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傳統面點行業的祖師爺?「饅頭」是誰發明的?吃了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聽說
最新
03-20
關於饅頭的發明,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帶兵攻打南蠻之地,「七擒孟獲」就是當時發生的事情。在收服了孟獲,安定了南蠻,班師回朝的時候,卻在瀘水邊遇到了阻隔。瀘水上風雨大作,江水猛漲,山高浪急,人不得過。諸葛亮覺得奇怪,於是求告神明,才得知原來是因為連年的征伐動兵,殺戮太重,觸動了神靈,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需要用人頭來祭神,方可順利過河。
而此時諸葛亮不想再死人了。於是琢磨用什麼辦法替代人頭來祭神,後來就想出來用麵包著肉做成一團,代替人頭來祭祀。就這樣,饅頭誕生了。所以古代曾有「饅頭」本是「蠻頭」(即南蠻的頭)的說法。諸葛亮也因此被當成了中國傳統面點業的祖師爺。這一說法因為《三國演義》的通行天下而更為人所廣知樂道。
但是,這個傳說中的「饅頭」和現在北方一般所見的饅頭是不同的,主要的不同點是裡面加了餡,更確切地說是放了羊肉和豬肉在面里,示為人頭。這種做法做出來的東西在北方一般認為就是包子,純是面裡面沒有餡,且形態是一團的(是一團面卻成摺疊狀的叫「花捲」,「花捲」中間帶肉餡的北京話叫「懶龍」),才叫饅頭。
這就又牽扯到了南北方對於同一名詞指代的不同。南方的說法更貼近古代所謂的「饅頭」,南方把帶餡而不帶湯的北方所謂「包子」的東西叫做饅頭,把北方那種實心不帶餡的叫做「白面饅頭」,至於又帶湯又帶餡的,才稱之為「包」。這種地域差別,有時候會讓人出門遠遊的時候有所疑惑,比如我們到上海看到「生煎饅頭」(其實就是小小的生煎包),以為是北方的大饅頭而昂然不顧而去,那結果自是不言而喻。
TAG:老瞿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