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藝術之旅
每次和別人聊到我的專業,總是會收到一些有點意外的眼神,或驚喜或詫異,也有鄙夷。
藝術史與視覺研究,是我學的專業,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的學科。即使藝術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經在歐洲發展了幾十年,有著成熟的教育科研及就業體系,但對很多人來說,這仍然是一門看起來「沒什麼用」的專業。相對於商科和理工科來說,我的專業確實不太熱門。以至於整個系只有幾個亞裔留學生,而我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
選擇退學出國從大一開始系統地學習這門專業,是我人生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和對未來的規劃。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習藝術史之前,我即使從小學習美術和樂器,對藝術多少也是有一些偏見的。在我以前的認知里,藝術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而已;藝術家們大都是一群和正常人不一樣的異類。然而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後,我才發現藝術史這門學科不僅僅是欣賞一下名家名作,背背歷史事件,而是折射出了潛藏在整個藝術發展背後的人類發展史。無論是要賞析一幅作品或者了解一個流派,都需要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背景等,進而去思考藝術家們所抽離出來想表達的哲學思想。即使是完成一篇小論文或一個項目也需要大量的閱讀和實地考察,才能做出嚴謹的分析或評論。
來到英國並遊歷了許多歐洲國家之後,我常常感嘆人們對藝術的重視。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和畫廊,不僅收藏有眾多經典,也常常展出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而且這些場館大多免費,營造了藝術的公共教育氛圍,使整個藝術圈形成良性的發展環境。因此,我的業餘生活也變得非常豐富:在課業繁忙,壓力很大的時候,我會抽出一個下午去看展,有時甚至會在昏暗的影像展廳里看一下午的紀錄片;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漫步在大街小巷觀賞各種歷史悠久的建築,如哥特式或巴洛克式的圖書館、教堂等。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平房也可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比如曼徹斯特的市中心有一個很有名的啤酒花園,就緊鄰著一棟十六世紀的都鐸式建築。
除了學習生活之外,我最喜愛的是在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CFCCA)的實習經歷。這是一家非贏利性畫廊,旨在通過展出多樣的藝術品以探索中國當代文化。它也是英國第一家專註於中英文化交流的藝術機構。在這裡我深深體會到了非贏利性機構的文化交流作用。我看到許多外國人因此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也看到了優秀的當代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同時學到了許多工作模式和創意想法。這段經歷,讓我感受到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和晦澀難懂的,也不只是屬於小部分精英人士的收藏,而是源於對世界的感知、對社會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在歐洲,藝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我的生活:古老巍峨的宮殿和教堂帶來的震撼;置身於現代藝術製造出的非現實世界;和老師同學們暢聊藝術國際化和全球化;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講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等。希望在將來,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藝術帶來的美好。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