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陰澍雨│培養學生,還是培養粉絲?——充滿功利的中國畫教學

陰澍雨│培養學生,還是培養粉絲?——充滿功利的中國畫教學

點評國畫教育亂象

主持人語:

隨著中國傳統藝術愈來愈被重視,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國畫學習。除了學院教學,大量的社會辦學為人們學習國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徑,也使國畫教育更加多元,滿足了社會不同層面的學畫需求。但國畫教育的興盛也造成了許多亂象:如門派林立、功利心瀰漫、教與學准入門檻低、國畫教育理念與規範的普遍缺失……這些問題導致時下難出國畫大家和高質量畫作,許多作品風格趨同,普遍存在重形式輕思想內涵的問題。本期[現象]欄目邀請了幾位青年國畫教師,他們深知國畫教育應有的使命,面對當下亂象,他們提出了一系列見解,認為今人應回歸國畫學習作為完善人格途徑的價值判斷,重視學院精神與繪畫品格。這些似乎是老話題,如中國畫與人格之間的關係就曾被董其昌、陳師曾等人反覆提起,但本期作者是將傳統文化精神放在新的時代知識體系中進行考察,強調國畫教育者在自我文化建構與先賢精神傳承的關係中專註於國畫人才培養。這些建議無論對亂象中人,還是其他國畫界人士,無疑都是中肯且深具積極意義的。

——緱夢媛

冠名「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的個人工作室 供圖/陰澍雨

今天中國畫教學的混亂程度是其他任何一個學科門類難以比擬的。各種中國畫的學習班名目繁雜,這其中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既有以機構名義招生的,也有以個人名義招生的。在專業的教學單位中,有中國畫專業的美術學院在辦各種進修班,沒有中國畫專業的綜合大學在設立名家工作室。一些報紙、電視台等媒體也在招辦中國畫精英班。辦學沒門檻、人人做老師、審美沒標準,中國畫教學缺少了最起碼的規範。

中國畫教學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辦學目的,決定了不同層次的水準。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不管是學院教學還是社會辦學,教與學兩個方面都應該有正確方向。是為了培養學生,還是宣傳老師、擴大影響力?筆者遇到過諸多學習者畢業於某所學校或是某個精英班,是某位畫家的學生,張口閉口自己的老師如何了不起,堪稱天下第一。如果老師教學生,以培養學生為目的,這種教學就很失敗;但如果以圈粉為目的,這樣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但問題是: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老師,都能成為合格的老師。很顯然,一個好的畫家並不一定是一個好的老師,過於成熟與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往往會被學習者,特別是初學者效仿,難助其發展。而有些個性並不鮮明的畫家,具備良好的中國畫基礎,反而為初學者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正適合做老師。最糟糕的是有些畫家江湖習氣很重,往往會把學習者帶入歧途。

經常有學畫的朋友表示,想進入一個高層級的中國畫教學機構,或者是美術學院,或者是官方組織,或者是民間機構學習中國畫,提高藝術水準。筆者作為專業的美術工作者,有時都很茫然,無法給出合理建議。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畫教學的現狀反映出當今國人對於中國畫極高的認可程度與學習熱情。各層級的中國畫教學豐富了不同學習者的選擇門徑,對於中國畫的普及可以起到推動作用。但是,這種複雜而多元的教學層次,對於當代中國畫的發展確實產生了不利影響。魚龍混雜的局面,使真正熱愛中國畫、想學習中國畫的人受到太多干擾,無所適從。即便是從「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屬性來看中國畫,大眾審美也需要正確引導。當年蔡元培提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中國畫作為傳統繪畫門類,產生了巨大影響力,只有釐清中國畫的正脈,使當代中國畫具備高尚之品質,才能使其發揮美育功能,從而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積極影響。

美院老先生精心繪製的課徒畫稿,今天仍然應用在中國畫教學中。 供圖/陰澍雨

當代中國畫發展的諸多問題要通過教學來解決,特別是學院教學。比如在當今的中國畫創作中,注重精良製作,輕寫意書寫;注重圖像拼貼與挪用,而不致力於新圖式的創造;強調新材料技法的創新,而疏於傳統材料技法的挖掘,等等。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都需要在教學當中加以糾正,讓學習者真正懂得中國畫創作的基礎是什麼,發展的動力是什麼。很顯然,目前各種層級的中國畫教學,對這些問題不但沒有加以解決,反而加重了社會風氣的誤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問題越來越嚴重。學畫者為了入國展,就有「國展班」;為了成名,就有「名家班」。教與學,都充滿了功利色彩。一旦中國畫教育進入功利的範式中,就離藝術的本質越來越遠了。

當今的中國畫教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的態勢。一方面,中國畫已經成為當代學科架構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對於中國畫的研究也成為當代學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必然與當代學術具有相統一的規範,中國畫教學也不可能脫離已有的學院架構單獨分離出來。另一方面,傳統中國畫的教學,技道合一,師徒傳授依舊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它的當代發展應充分保留並利用傳統模式。所以在當代學術視野中的中國畫教學,它的特性與共性並存,並且在不斷地細化。由此產生的中國畫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必然要科學化、具體化地解決。與此相適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構建起新的知識結構的學者型畫家。他們既要有相應的技法語言儲備,又要有當代學術視野與胸襟,這也是從事當代中國畫教學之人必備的素養。

當前中國畫教學的關鍵是要剔除功利因素的影響,以培養人才為方向,如此才能推動傳統藝術的當代發展。首先,教學始終是第一位的,中國畫研究與創作應為其服務。潘天壽先生曾經說過,自己是一個教書匠,畫畫是副業……可以看出那一代教育家將教學作為根本。今天在專業的藝術院校當中,也不乏大量優秀的藝術家,面對教學、科研、創作的不同要求,要平衡其關係,使研究與創作真正服務於教學,這也是當代中國畫教學的新態勢。其次,基礎教學依然是中國畫教學的根本,它為學習者培植了成長根基。有些老師以自我的創作為教育導向,甚至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並不注重普遍認同的基礎教學,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從全國範圍來看,各個美術學院都有一些老先生留下的課徒畫稿,為教學提供了基礎範本,年輕的學習者可以從中學到最基本的繪畫規律。這些課徒畫稿成為各個單位的教學資源,今天仍在使用。再次,課徒教學依然是中國畫教學的主要方式,而且已經產生了新的變化。教學示範,不僅要教學生如何學習古人,掌握傳統藝術資源,更要幫助學生髮揮其個性,走自己的道路。最後,中國畫教學目標最終指向的是藝術的自由與創造。教育最終解決的是人的問題,當代教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藝術學科更應該以豐富個性發展與培養創造精神為方向。中國畫教學最終培養的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個性鮮明富有創造力的中國畫家。如果將中國畫創作表現細分為造型語言、形式規律、意境生成、情感傳達、人格精神等幾個遞進的層次,中國畫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前兩個層次的問題,是顯性的,而後面的幾個方面則是隱性的,要通過教學加以引導和熏陶,因為這是中國畫家要經過一生的修為去追求才能實現的。

我想所有從事中國畫教學的人,都應把中國畫當做高尚的事業來對待,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實幹精神,把培養人放在第一位,這才是當代中國畫教學的正路。

陰澍雨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18年第3期)

本文內容版權歸本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美術觀察》雜誌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

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觀察 的精彩文章:

【本期名家】劉曙光
張偉平│正確的筆墨觀是構建當代中國畫學的基礎

TAG:美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