫周昌大怒:「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噴了劉邦一臉口水。
後又有漢初儒宗,叔孫通為太子進諫,說的聲淚俱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當年為你受了那麼多苦的女人,你怎麼能背棄她!
眼見這麼多大臣反對,劉邦暫緩了廢太子的心思,卻並沒有打消。
這個時候,有人提醒呂雉說,可以去向留侯張良問計。呂雉連忙派自己的哥哥去詢問張良。《史記》上對此有一段描述,經常被人誤解。說是「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良(問計)」,後人翻譯過來,就是「呂后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去逼迫張良,讓他獻計。」
這段話,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張良早在漢初,就淡出朝野,不問俗事了。可他從前是「帝者師」,退下來也是「帝者賓」。連大漢天子劉邦尚且不敢,或者不願強迫他做什麼事情,你一個區區的建成侯憑什麼敢威脅張良?
有人解釋說,這是借了呂雉的勢。那這更說不通了。呂后是想向張良問計,可不是來和張良結仇的。這就像重病的人求醫一樣,那時候醫生尚且不敢勉強,何況是向天下第一軍師問計。那這段記錄是不是出錯了?考據君認為這應該是沒錯的,但是後人翻譯出錯了。
呂釋之是「逼迫」張良了,但是這種逼迫並不是「威逼利誘」,因為張良軟硬不吃。唯一能逼迫張良妥協的,只有用「人情」——張良真欠過呂后人情,因為呂后替他照顧過家人。
在劉邦常年累月,帶著功臣們在外征戰的歲月,呂后留守後方,就負責安撫和照顧這些將士和謀士們家眷。天冷了家家送個炭火;天熱了,瓜果鮮蔬也不短缺,噓寒問暖,常有厚賜。這極大的鼓舞了前線的將領們,也再次證明了呂雉平日里待人處事,還是非常暖心的。
面對呂釋之哭訴和哀求,不怕威逼利誘,但是挨不過人情的張良,還是為太子出了召請「商山四皓」的計策,這才穩定了局勢。
《史記》:呂后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公元前196年,黥布造反,劉邦病重,想派太子去平叛。呂雉為兒子請出的「商山四皓」,立刻發現了其中的兇險:「贏了沒有好處,輸了失掉人心」,連忙讓呂釋之轉告呂雉破局的方法。在這些人和大臣們的齊心合力下,劉邦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
《史記》: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
劉盈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個難關。不過此事很有蹊蹺,劉邦作為一個父親,不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兒子;可他依然異想天開的希望,自己從來沒上過戰場的兒子,帶兵出征。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懷疑。故而很多人推測,這是為了廢掉太子找的理由。可這麼淺顯的計謀,不像是劉邦的無賴風格。那這個事情毫無疑問,又是戚夫人的手筆。並且,這些年來,戚夫人不是第一次朝劉盈下黑手。
期間,呂雉也沒閑著。為了掌握更多的權利,她殺掉了韓信,殺掉了彭越。她為的不是丈夫,甚至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將來要繼承皇位的兒子。在這個階段,呂雉慢慢的變了,她從一個不爭不搶的深宮皇后,隱隱有了日後呂后的樣子。她的心,也在一次一次和戚夫人針鋒相對中變冷,在這個時候,戚夫人完全沒有感覺到,自己正在不斷的撩撥呂雉的底線。
劉邦自從平定了黥布叛亂後,身體每況愈下。在劉邦病逝前。呂雉和劉邦還有最後一次對話。
這次對話,沒有兒女情長,也沒有過多的唏噓。兩人就像是聊天一般,交接了這個天下。
呂雉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 蕭相國(蕭何)死後,由誰來接替?」
劉邦說:「讓曹參當相國」。
「曹參後呢?」
「讓王陵當相國。由陳平,周勃輔佐。」
「那王陵之後呢?」
「以後的事你也不會知道了。」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崩於長樂宮,享年六十二歲。年僅16歲的太子劉盈繼位。
呂雉,終於幫助她的孩子,得到了這個皇位。過程之中的艱辛,不問可知。
漢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當所有的大臣們,去朝見登基的新天子時,在長樂宮中陪伴著劉邦的,卻只有平日里最不願意和他呆在一起的呂雉。
望著再沒有生息的丈夫,呂雉的心情非常複雜。這些年,或許呂雉恨過,或許也怨過。為這個男人吃過不少苦,也留下不少的回憶。聚少離多,多少刻骨銘心的記憶……最終化成長樂宮裡的一聲嘆息。
(未完)
※如果昨晚的血月,發生在古代會如何?皇帝下罪己詔,丞相自殺!
※只有圖書管理員人才輩出?那你是不知道,還有個職業叫馬夫
TAG:考據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