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懂這些文人畫,你就和蘇東坡一個品味啦!

看懂這些文人畫,你就和蘇東坡一個品味啦!

在前幾天的推文中,我們知道蘇軾理想中的文人畫氣質是「蕭散簡遠」「簡古」「澹泊」的。較之「畫的像」,蘇東坡更重視的是畫家的身份、精神內涵、文學素養、創作的心態以及作品最終呈現的氣質。

然而,由蘇軾交遊圈所引領的文人畫概念還未指涉或形成某種特定的風格類型,文人畫的邊界也是模糊的。然而在中國畫歷史上,有這樣幾位畫家,他們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文人畫的代表。

他們是蘇東坡的表哥文同、北宋皇室的駙馬爺王詵文徵明、 黃公望、倪瓚、趙孟頫等。讓我們跟著如珊小姐姐一起欣賞這些文人的作品,領會蘇軾所說的「蕭散簡遠」「簡古」「澹泊」的文人畫氣質。

北宋 文同 《墨竹》

北宋 文同《墨竹》 台北故宮藏

北宋文人畫家文同,字與可,他是蘇東坡的表哥,兩人感情親厚,東坡讚美文同「詩一,楚辭二,草書三,畫四」,並贊其所作的墨竹屏風為「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餘」,擅以詩、書、畫抒情,他是蘇軾心中理想的文人形象。

文同擅畫墨竹,他捨棄細膩描摹的畫竹法,每片竹葉以流暢的速度一筆寫成,葉片輪廓銳利,張力十足,並於葉片尖端使用「轉鋒」的筆法來表現竹葉往不同方向翻飛的動態,以墨色濃淡表現竹葉向背,繁密的竹葉彼此交迭錯落,布置精準,一揮而就,必得「成竹在胸中」。

此圖竹竿為倒懸的S 形,各節筆畫利落,略帶飛白效果,帶出婉轉的詩意動態。此幅墨竹表現出竹子堅毅的生命力,以倒懸之姿卻抗力上轉,精神可佩。文同畫墨竹聲名遠播,卻拒絕為求畫者而作,展現了如竹有節的文人氣,「墨竹」也成為文人畫的重要門類,後人多學他的畫法而形成湖州竹派。

北宋 王詵《煙江疊嶂》

-請橫排欣賞-

北宋 王詵《煙江疊嶂》,上海博物館藏。

王詵是北宋皇室的駙馬爺,與蘇軾、黃庭堅等當時的文人藝術家亦是知交好友,他精於繪畫,水墨、青綠兼擅,他的畫風融合了當時流行的院體和復古筆調,《煙江疊嶂》一圖則是將青綠山水做了文人式的創新詮釋。

此畫在短卷內作小景,山石以靈動的墨筆勾畫輪廓,略琢皴紋,將石綠與墨色調和填入,使濃重的綠色轉為清新幽雅。此畫描繪他流放在外時所見之景和心境,「山重水遠景無盡,翠幙金屏開目前。晴雲漠漠曉籠岫,碧嶂溶溶春接天」,卷後有王詵與蘇軾和詩多首。

東坡題此畫「江上愁心千迭山,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愁」字點出此畫靈魂,王詵和詩於後,透露歸居山林的隱逸心志。蘇、王二人的和詩為此畫蘊藏了更深厚的意涵,這不僅是一幅復古情調的青綠小景,同時亦表現畫家心中的放逐山水、隱逸心志,使此幅青綠小捲成為「可以興可以怨的文人畫」。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 圖為珂羅版),日本私人藏

李公麟與蘇軾和黃庭堅為知交,他博學多聞,喜藏法書名畫,好鐘鼎古器,並且畫藝高超,兼擅人物、山水,尤好畫馬。他在京師為官期間不喜與權貴交遊,多與志同好友「載酒出城」「訪名園蔭林,坐石臨水,翛然終日」。李公麟人物畫學六朝顧愷之、張僧繇,畫馬學唐代馬畫名手韓幹,多以白描為之,頗得蘇軾所謂「簡古」「澹泊」的文人畫氣質。

李公麟畫馬除了學自韓幹,亦下了許多功夫觀察真實的馬匹,史載他曾畫「騏驥院御馬」,今傳其《五馬圖》即李公麟白描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五匹西域貢馬,各馬搭配馬夫一人,神氣皆與所牽之馬相似。

好頭赤

滿川花

《五馬圖》皆用白描,線條細勁蒼健,正如蘇軾所譽「龍眠胸中有千駟,不獨畫肉兼畫骨」。唐代詩人杜甫寫過多首詠馬詩,蘇軾和黃庭堅亦有多首詩評韓幹和李公麟的馬畫,他們的馬畫被認為是具有詩意氣質的文人作品。

明 文徵明 《松壑飛泉》

明 文徵明《松壑飛泉》 台北故宮藏

文徵明58 歲那年,因無法適應官場文化,辭官回到了故鄉蘇州,全心投入創作。這位詩書畫兼擅、才華洋溢的文人畫家,爾後成為蘇州畫壇的領袖,引領了明代中晚期的文人畫風尚,與沈周並列吳門一派宗師,影響力深遠。文徵明家藏豐富,交遊廣闊,得以閱覽不少古代名跡,他學習各家門派,爾後自出一格,水墨、設色兼擅,多作山水,偶寫人物、花鳥,山水風格有細筆與粗筆兩類,同時身為一名優秀的書家,他亦將書法筆意融入畫中。

《松壑飛泉》局部

《松壑飛泉》一圖即是文徵明辭官回鄉是年所作,他與書家好友王寵談到在京師為官時,時常想起家鄉的古松流水的景緻,遂作此畫,然而屢作屢輟,費時五年才完成。此圖畫幅窄長,繁密的山石不斷向上堆高,下半幅畫谷間數株挺立的古松,山泉流水川流其間,幾位高士游於樹下,有如桃源仙境,表現了文徵明心中理想的隱居生活。此畫皴點細緻,淺絳設色清雅迷人,展現文徵明深秀清麗的文人味。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 無用師卷) 局部 台北故宮藏

黃公望被譽為元四家之首,董其昌將之視為繪畫創作的指標,清初四王亦深受影響,可謂明清文人畫壇的靈魂導師。《富春山居》山水長卷畫他居游富春江一帶的山水美景,是其晚年力作,也是傳世經典。黃公望中年宦途受挫,受累入獄,出獄後即放棄功名追求,回鄉以道士為業,經常於蘇杭、松江、富春一帶遊歷。七十九歲時與道友鄭無用回到富春,在八十至八十二歲之間作此卷,歷時三到四年。台北故宮所藏的無用師卷《富春山居》與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因遇火劫而分離,二者合一始為原貌。

黃公望《富春山居》( 無用師卷) 局部

此卷純以水墨畫成,用優美的書法筆觸演繹董源的披麻皴,或皴擦或點染,由墨色濃、淡、干、濕的交錯堆疊寫出清潤而生機盎然的富春山水,筆墨線條變化豐富精彩,可謂文人畫寫意的巔峰之作。畫中除江上觀覽不盡的層巒疊嶂外,山腳下的僻靜房舍、山中小徑、幾隻江中獨釣的小舟,皆透露出此圖描繪的是作者理想中的山居生活。

元 倪瓚 《六君子圖》

元 倪瓚《六君子圖》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為元四大家之一,他與黃公望、王蒙多有交遊,元末時局動蕩,原本家境優渥的他散盡家財,放舟五湖,寫下清冷空寂的水岸景色,獨樹一格。他的構圖多為一河兩岸,一岸為近景土坡,一岸為隔江遠山,中景水域大片留白,坡岸山石采淡墨干筆皴擦,表現紙張與筆墨摩擦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畫中多置一小亭,總是空無一人。

《六君子圖》為倪瓚45 歲時應好友盧山甫之請所作,當時在河上舟中,盧山甫提燈出紙,倪瓚雖已疲憊仍作此畫,並謙稱若是黃公望老師見此,必大笑也。爾後黃公望見此畫,贈題「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陁。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畫中近景畫六株良木,以之喻為君子,傳達君子「正直」的特質。倪瓚自創折帶皴,轉角方折,然此畫以披麻皴之,畫面依舊保持一貫清靜的冷調,唯六樹並立,枝葉繁茂,為此景增添了些許溫暖。倪瓚枯寂的筆墨效果和孤僻的氛圍,亦是文人畫一絕。

明 董其昌 《煙江疊嶂》

-請橫屏欣賞-

明 董其昌《煙江疊嶂》 台北故宮藏

董其昌曾聽說過北宋王詵的名作《煙江疊嶂》一圖,然而該圖在當時已失傳,只留下王詵和蘇東坡的和詩記錄,於是他「想像其意」作此畫,王詵《煙江疊嶂》畫的是春景,因作畫當時為秋季,董其昌便以秋意入景。

董其昌認為「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於此圖可得到驗證,畫中的山石樹木由線條點畫構組而成,以書法性的筆觸表演著,每道線條、每顆墨點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生命力。此畫構圖經董其昌創意卓絕的精心布置,以各種造型的山巒圈圍出一片空白水域,造型奇特的岩洞、彷彿正在扭動的山脈、怪異的山石堆棧,營造古拙空靈的理想隱居之境。董其昌曾在仿黃公望的山水畫中發出「嘗恨古人不見我也」的感嘆,他在藝術上的仿古其實是想要證明,雖然古代大師的成就高妙,但他已經另闢蹊徑,更上一層樓。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元 趙孟頫《二羊圖》 Freer Gallery 藏

畫中長毛山羊和圓滾滾的綿羊一前一後停佇於觀者面前,綿羊高傲地抬著頭,別過臉去,山羊則低頭望著地面,趙孟頫於畫上自題「余嘗畫馬,未嘗畫羊,因仲信求畫,余故戲為寫生,雖不能逼近古人,頗於氣韻有得」。此圖為好友求畫而作,二羊以水墨畫成,綿羊造型渾圓,花斑用濕筆渲染,山羊體型瘦長,飛白乾筆擦出長毛,在筆墨效果上形成對比趣味,它們以身體正面朝向觀者,透視表現古拙,背景空無一物,呈現趙孟頫所提倡的「簡率」「近古」的文人畫風格。

然而,《二羊圖》表面上是動物寫生的墨戲,實則暗藏趙孟頫仕元的矛盾心情。趙孟頫為宋朝宗室遺族,南宋滅亡後許多遺民不願出仕,他卻選擇仕於元朝,畫中綿羊彷彿代表堅守氣節的蘇武,低頭的山羊則是受辱投降的李陵,兩位漢代人物的處境訴說著趙孟頫對民族氣節的兩種心思。此類繪畫主題內容與實際意涵似乎毫不相關,是身為前朝遺民的文人抒發己意時經常使用的表現手法。

文 | 李如珊,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本文刊載於《典藏》簡體版2014年10月刊,原標題為《娓娓道來文人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ARTCO 的精彩文章:

萬眾一心,只為皿方罍漂洋過海榮歸故里
厲害了!剛剛修復完畢的《蜀葵游貓圖·萱草游狗圖》亮相日本大和文華館

TAG:典藏AR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