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來有希望奪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後失敗?

本來有希望奪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後失敗?

項羽的失敗,作為其宿命對手的劉邦最後發言權。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時,曾經總結其之所以可以奪得天下,依靠的就是以張良、韓信、蕭何為代表的一系列優秀人才,而項羽卻連身邊的一個范增都不能相容,自然無法奪得天下。

除了這個最大的原因之外,項羽失敗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一、格局小,眼界低,項羽始終保留著衣錦還鄉,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農思想,張口閉口不願意錦衣夜行,一門心思回到故鄉。因此在他滅秦之後,居然不顧天下百姓渴望統一、安定的意願,大搞分封制度,繼續將中華大地分割、分裂,這就使得滅秦後針對權力的爭戰始終不息,各諸侯國互相爭鬥此起彼伏。

二、項羽優柔寡斷,總是顧慮太多,而且容易猜忌他人。尤其是賞罰不分明,不願給立功的手下以足夠的封賞,貪小利而失其大利,如陳平、韓信、英布,等原先都是出自項羽陣營,但最終都轉投到了劉邦旗下。

而劉邦對於人才一向是非常大方,要官給官,要錢給錢,而且事事放權,給予優秀人才足夠的施展空間和上昇平台。

三、和劉邦相比,早在鴻門宴上項羽就有可以剷除劉邦的機會,但他卻錯失良機。

而劉邦卻沒有項羽那麼顧慮良多,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從劉邦對項羽欲烹其父時索一杯羹和為了逃命不惜將親生兒子丟下車的舉動來看,為了天下和自身的安危劉邦可以不惜一切,甚至可以撕毀合約,背信棄義,最終一戰成功。

四、項羽性格殘暴,坑殺降卒,火燒阿房宮,甚至連義軍名義上的領袖義帝都毫不猶疑地弒之。

而劉邦卻一直是以約法三章、寬厚待人的仁厚長者形象出現,盡得人心。

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以暴力手段統治的人,最終必然會失去民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嬌嬌說古今 的精彩文章:

康乾盛世時期為什麼那麼多清官?

TAG:小嬌嬌說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