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苗懷明:《明清文學的青春解讀》前言

苗懷明:《明清文學的青春解讀》前言

編完手中的這部書稿,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

還是先說一下本書的書名吧,《明清文學的青春解讀》,裡面包含三個關鍵詞,其中「明清文學」和「解讀」很容易理解,帶有這兩個詞或有類似內涵的著述可以找出不少,而能將本書與它們區別開的,就是「青春」這個詞了。這是本書的一個主要特點,自然也是一個亮點。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作者既不是學養深厚、功成名就的專家學者,也不是學有專攻、初出茅廬的研究生,他們是一群血氣方剛、充滿朝氣的年輕大學生,他們中的一些人將來也許會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但更多的人則要走上性質完全不同的工作崗位,或許是在辦公室批閱文件的公務員,或許是在電視台、報社奔波忙碌的記者編輯,或許是投身商海、日進斗金的企業家,對他們來說,未來的人生充滿變數,一切都還在憧憬中。

是他們,以年輕學子特有的視角和銳氣,對明清文學進行了別緻的解讀,那種帶有青春氣息的解讀。

《明清文學的青春解讀》,苗懷明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如果要為這本書加上一個副標題的話,那就是「南京大學2012級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作業集」。

兩年前的今天,我給這一屆學生講授中國文學史的最後一個版塊——明清文學。作為任課教師,很希望這門課在系統講授基本的文學知識外,還能讓同學們有一些切實的收穫,讓他們回到文學,還原歷史,走進作家們的內心世界,讓那些作家作品變得生動鮮活,而不再是一個個乾癟的歷史名詞。

於是就讓每位同學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作家,認真閱讀其作品及相關資料,然後寫出自己的獨到感受,要求他們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一些最能打動他們的點來寫,而且希望他們寫得感性一些,介於學術論文和散文之間。

為了讓同學們寫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體驗思考和寫作的快樂,我採取自願的方式,也就是說,文章的寫作並不和他們的課程成績掛鉤,而且可以隨時退出。起初表達寫作意願的同學還是比較多的,但最後交稿的只有二十六位。對於一些同學的放棄,我能理解,畢竟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交出初稿之後,讓同學們在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時候各修改一次,這裡收錄的是各位作者最後的定稿。從起意寫作到最後定稿,前後持續了將近三年的時間。為了培養同學們獨立思考、寫作的能力,我沒有干預他們的具體寫作,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寫作要求和修改意見,讓他們獨自閱讀作品,查閱資料,修改完善。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有些同學寫得相當認真,反覆修改,其文章達到相當的水平,無論是思考的深度還是文字的表達,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文學院的同學,還有幾位其他院系如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環境學院、外國語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同學參與了這部書稿的寫作,他們的加入使本書書名「青春」一詞的內涵變得更為豐富,也更具代表性。

青春意味著朝氣和活力,當然也意味著不成熟。整體來看,與研究明清文學的那些專著相比,這本書還顯得相當稚嫩,其中有些篇章寫得不盡如人意,但我沒有藏拙,還是全部收錄進來,以反映同學們思考寫作的真實狀態。

本書固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其鮮活和銳氣則可能是一般的專業著作所缺少的,何況原本就不準備讓大家寫成一部學術著作。編一部研究生的論文集肯定更容易,學術質量也更有保證,但它無法取代本書。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書,一本書能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特點和亮點,也就夠了。至於能否讓人印象深刻,是否具有特點和亮點,各位讀者最有發言權,我們也期待著來自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同學們起初寫作該書的時候,還是稚氣未脫的二年級大學生;當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他們已經是即將離開母校、走向社會的青年才俊。大家坐在同一間教室里一起聽課,為了這本書的寫作,一起努力。

全書收錄的文章不管水平高低,對每位參與的同學來說,都是一份難得的人生記憶,一份對青春、對文學、對母校的珍貴記憶。這本書也可以算是大家四年大學生活的一份紀念或禮物。

青春是同學們年齡的標記,它更應該是一種持續的狀態,一種昂揚向上、永不停歇的精神狀態。這話是說給大家聽的,也是說給早已沒有青春的自己聽的,大家一起共勉吧。

苗懷明

2016年3月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代小說研究 的精彩文章:

慕紅:由「留得枯荷聽雨聲」說開去——有感寶釵黛審美觀之異同及李義山、陸遊之疑
陳文新:劉永濟與復旦同窗陳寅恪的詩詞唱和

TAG:古代小說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