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雙創基地:為「創新」插上翅膀

雙創基地:為「創新」插上翅膀

城市化的高速發展,讓城市大動脈--地下電纜的健康安全變得日益重要,複雜、惡劣、無工作電源、無通訊信號的地下管廊環境,使得管理、巡檢變得異常困難。每一次故障都可能影響千家萬戶的溫暖,影響城市的正常秩序。日前,在高交會現場,一款全球首發、達到國際領先、名為「魔節」的物聯網黑匣子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超強的信號穿透能力、10年以上的內部工作電源、水下可靠連續工作是「魔節」這個物聯網終端最顯著的特點。它能夠監測地下管廊的環境參數及設備運行狀態,提供事故預警和安全監控;還可以結合該團隊開發的「E+view能源物聯網雲平台」進行大數據分析,為未來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維護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這款從中科創客學院走出的產品已在深圳電網進行了現場應用,部署在新洲電力調度大樓29樓樓頂的網關,可以接收到5公里外華強北地下管廊3米深的「魔節」信號。

而這支團隊從最初帶著「想法」進駐中科創客學院,到如今已經小批量生產的工業化產品僅用了半年多時間。

在「中科能源物聯網智慧管廊」的展台,聯合創始人之一楊志亮把電纜智能監控終端—「魔節」,丟進了一個注滿水的魚缸,感測器仍舊能正常地將溫度、局部放電等信息提供給後台,並通過數據分析自動做出預警判斷,為客戶推送郵件、簡訊、APP提醒。

「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在能源物聯網大數據的基礎上,實現感測器的自我學習、訓練,打造能源領域系列化人工智慧(AI)感測器,那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楊志亮表示。「此外,我們的合作夥伴還將這套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和數據平台應用到瑞吉、麗茲卡爾頓等酒店,打造智慧廚房;應用到環保領域,監測排污、排廢情況,打造智慧環保;應用到地質災害監測領域,監測邊坡位移等,打造智慧地勘;應用到水務領域,監測水源、管網、水質,打造智慧水務…… 未來,我們還將面向智慧礦山、智慧農業、城市路燈、智慧停車場等應用提供專業的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限額管理,為了移動支付更安全
上海生科院揭示成體心內膜形成冠狀動脈的潛能

TAG:今日科學 |